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是什麼問題?

鍾勇180607335


父母們總是為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寫作業和聽課而大傷腦筋,經常有群友諮詢這個問題。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是有著很深的心理學原因,如果父母們只侷限於這一件事,沒有找到根源,那麼無論多麼高明的絕招,也是治標不治本。而且,絕大部分問題都出在父母身上,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問題反應了有問題的父母,如果只把眼光盯在孩子身上,而不知道自我反省,也一樣沒有好的效果。

先來談談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到底和父母有哪些關係。

一、如果您的孩子是剖腹產,就要注意了,剖腹產的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觸覺和本體感的體驗和學習,這種體驗的缺乏雖然不會影響孩子的智商,但卻容易讓孩子產生情緒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等問題。剖腹產的孩子適應和協調能力差,經過後天的鍛鍊可以彌補一定的缺陷。孩子出生之後,隨著時間的變化,讓孩子多翻身、打滾、爬行等,孩子的協調能力就不至於過於遲緩。如果您的孩子是剖腹產就更應該鼓勵孩子多動,而不是限制過多,如果很不幸您限制他了,那麼孩子上學了,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把字寫工整,就不能埋怨得孩子,更不能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孩子冤枉啊!

二、集中注意力的敏感期被打擾。請父母們回憶一下,在孩子0到6歲的這個期間,有沒有以下情況出現:穿的乾乾淨淨的小孩,一看到土或者沙子,就樂顛顛地跑過去,一屁股坐在那,專心致志地玩起來,這時家長走過來,一邊把孩子抱起,一邊訓斥孩子:“多髒啊,怎麼坐地上了!不許玩土,太不衛生了,會得病!”孩子在專心致志地玩,換一句話說,孩子在注意力很集中地做一件事,被父母粗暴地打斷了,一而再,再而三打擾孩子,敏感期過去了,孩子不知道什麼是集中注意力了,找不到集中注意力的感覺了。請問,這是誰的錯呢?

三、父母對孩子的限制過多。父母一般都喜歡乖而且聽話的孩子,乖、聽話的孩子父母省心啊,孩子老老實實坐在那,父母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多好啊!很不幸的是,父母越希望孩子乖、聽話,孩子越叛逆的厲害。為什麼啊?困惑!父母想想,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像木偶人呢?又有哪個孩子喜歡做木偶人呢!孩子最初就是靠自己的身體和感覺來學習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好動,正是孩子受學習和了解這個世界的內因驅動的,像這樣的想法被父母無情地依靠壓迫或威脅,懲罰或獎勵等手段打壓了,孩子在家裡不能表達自己的這些願望,那隻好去學校表達了。於是老師和父母又給孩子貼上了多動和不集中注意力的標籤。亂貼標籤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大誤區。

這又是為什麼呢?

人的意識通常被潛意識控制著(不包括覺醒者),而潛意識只接受暗示。如果接受到的暗示是:我是一個優秀的人,那麼潛意識會調動所有意識實現這個目標,相反,如果接到暗示你是一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那麼潛意識也會調動所有意識實現這個目標。老師和父母千百次的暗示後果是什麼呢?強化孩子記住了我是一個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孩子。所以,父母們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籤。成長是有過程的,犯錯也是成長中的一部分,沒必要大驚小怪。

四、情緒的問題。家長通常會因為學習不好,不聽話,不好好寫作業等原因把和孩子的關係搞得一團糟。孩子感受到的是什麼呢?孩子感受到的是有條件的愛,我必須表現好,不然我爸爸媽媽就不愛我了。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好事,可是孩子的心裡揹負這樣的沉重的負擔,而且這負擔是和學習無關的,孩子在看書時憂慮這個問題,寫字時也憂慮,考試時就更緊張和害怕了,請問父母們,這樣的狀態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忘我的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嗎?

家長把不良情緒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會把不良情緒帶到學校,帶著這樣的情緒孩子自然不會把全部精力放到學習上了。

愛孩子就要無條件的愛,讓孩子永遠不會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愛而患得患失,讓孩子放下這個大包袱,輕裝上陣。

五、分清楚哪些事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越俎代庖。學習到底是誰的事呢?我問過幾個小學生,好幾個小學生的回答都是:“我學習是為了媽媽!為了讓她高興!”學習到底是誰的事呢?父母有沒有在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呢?

