拼多多上市後的「蝴蝶效應」

拼多多上市後的“蝴蝶效應”

一、拼多多上市

2018年7月26日,拼多多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市值超過24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上市觀禮儀式在上海舉行,在紐約和上海同時敲鐘,至此,拼多多也成為中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從創立到上市,僅僅經歷了3年的時間。

拼多多能夠在中國激烈競爭的電商環境中迅速崛起,歸功於它的準確戰略定位,成功的品牌營銷,以及準確的把握市場空白和消費群體心裡特徵。

二、中國的電商環境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46.7%)9.1個百分點。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074萬人,增長率為5.6%,我國網民規模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53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的佔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與此同時,使用電視上網的網民比例也提高3.2個百分點,達28.2%;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的使用率均出現下降,手機不斷擠佔其他個人上網設備的使用。以手機為中心的智能設備,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車聯網、智能家電促進“住行”體驗升級,構築個性化、智能化應用場景。移動互聯網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移動數據量持續擴大,為移動互聯網產業創造更多價值挖掘空間。

在網絡環境如此發達的情況下,中國的電子商務也在快速發展。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數據監測顯示,據國家統計局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調查顯示,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1.7%。其中商品、服務類電商交易額21.83萬億元,同比增長24.0%;合約類電商交易額7.33萬億元,同比下降28.7%。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18-2024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分析,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從2013年的10萬億,增長到2017年的29.16萬億,增長了將近2倍,而每年仍然以超過10%以上的速度增長,意味著我國電商市場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拼多多上市後的“蝴蝶效應”

圖表:2013-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統計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

三、拼多多的假貨問題

中研普華資深研究員閆女士分析稱,拼多多能夠如此快速崛起,跟它自身的努力和中國的電商機遇分不開。本可以憑藉此次IPO沿續光環,但上市不到一週的拼多多,卻被帶入了一連串的假貨、劣貨問題。甚至被媒體稱為“讓中國的假貨倒退20年”,一時間,假貨、 山寨、劣質、似乎一下子成了拼多多平臺商品代名詞。更有品牌商家(創維、茅臺)直接發佈公告,聲明拼多多平臺銷售之產品並非品牌正品。這無疑是坐實了拼多多的假貨橫行。

其實,從拼多多平臺的產品標價,也可以看出,0-50元之間的產品成為其主打產品,而低價策略的背後,是拼多多看準了中國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市場(2017年末中國農村人口為5.76億人,佔中國人口比重的41.48%。),這些地域的消費特點就是對於價格敏感度高,消費能力低,但消費慾望卻在高漲,物美價廉成為這類人群的首選。拼多多能夠在激烈的電商市場中快速的殺出一條血路,也與它做盡了詳細的市場調研,找準了市場空白分不開。

然後,初衷是美好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拼多多無疑是給了中國的山寨產品提供了一個正規平臺,讓它們光明正大的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一件女裙9.9元、一袋12卷衛生紙6.9元、一袋40只烤蝦9.9元。。。如此等等,這些價格裡面還包含了物流成本,那麼產品的成本何在?正規品牌商是否可以承受如何之重的成本折扣?

對於假貨問題,拼多多創始合夥人達達回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假貨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的確,假貨問題在中國早已久遠,這種風險在淘寶發生過,在京東發生過,但都沒有拼多多這麼堂而皇之,假茅臺、盜版書、7.5元的奶粉、幾十塊的貝因美奶粉、超熊洗衣粉、藍月殼洗衣液……,雖然拼多多不是假貨的創造者,但它卻不能逃避讓假貨再次橫行的責任。

四、拼多多的責任

2018年8月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監司牽頭召開行政約談會,要求拼多多平臺經營者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入駐平臺經營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審核,積極配合各地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調查檢查,維護公平競爭秩序,真正做到為消費者謀福利。

拼多多如果要將其低價策略繼續走下去,實現其真正的為低收入人群謀福利的目標,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然,責任不可逃避,監管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