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對於瑪格南圖片社而言,又是一載風雨路途,其中既有戰火紛飛的血淚悲歌,也有你儂我儂的深情追憶;有老去的攝影家對過往的懷戀,也有新銳先鋒們對人世萬象的勇敢探索。

這一年,我們能看見瑪格南圖片社創始人之一George Rodger的路虎車重見天日;年事已高的 Thomas Hoepker探訪Sergio Larrain最鍾愛的光影福地——瓦爾帕萊索;決意告別戰場的Peter van Agtmael為我們展示了那些難言的掙扎與彷徨,而Diana Markosian則以柔情漫溢的格魯吉亞之旅,描繪著那片土地上瑣碎卻纏綿的愛與悲傷。

瑪格南以影像向逝者說出最溫柔的訣別,也向走進這座殿堂的新人張開了最熱誠的懷抱。

時光易逝,似水長流,應有人乘航漫遊,打撈那些散落的記憶。我們精心挑選了瑪格南官方釋出的新作及新書,以此向即將結束的2017年致意。

1

Lorenzo Meloni

“摩蘇爾解放:一座城市的戰事之痛”

抱起苦難者的雙臂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伊拉克摩蘇爾。

摩蘇爾解放:一座城市的戰事之痛 / The Fall of Mosul

圖片署名:Lorenzo Meloni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2017年,Lorenzo Meloni回到摩蘇爾,繼續拍攝拍攝伊軍收復摩蘇爾的戰地紀實。這時,“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已被包圍在老城區一個狹小地帶,仍有數千名平民被困在當地。鑑於極端分子接連城池失守,他們越發傾向於在“解放區”發動報復性襲擊,即便全面收復摩蘇爾,伊拉克人民仍需面對來自“伊斯蘭國”殘餘分子的威脅。

◆ ◆ ◆ ◆ ◆

2

Peter van Agtmael

“古巴,關塔那摩灣探秘:傳說與傳奇”

在關塔那摩上空滾滾的濃雲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古巴關塔那摩灣,曾經駐紮於此的美軍部隊遺留的塑像。

古巴,關塔那摩灣探秘:傳聞、傳說與傳奇 / Guantanamo Bay

圖片署名:Peter van Agtmael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由於地處古巴領土,華盛頓聲稱,關塔那摩是一塊享有治外法權的飛地,不必向本國的法庭報告其活動,更不消說古巴當局了。受押者不能請律師,或是進入司法程序,沒有罪名,沒有刑期,沒有出頭之日。

在取得一些拍攝經驗後,Peter van Agtmael動身前往伊拉克,去面對那些血肉橫飛的景象。他說:“戰爭的戲劇性有時會掩蓋住它的意義和教訓,我不想再為它增添更多的傳奇色彩。”

◆ ◆ ◆ ◆ ◆

3

Alex Majoli

“阿富汗戰爭爆發16週年”

一線光束照亮的蒙面步槍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01年,阿富汗喀布爾,一名看守塔利班囚犯的北方聯盟士兵。

阿富汗戰爭爆發16週年 / 16 Years of the Afghan War

圖片署名:Alex Majoli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假如沒有9.11恐怖襲擊事件,也許,阿富汗戰爭便不會爆發。

然而,命運容不下假設,亦容不得後世的揣測。曾經令人神往的千年回憶,曾經詩意漫溢的異域風情,都在槍彈與炮火中蕩然無存。舊日的喜樂,早已與那些四散逃命的難民一同離開這片土地;往常的安寧,亦已隨同逝者的血汙與傷痕安眠於黑暗。苦難與災厄獰笑著,籠罩著阿富汗的每座城市、每座村落。

美軍、塔利班……每一支力量的背後,都有一層追求、一層私心,而阿富汗戰爭帶來的傷痛,至今難愈。

◆ ◆ ◆ ◆ ◆

4

Raymond Depardon

“玻利維亞:時光靜止,而年月綿長”

人頭攢動裡憑欄騁目的青年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1997,玻利維亞。

玻利維亞:時光靜止,而年月綿長 / Bolivia

圖片署名:Raymond Depardon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每一寸土地都飽嘗辛酸,正如每一分陽光都歷盡炎涼。在Raymond Depardon的鏡頭前,這便是他所遇所知的玻利維亞,一隅令人心碎又令人神往的國度。