我有一次發現兒子的作文有這樣一句話: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答爸爸媽媽。我馬上告訴孩子:學習是你的事,你是為自己的理想而學習,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我們,我們不需要你報答,我們一直愛你,永遠愛你。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一點是絕對馬虎不得的。如果學習是為了父母,孩子就失去了做好自己的機會,覺得自己是為父母而活。沒有做自己不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而且有了相應的代價,我考好了,你要獎勵我,因為我是為你考的好成績。學習的動機就出現問題了。

經常有父母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作業問題嘔心瀝血,這是毫不誇張的。上了一天的班,還要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孩子寫不好不聽話,還要生氣,最關鍵的是,孩子不但不領情還滿懷怨恨,和父母對抗。父母們幾乎欲哭無淚了,如果我說這還是父母的錯,就有一點殘酷了,可這是事實啊。

父母在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就告訴孩子,學習是自己的事,寫作業是自己的事,上學還是自己的事。舉個例子,孩子早上賴床,怎麼辦?父母要做的,不是比孩子還著急,去當消防員,在事故發生的初期就立馬去消滅它,而是任憑事故的發生,任憑他遲到。我孩子在一年級時,遲到一次,不但沒吃早飯還被老師罰站一節課,從此再沒賴過床。父母不要怕孩子受這些小挫折,孩子犯了錯接受自然懲罰,是成長的道路上必須要走的彎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另外,接受自然懲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不怨恨家長,不影響親子關係。

既然學習是自己的事,就完全交給孩子自己處理,不要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在家寫作業能自覺完成,去了學校當然也一樣自覺,習慣了;孩子在家裡是由父母監督完成的作業,去了學校,老師一轉眼就溜號了,也是習慣了。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鍵啊。孩子沒學會管理自己,沒有養成好的習慣,是父母們沒有給孩子學習管理自己培養好習慣的機會。

父母為什麼要做這樣費力不討好的事呢?是因為恐懼。害怕孩子做不到,做不好。這樣的恐懼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你不行,你沒能力管好自己,你必須被我管,我比你強多了。這樣的負暗示經過無數次的強化後果怎樣呢?培養了一個沒能力沒自信的孩子。

問題出來了,該怎樣解決呢?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在不同時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2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約為7分鐘,3歲平均約9分鐘,4歲平均約為12分鐘,5歲平均約為14分鐘。三四年級的孩子,可堅持到30分鐘左右。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判斷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第二、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家庭教育中第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父母和孩子要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只有建立了和諧的親子關係,才會在父母和孩子的心與心之間搭建一座溝通的橋樑,父母的思想才能通過這座橋樑與孩子分享,如果沒有了溝通的橋樑,父母只能隔岸觀火,任何教育都是徒勞的。所以任何破壞溝通橋樑的做法都是失敗的做法。讓幸福快樂伴隨孩子前行。

第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表現得怎麼樣,哪怕他犯了很多的錯誤,也不要一味地指責,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把他放棄,作為父母也要用微笑告訴孩子,過去發生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讓你的情況向好的方向發展,不管發生什麼事,父母都永遠愛你並永遠支持你。父母的不離不棄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所以當孩子的老師告狀時,父母不要加入指責孩子的大軍,做徹底擊垮孩子的自信的幫兇,而是要相信和鼓勵自己的孩子,父母要沉著冷靜,不要給孩子負暗示。

第四、在遵守一定的規則下,給孩子自由。自由是相對的,在遵守一定規則的前提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屬於孩子自己的事,孩子有選擇的權利,如果這些生命體驗是被動參與的,或者說是別人的意志的結果,那麼孩子會感覺到沒有在做自己,就是沒有為自己活過。相反,假若這些生命體驗是主動參與的,是自己選擇的結果,那麼不管生命體驗是快樂或憂傷,我們都會感覺是在做自己。感覺在做自己才會體驗到自我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孩子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會感覺我有用,我有價值,我有能力,而且不管對與錯都不會怨恨他人。沒有哪個孩子喜歡做差生,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由孩子自己做主,雖然暫時可能做的不夠好,但是這是生命成長的必須要經歷的體驗,孩子會成長的。不要讓孩子在父母無窮無盡的恐懼和擔心中長大。

