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形状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女子怕做错事,男子却并不在已做过的错事上有所遁避,所以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一 沈从文致张兆和

初见丨张兆和:确认过眼神,你不是对的人!

沈从文初见张兆和时候。张兆和此时18岁,大二。那时的她“额头饱满,鼻梁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清丽脱俗…”皮肤稍稍有点黑,校内学生以“黑牡丹”之称代之。兆和是如何打动沈从文的呢?据他们的儿子沈龙朱回忆说,一次沈从文看见张兆和在操场上边走边吹口琴,走到操场尽头,张兆和潇洒地将头发一甩,转身又回走,仍是边走边吹着口琴,动作利索,神采飞扬,让人心动。沈从文喜欢“小兽”一样充满活力的女子,也许正是这一瞬间,浑身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张兆和一下子抓住了他的心。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从这开始沈从文就开始不断的开始给张兆和写”骚扰信“!也正是凭着这些信,他和她的爱情成了一个最动人的传说。当时张兆和追求者众多,不少男生给她写情书,她把这些情书编为“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看完就放在抽屉里,也不回。收到老师沈从文的信,她愣住了,看完后还是没有回。二姐张允和见了取笑说,这大约只能排为“青蛙13号”。

沈从文丨追姑娘大法一:公关第一步搞定闺蜜

无奈之下,沈从文找到张兆和同舍好友王华莲,希望曲线救国。王华莲带来的关于兆和的消息让沈陷入绝望:成百上千的优秀男士都在追求张兆和,多的时候一次取信可以收到几十封情书,她从不回信,而且很烦!沈从文像丢失了自己武器的孩子一样,面对王华莲动情地痛哭。而这一切,非但没能打动兆和,甚至连王华莲都心生反感,她觉得,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实在配不上兆和。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丨追姑娘大法二:寻找大咖为自己说话

看来,兆和身边的人是帮不了自己了,沈老师又将希望有寄托在自己人身上,他找到胡适诉说自己爱得艰难。胡校长一口答应要做他的爱情天使,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媒妁之言,他也能行!1930年7月,兆和出现在胡适家的客厅里。胡适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一面夸沈从文是难得的天才,一面说同是安徽人,他愿意出面向张父说媒。可是兆和不为所动。校长情急,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兆和坚决:“我顽固地不爱他!”胡适不再唠叨,他错愕,惋惜,本来他以为社会上有了这样的天才,人人都应帮他才是。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可是校长啊,爱情这事,历来是容不得任何人插手的!胡适败下阵来,写信给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爱情不过是人生的一件事,那些说爱情是人生唯一的事,乃是妄人之言。我们要经得起成功,更要经得起失败。你千万要挣扎,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看来胡校长做学问可以,搞对象这方面着实菜的抠脚了。本来以为胡先生是个中高手呢,他曾说过,做学问要在不疑处生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有如此哲学的人多半是看透了人生的,可在这件事上,胡校长的面子简直是被按在地上摩擦!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丨追姑娘大法三:最重要的是打入内部

后来沈从文去了青岛大学教书,还是一如既往地写情书,空中飞鸿:“我希望我能学做一个男子,爱你却不再来麻烦你,我爱你一天,总是要认真生活一天,也极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伴随着邮递员一趟一趟地送着只有去信没有回音的情书,时间来到了1932年夏,沈从文不堪相思之苦,从青岛跑到苏州兆和住处,朝圣!

此次苏州之行,沈从文颇费心思,为张家一家老小都买上了精致的礼物,为此沈从文还卖掉了一本书的版权,可谓下了血本,现在想想,那个买走沈从文小说版权的家伙实在是赚大了,不过,沈从文比他还赚:兆和留下了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猎人日记》。张兆和的家人比她更早地接受了沈从文:张父本就欣赏文化人,继母也不拦着,张家五弟更是喜欢这个会讲故事的青蛙13号,甚至用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买了一瓶汽水。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张兆和丨怎么会爱上了他?

女人,实在是难以捉摸!之所以难以捉摸,就在于她们看似没有底线、没有原则、没有主见,其实心里却是一本明账!当校长、家人甚至全世界都认可的男人出现了,而这个男人有才华、有名望、爱且只爱她,同时,还能把所有的爱转化成动人的文字写给他的女神,女人之前那“顽固地不爱他”,早已成了戏言!张兆和开始接受沈从文了,芳心暗许!但是,她自己也知道接受的原因绝非爱!或许只是爱他的信吧,读信已成为生活中早已习惯的一部分!

1933年,沈从文辞去青岛大学教职,9月9日,在北京中央公园宣布结婚,没有隆重的仪式,家里也很寒碜。文人有骨气,当过兵文人更是如此,除了自己的女人,他不向任何人低头!不管安徽张家多有钱,沈从文不要一分。家里虽不能说徒四壁,但也着实无长物。连件像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只有梁思成、林徽因送的锦缎百子图罩单看上去还有些喜气。不管怎么说,日子是开始了…写沈张故事的文章,大多从此处开始描述二人婚后虽有坎坷但最终携手走完一生,是幸福的。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丨纸短情长,述不完当时年少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去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三三,留给了柔美的湘西。1995年8月,张兆和在《从文家书》的后记中这样写道:“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六十多年里,张兆和一直活在一个她虚构的写信人带给她的生活里,从来不曾真正走进过沈从文,也从来不许沈从文走进自己…暮年时,像看别人的故事一样看这个陪着自己走过六十年风雨的男人,沈从文!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丨兆和虐我千百遍,我待兆和如初恋

不管张兆和怎样对待自己,沈从文依然视之为女神。她永远是沈写信的唯一的对象,即便在兆和最不理解自己的时候,从文依然饱含深情地向她写信倾诉。张允和在《从第一封信到底一封信》里记录过这样一幕:1969年,沈下放前,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哭得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

沈从文三招教你如何追自己的学生!

沈从文为兆和写情书,也为她写小说。“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边城》里的翠翠、《长河》里的夭夭,《三三》里的三三,都是黑皮肤女孩,都是兆和。可以说,没有张兆和,也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从文家书》,没有《边城》,没有“沈从文”了。张兆和冷落了沈从文半生,却也成就了最好的沈从文!最美的情话是说不完的,最好的爱情我想便是互相成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