他先後五次抵達玻利維亞,拍攝著那些根深蒂固的古老傳統,那些看似閃縮得只剩下影子、卻無所不在的女性,那些被艱辛的生活摧折得只剩下一臉滄桑的貧民。

他將拉美的色彩簡化至黑白,將生活的百味百態濾洗得只剩下蒼涼的美麗與更蒼涼的嘆息。而玻利維亞,這片始終活在傳奇與流言之中的土地,終於在他所捕獲的光與影之中,一展芳顏。

◆ ◆ ◆ ◆ ◆

5

Jacob Aue Sobol

“與你同在,以及告別”

身披日輝,展“翅”飛天的嬰孩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07年,日本東京。

與你同在,以及告別 / With And Without You

圖片署名:Jacob Aue Sobol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在我20歲那年,我父親去世了。”

此後的路,再往後的旅途,愛過的人,擁抱過的溫暖,失落過的夢,都寫進了濃烈得近乎招搖的黑與白之中,彷彿越是跋扈,才越能鎖住每一眼悲涼。有你同在的年月,與未可有你共行的時光。從遇見到訣別,從啟程到歸返,Jacob Aue Sobol將生活過成了一個周而往復的圓。

他是瑪格南的異類,也是人世上最深情的歌者。相機是他的雙唇,緩緩訴出情話,極致的寒涼背後,是極致的熾烈——沒有你的日子,與那些與你分享的日子,都一樣。

◆ ◆ ◆ ◆ ◆

6

Elliott Erwitt

“遇見匹茲堡:工業之城的溫柔悲歌”

捧花少女與狗在空曠街道的相識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195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1950,遇見匹茲堡:工業之城的溫柔悲歌 / Pittsburgh 1950

圖片署名:Elliott Erwitt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1950年,Elliott Erwitt接下了一項攝影委託項目:拍攝匹茲堡。

眾所周知,匹茲堡曾經是舉世聞名的工業之城,因此整座城市一度充斥著比工業朋克更魔幻的狂暴氣息,一層層廢墟堆壘起藍領工人們的生活,工裝褲工裝靴工裝帽是屬於普羅大眾的時尚。

然而,這座城市的另一面,絲毫不遜色於美國夢裡的繁華榮光,有整潔的花園與線條優雅的高級汽車,有衣飾考究的上等人與璀璨奪目的霓虹燈,鱗次櫛比的櫥窗裡流蕩著物慾,彷彿是在向這座城市所創造的財富致敬。

其後,匹茲堡一度衰落,一度在凋敝中幾乎一蹶不振,但在多番努力之下始得再現輝煌,變成一座更乾淨、更有現代氣息的大都會。

◆ ◆ ◆ ◆ ◆

7

Patrick Zachmann

“迪拜:浮華與嘆息”

悠閒海灘對岸擺動著的碩大油井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迪拜濱海灣。

迪拜:浮華與嘆息 / Dubai

圖片署名:Patrick Zachmann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Patrick Zachmann專注於對全球不同國家的文化、記憶及遷移事件等領域進行長期深入的系列專題拍攝,喜用黑白照片進行電影方式的引己體創作,他在中國及東南亞各國投入了很多精力,為我們呈現了許多深刻而具有影響力的紀實作品。

他的構圖常常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吸引,他手中的鏡頭就是筆桿,從他的鏡頭中流出的是作家的文字難以企及的真實和震撼。

沙海里崛起的繁華堪比神蹟。而在土地下滾湧的黑金,一年年變成迪拜城耀眼奪目的天際線。物慾在此,回憶在此,見證沙海奇蹟。

◆ ◆ ◆ ◆ ◆

8

Martin Parr

馬主席”的牛津,與遇見牛津的馬丁-帕爾”

衣著瀟灑,從容走過的賀校長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英國牛津大學,眾位學監向時任副校長賀慕敦脫帽致敬。

“馬主席”的牛津,與遇見牛津的馬丁-帕爾 / Oxford

圖片署名:Martin Parr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無論當不當瑪格南主席,“馬主席”馬丁-帕爾永遠都不會閒著。

那年那月他在香港遊蕩,拍遍大街小巷的“黑”與“笑”,其中的挑釁與調侃讓人百爪撓心,卻不得不承認他眼力毒辣;其後,他繼續出擊,年歲越老越是放飛自我,米蘭時裝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時尚朝聖大典,社交季也不再是書頁上、電影裡完美生活的現實寫影,薩伏伊大飯店更不再是世人想象中的奢華代名詞。