第五、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話,卻也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廢話,因為父母看到這句話,無異於看到空中樓閣可望而不可即。怎樣把這句廢話變成有用的話呢?關鍵還是家長的理念,有正確的理念指導了,方法就不會錯,方法對了,空中樓閣就會變成現實。什麼理念呢?簡單地說,就是父母膽子要大,要敢於放手,敢於面對失敗。敢於放手,孩子才有機會學習管理自己,學習修正自己的小錯誤。敢於面對失敗,才不會因為一次或幾次沒寫好作業,一次或幾次被老師告狀,而感覺就像天塌了一樣,憂心忡忡,重新讓孩子回到自己的羽翼之下,不敢放鬆半點。父母這樣的做法給孩子的暗示就是:你看,你還是不行吧,你沒能力獨立寫完自己的作業。孩子的自信沒有了,也就是前進的動力沒有了,這是多麼可怕的後果。

第六、及時和老師溝通,找到問題的所在,解決它。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課,突然不喜歡學習,有可能和老師有關係。有些孩子就是因為與老師之間有摩擦,而不喜歡老師,恨屋及烏,也就不喜歡這門課程了。此時父母要了解孩子出問題的重要環節,糾正孩子心理上“看著這個老師就不舒服”的錯覺。孩子之所以容易被老師或者其他人所控制,還是因為不夠自信,可能因為被父母和老師指責,認為自己不夠好,要依靠他人的評價來確定自己是否有價值,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的滋養,內心是弱化的。

第七、家長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看電視,玩麻將,上網打遊戲,讓孩子專心學習,效果一定不好,如果父母在孩子作業時看書,無疑就是最好的榜樣。我看書時,有時孩子和我說話,我會回答:“媽媽在看書,不希望被打擾!”孩子就自覺地閉上嘴了,安心寫自己的作業了。在孩子的書桌上,只能放書本等相應的學習用品,不可擺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電視機、電話等干擾,寫作業前喝水上廁所等都解決好,讓他安心的去學習。同時,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規定的合理時間讓他形成時間觀念,注意讓孩子養成在某一段時間內做一件事的能力,在進入時間之後,馬上就會集中精神做完手頭的事情。

第八、可以用一些方法來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兩種方法供大家參考,第一是舒爾特方格法,這個方法我空間有相應的文章,需要的家長可以參考一下。第二、就是讓孩子大聲的讀書。大聲讀書有利於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每天安排一個時間(10—20分鐘)讓孩子選擇他們喜歡的小文章大聲為父母朗讀,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孩子在讀書的過程中,儘量不讀錯、不讀丟、不讀斷。這時他的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把這種訓練方法一直堅持下去,孩子注意力就會逐步提高,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理解能力。

第九、這最後一條是針對家有男孩的父母的。教育專家孫雲曉在他的《拯救男孩》一書中寫道:讓男孩早上學是災難性的選擇,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為兇猛的殺手。女孩比男孩發育早兩年,對於以言語為主的教學方式更適應,做題認真仔細、書寫工整、安靜聽講等等無一不是女孩的強項,男孩因為體內雄性激素的作用,更愛跑動,而不喜歡安安靜靜地坐著。所以男孩的父母們,因為我們有一個男孩,我們就要有更多的理解、寬容和耐心,等他長大。

我們要始終相信,愛能改變一切。


鍾勇180607335


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家長慢慢去了解孩子的能力範圍,並找出孩子的底線在哪裡。

如果是因為在學習上有些限制,不管怎麼提升能力都只能停在某個地方,我們也必須坦然接受。因為每個人都必然有自己的短板。

媽媽常聽人說,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如果老師沒有故意折騰,作業通常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但這樣的情況在多數孩子身上卻不管用。

通常情況下,孩子得花上好幾倍的時間寫作業,還不一定能做完。這點讓媽媽非常頭痛,時間幾乎把孩子綁死,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讀幼兒園時,家長往往還沒有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拖延性格。一般在進入小學後,伴隨各科作業、評量、測驗卷紛紛而來的時候,孩子就會馬上“原形畢露”了。

那麼,當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父母到底該怎麼辦?

