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別拿公攤面積太當回事

百科1:

公攤面積:由整棟樓的產權人共同所有的整棟樓公用部分的建築面積。

百科2:

計算方法:公攤面積的計算方法是修建面積減去有用面積。相應的,公攤面積的比例(即公攤率)就是公攤面積除以建築面積。

舉例來說,一套建築面積是138平方米、套內面積是115平方米的房屋,它的公攤面積就是:建築面積(138)減去套內使用面積(115),等於23平方米。而它的公攤率是:公攤面積(23)除以建築面積(138)平方米,等於16.7%;它的得房率是,建築面積(138)減去公攤面積(23)再除以建築面積(138),等於83.3%。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別拿公攤面積太當回事

現象:多數人熱衷低公攤樓盤

現在人們買房,最垂青的是什麼?不外乎是地段、價格和麵積。尤其是“面積”,這個詞語被整個房地產職業掛在嘴邊。公攤面積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一名正在看房的市民王女士說,公攤面積會直接影響購房成本,因為公攤越低就說明得房率越高,實際使用面積越大,房屋總價越小,意味著購房者花同樣的錢可能獲得更多優惠。

針對王女士的說法,惠邦·聯盟新城營銷總監薛玉強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

薛玉強說,和王女士有著相同想法的市民佔大多數。不少人認為,公攤面積越小越好。他們認為多餘的公攤面積都是額外的花費。其實,很多人對於公攤面積並不是太瞭解。

疑問:公攤面積能否更小點

公攤面積是不是越少越好?

針對記者的疑問,薛玉強並沒有直接回答記者的問題,而是給記者假設了一個場景。

他說,有一家樓盤,為了減少公攤面積,在設計時拼命壓縮公共部分的面積,以至於樓梯無法並排走兩個人,電梯容量極小,消防通道窄到不行……這樣,公攤面積是小了,但業主的生活質量卻下降了。

天中國際營銷總監劉強和薛玉強表達的同樣的觀點:“誠然,公攤面積過高雖然會影響住所面積,乃至會增加購房支出,可是盲目的尋求低公攤也是不可取的。”

公攤面積越小越好?別拿公攤面積太當回事

劉強說,不是不可以降低公攤面積,但這樣一來,往往意味著這棟建築缺少某些設施。低公攤面積通常是以犧牲社區的居住品質為代價的。這種情況下,社區的公共設施規模會大大縮減,公共的樓梯、過道、門廊等狹窄陰暗,公共面積小的讓人難以承受,居住舒適度大大降低。

劉強開玩笑地說:“如果得房率是100%、無公攤面積的情況下,這套房子肯定是沒有樓梯和走道的。這樣的房子可以住嗎?”

總結:低公攤、高實用才是王道

採訪中,劉強反覆強調,公攤面積過大固然不划算,但一味的追求低公攤面積也要不得。畢竟對於舒適的生活而言,公攤面積上算不上浪費。公攤面積大一些通常意味著設置配套更加齊全,對生活質量也會有明顯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