如今,馬丁-帕爾再度出手,將鏡頭對準了全球學子都夢寐以求的宇宙級名校,牛津大學。

◆ ◆ ◆ ◆ ◆

9

George Rodger

“自此際,至彼時:喬治-羅傑的偉大旅程”

站在自己相伴而行的路虎車遠眺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1958年,烏干達,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寫有“大象優先通行”的指示牌。

自此際,至彼時:重見天日的路虎車,與喬治-羅傑的偉大旅程 / Then & Now: George Rodger's Famous Land Rover

圖片署名:George Rodger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一輛路虎車,一位曾經親歷二戰、在槍林彈雨間親身涉險、卻只願以相機發聲的勇者,一段橫穿撒哈拉沙漠的旅途——比電影更精彩的各樣情節,都在那年那月那天,匯合在George Rodger身上。

世人驚豔於他以光影親筆寫下的精彩影像志,也惋惜於這輛路虎車在旅途結束後不久就被他賣掉。

直至去年,人們意外地在澳大利亞一個穀倉裡發現了這輛車,路虎車修復專家親臨現場並進行鑑定,確認這輛車就是攝影大師喬治-羅傑於上世紀五十年代行攝非洲時所開的那一輛。

◆ ◆ ◆ ◆ ◆

10

Thomas Hoepker

“智利,重返瓦爾帕萊索:遁世者的遺世情詩”

紅牆旁和人一同享受陽光的幾條忠犬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智利,瓦爾帕萊索。

智利,重返瓦爾帕萊索:遁世者的遺世情詩 / RETOLD:Valparaiso

圖片署名:Thomas Hoepker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這一步,我走完。下一步,再遇見。”

瓦爾帕萊索還在,但昔日的隱士,塞爾吉奧-拉萊(Sergio Larrain)早已辭世,半生如謎。同樣身為瑪格南正式成員的美國攝影家Thomas Hoepker,曾多次前往智利,見證過發生在那裡的種種鉅變。

但他從未前往瓦爾帕萊索,尋訪拉萊攝影生涯之始。在他心中,對那片土地的嚮往始終呼喚著他,勸他早日啟程。最終,他還是不顧年邁,背起行囊,挎著相機,去遇見一個有別於拉萊的回憶、卻同樣充滿了各種“決定性瞬間”的瓦爾帕萊索。

◆ ◆ ◆ ◆ ◆

11

“金彩時刻與浮華國度:瑪格南攝影師行攝紐約大PK”

Richard Kalvar

擺脫地心引力的搖滾魔力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6月21日,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大橋1號碼頭。

金彩時刻與浮華國度:瑪格南攝影師行攝紐約大PK / Golden Hour in NYC

圖片署名:Richard Kalvar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在滿城燈影、漫天暖陽中,瑪格南圖片社迎來了70週年慶典。

這一次,慶典與年會同期舉行,在紐約城,在這片見證過傳奇誕生、盛名崛起的繁華之地,在百年時代風雲的盤亙之所。

眾所周知,天堂與地獄在這裡交匯,喜劇與悲歌同時上演,這座城市有過千般坎坷跌宕,亦有過萬種堅忍不屈。多少名流貴胄,多少天才大師,都曾在此間流連,且行且記,忘情忘返。

瑪格南亦不例外。今年的年會,攝影師們一年一度的圓聚,就是在這裡舉行。

◆ ◆ ◆ ◆ ◆

12

“金彩時刻與浮華國度:瑪格南攝影師行攝紐約大PK”

Chien-Chi Chang

透過車窗上附著的雨珠而創造的迷離幻境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當地時間2017年6月23日,美國紐約。

金彩時刻與浮華國度:瑪格南攝影師行攝紐約大PK / Golden Hour in NYC

圖片署名:Chien-Chi Chang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藉70週年慶典契機,《紐約客》雜誌誠邀一眾瑪格南成員來一場行攝紐約大PK,讓攝影師們拍攝這座城市一天之中最美的“金彩時刻”,來一場追光逐影的樂途遊戲,在有限的時間裡探索紐約城的無限魅力。