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

——掌握孩子的分心狀況

當我們明確知道孩子的專注力質量不好時,第一個關鍵是讓他自我覺察,瞭解自己的專注力狀態。孩子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當下應該要做什麼、是否已經被不相關事物吸引、能否馬上掉頭回來等。

專注力如果回不去了,該做的事情就會一直被擱置在原地,所以父母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專注力質量與他受干擾的分心情況。其中,可能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以下是解決方案:

一、視覺干擾

有些孩子的弱點在於容易受到視覺刺激的干擾,眼前太多非相關事物,往往會將孩子的專注力拉走。這時,請把不相關的事物移除,讓桌面與學習空間保持簡單、清爽,除了必要物品外,沒有多餘的東西。

凌亂不堪的桌面是否會誘發孩子的創造力?這樣的想法請家長先擱置在一邊。除非孩子平時有所產出,並且準時完成他該做的任務。否則桌面凌亂只會對孩子引來更多分心與拖延的災難。

二、聽覺干擾

有些孩子對聽覺刺激的控制力相對薄弱,只要有些微不相干的聲音干擾,就很容易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該完成的事也就越拖越久。

對於這類孩子,可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處在適度的安靜氛圍內。家長還需將不相干的刺激排除,這樣做有助於他們把專注力持續在該做的事情上。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

與其不斷抱怨孩子不專心,不如花點時間,好好為他們營造一個適合專注學習的情境。

但這個適當情境還得因人而異,因為事情本身不同會產生個體差異。

關於情境的營造,如果一時沒有頭緒,也可以先從父母自己的經驗開始剖析,觀察自己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維持較佳品質的專注力,再從中萃取出關鍵元素,套用在孩子身上。

能讓人專注的情境也許是:好的隔音效果、乾淨的桌面、有限的文具用品、角落學習等。不妨把這些元素放入小孩的學習情境中,再觀察其專注力表現。當專注力的質量獲得提升,拖延的毛病也將會有所改善。

四、採取“非語言”提醒

我們可能常常抱怨:“孩子的心又飛走了。”“他的注意力又渙散了。”到底該不該在一旁提醒孩子?

當我們決定提醒他時,可以採取“非語言”的提醒。減少用說的方式,特別是太模糊的說詞,例如:“你專心一點!”“你在幹嗎!”“發什麼呆!”這些對話無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只會產生反效果。

當孩子分心時,可以試著在桌面上輕輕敲一下示意,頂多發出一聲“嗯”作為提示。

五、留意注意力持續狀況

觀察孩子在每一項活動上所花的時間,瞭解他的注意力持續狀況——專注力差的孩子,停留在一項活動上的時間總是相當短暫。

孩子三分鐘熱度,往往東碰一下、西摸一下,半途跑去做其他事情,而使得許多事情中途停擺、沒有具體的成果。

這往往是注意力出了問題的初步症狀。因而需要家長特別留心觀察。

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家長不妨讓孩子試著專心做一件事情,並且持續一段時間。

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孩子的注意力持續狀況,一開始可以先設定為十五分鐘,之後再視孩子的表現與狀況,以十五分鐘為一單位慢慢延長。

六、留意轉換性注意力

所謂轉換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是指將專注力從一項活動順利轉移至另一項活動的能力。例如,孩子做功課到一個段落後要求玩在線遊戲,十分鐘後其注意力是否能夠順利回到功課上。

孩子有時很容易從眼前的事物跳開,就像我們事情做到一半,又會打開微博留個言、按個贊,再回回微信。像這樣的中途切換很自然,但要順利切換回來卻不容易。 只要多一件事,就得面臨在不同工作之間轉換所帶來的心理耗損,往往容易看似忙碌,實際上卻毫無生產力。

即便是大人,遇到困難時也會很自然地暫停一下。偶爾從某個情境跳脫出來無傷大雅,也有其必要,重點是,孩子的專注力是否能夠順利回來?每次轉換需要花多久時間?而這些問題都關係到“轉換性注意力”。

請留意孩子在事情與事情之間的轉換是否流暢、乾淨利落。

每一次轉換,對專注力都是一種多餘的耗損。當孩子轉換過去的事物太具吸引力,例如打遊戲,若要把孩子拉回到原先進行的活動上(例如寫作業),難度就會相對增加,拖延的習性又將惡化。

轉換的次數多了,心就容易疲憊。要再回到下一個活動,往往得花更多的時間來調適。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轉換性注意力不佳時,請給予必要的限制,告訴孩子一次只能進行一項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