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特斯拉破產,我更關心的是它的量產和質量

比起特斯拉破产,我更关心的是它的量产和质量

“我認為特斯拉將在未來3到6個月內崩盤。”

對沖基金Vilas Capital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官約翰·湯普森在最新的投資報告中這樣寫道,與此同時,這家對沖基金正在大舉做空特斯拉。

既然是對沖基金,又是做空,肯定要造點勢頭,不然還怎麼賺錢,畢竟對沖基金要吃飯,投資者也要吃飯。

更重要的是,從特斯拉成立至今,最不缺少的就是看空,高盛,香椽、摩根史丹利、摩根大通都有相關論調,就好比有一種不看空特斯拉都不好意思在華爾街混的感覺。

有人看空,自然也就有人看多,但無論如何,特斯拉發展到今天,整體上來說表現還不錯,除了一如既往的虧損,而這個虧損還要辯證的來看,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斯拉的股東,還算是滿意的和能接受的,不然也不會開出未來10年總共500億美金的薪酬。

但這也不是說,特斯拉沒有自己的問題。

Model 3量產真的不順利

2013年8月份發佈的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8月份,特斯拉總共交付5150輛Model S,同時產能提高25%,從每週400輛增加至近500輛。

此時,距離Model S首次交付,過去了14個月。

而在2014年8月第二季度的財報中,Model S的產量為8763輛,平均到每週,產能大概是730輛,同比提升46%,距離新品發佈過去了26個月。

那麼Model 3的表現如何呢?

特斯拉2017年11月發佈的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Model 3的出貨量為222輛,而在首次交付30量的7月底,馬斯克的承諾是生產將按照8月份100輛,到9月份1500輛,再到12月份實現每月2萬輛的節奏實現指數級增長,直到2018年交付完畢。

然而2017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Model 3的出貨量為1542輛,考慮到Model 3近50萬的訂單量,暫且以生產多少出貨多少計算,這意味著,Model 3每週的產能為375輛,距離上市過去了23個月。

對比一下,Model 3產能爬坡的銷量明顯不及Model S。

馬斯克不僅沒有讓特斯拉完成預期目標,甚至可以說Model 3整體的量產非常不順。

這種情況下,特斯拉在2018年第四季度的財報中表示,將Model 3車型的每週產量目標設定為到第一季度末時達到2500輛,到第二季度末時達到5000輛,是個很有挑戰性的任務。

當然,悲觀一點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質量比產能更影響口碑

產能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時間,而時間就是金錢,在這方面確實如投行所說的,特斯拉缺錢了。

但最為致命的,而且是能讓馬斯克焦頭爛額的,可能來自於質量相關的問題,而這也是外界猜測Model 3產能無法上量的關鍵。

密歇根州一家名為“Munro and Associates”的公司率先曝出了Model 3在裝配和表面處理方面的問題,包括面板之間的縫隙和門把手缺陷。

而在這之前,路透社也報道稱,特斯拉汽車在流水線上組裝完畢後,質檢流程中一般都會發現問題,需要返工修理才能正式出廠。2017年10月的內部追蹤系統數據顯示,問題車比例超過90%,這一消息來自於9位特斯拉內部員工。

如此之高的出場返修率對特斯拉的產能而言,可以說是致命的,當然,這種說法毫無例外的被特斯拉否認了。

Model 3被爆出問題,源自於前幾代車的瑕疵,部分Model S用戶也曾反饋過發動機艙蓋縫隙的問題,《消費者報告》更是曾在報道中指出,Model S電動車出現的絕大多數瑕疵均出現在行駛超過1萬英里之後。在行駛超過1.2萬英里(約合1.9萬公里)之後,Model S的17寸觸摸屏儀表盤會出現空白;無法接入大多數的功能;車頂出現嘎吱嘎吱的噪音;前行李箱開關出現問題等。

除了來自於Model 3的“質量問題”假說,特斯拉相關車型的事故頻繁發生也容易讓公眾將其和質量聯繫在一起。

日前美國加州一輛Model X發生交通事故導致一名司機身亡;2016年1月份,中國一輛特斯拉Model S發生交通事故導致司機身亡;2016年5月份,德國一輛Model S發生交通事故,所幸無人傷亡;同樣還是2016年5月份,佛羅里達州的一輛Model S發生交通事故,車主身亡。

綜合最近幾例比較嚴重的事故來看,不管是Model S還是Model X,損毀率都相當高,比起量產,這才是需要特斯拉重點關注並且公開細節數據的地方,以免外界將其和質量不過關,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聯繫在一起。

當然,如果按照實驗室的結果,Model S和Model X的碰撞測試都是出色的。Model S是2014年唯一一款同時獲得歐洲Euro NCAP和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五星最高評分的車型,而對於Model X,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給的也是滿分五星。

——

作者:吹牛;微信號:niubsir;個人微信immarconiu,已入駐百度百家、搜狐自媒體、企鵝號、網易號、今日頭條、新浪創事記、騰訊自媒體、鈦媒體、虎嗅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