“金彩時刻”,也稱“黃金時間”,在攝影上意味著一個特殊的時間段,每每是日出之時及日落之際,豔陽並未高照,晨光與夕照為視界塗滿暖色,大紅橘紅淺紅金紅等諸樣紅色碎碎溶溶地散落在取景器裡,隨手一摁快門,都能捕獲一番詩情意味。由是,經驗豐富、功底紮實的攝影師們便會知道,這是天賜的絕佳時機,所謂“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逢著這兩個時間段,便能一見高下。

◆ ◆ ◆ ◆ ◆

13

Harry Gruyaert

“馳向流年:車途上的人生路”

跑車和近衛軍重疊的交錯時空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1981年,比利時布拉班特省,滑鐵盧戰役紀念活動。

馳向流年:車途上的人生路 / It's not about CARS

圖片署名:Harry Gruyaert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這是車。

這不僅僅是車。

這是色彩繪就的流年。

這不僅僅是色彩繪就的流年。

這是車輪上追風逐影的傳說;是光跳躍在街巷間幻舞未休;是相機邂逅到發動機低沉的轟鳴;是舊日旅途的抒情詩;也是Harry Gruyaert的行攝人生路。

他將生活化作以逐夢為名的壯遊,相機是他最忠實的旅伴。舊日的意氣已變做攀滿容顏的蒼老,而色彩之於他,早已融和於脈息。這一路一途,乍見之間,呼嘯而過的除了速度,便是流年。而他僅是於書名幽上一默,繼而輕笑,按下快門。

◆ ◆ ◆ ◆ ◆

14

Christopher Anderson

“拼盤”

動車燈照下,刻入女孩眼中遠方的景色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西班牙,Pia在往返於馬德里與巴塞羅那之間的火車上(iPhone7拍攝)。

拼盤 / Miscellaneous

圖片署名:Christopher Anderson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Christopher Anderson的作品通常在探索真相與主觀的主題,拍攝內容從戰爭到時尚,直至他自己的家庭生活。

在數碼時代,人們每天都可以向社交媒體平臺上傳非常多照片,似乎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師。但瑪格南執行董事David Kogan表示,“如果你相信,在一個批量生產的時代,品質和天賦仍佔據一席之地,那麼你就永遠能看到與眾不同的偉大藝術家、偉大歌手和偉大的攝影師等等。他們,代表了更高的標準。”這就是為什麼在全民攝影的時代,依然需要這個有70年曆史積澱的圖片社。

◆ ◆ ◆ ◆ ◆

15

Alex Webb/Rebecca Norris Webb

“換韻情詩:當攝影家愛上詩人”

融化在湛藍色天空和人群裡的白鯨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1998年,紐約布魯克林,紐約水族館的白鯨。

《換韻情詩》:當攝影家愛上詩人 / Slant Rhymes

圖片署名:Rebecca Norris Webb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這是Alex Webb與Rebecca Norris Webb的一次攝影對話,選自這對愛侶在30年友誼、婚姻與拍檔過程中拍攝的作品,每組照片由兩人各出一張相互配對,創造了一系列相互交織的奇妙視覺韻律。

“有時我們的攝影有著相似的色調、構圖或光感。”“我們的照片兩兩配對,也會出現類似的感覺,往往導向超現實、或令人驚訝的、某種神秘時刻,儘管常常藉由兩種全然不同的途徑。”

其中許多照片是首次發表,與兩人的短文片段交織在一起,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恰似一首未完成的換韻情詩。

◆ ◆ ◆ ◆ ◆

16

Moises Saman

“日式假日:現代浪潮下的東瀛遺唱”

夫婦全神貫注研讀的燙金碑文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當地時間2017年8月17日,日本神奈川縣海老名,青木先生一家在盂蘭盆節假期參觀龍寶寺。

日式假日:現代浪潮下的東瀛遺唱 / Vacationing in Japan

圖片署名:Moises Saman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如今,許多日本人都會趁著短至兩到三天的假日逃離他們位於市區的家,來一番小小的消閒。至於目的地,大多數人都鍾情於那些藏在鄉間的天然溫泉,可以沐浴、泡溫泉來保健放鬆,又能借此機會和親友團聚,其樂融融。其中,在孟蘭盆節假期,人們掃墓,祭拜先祖,穿起傳統式樣的和服,按照傳統舉行儀式,製作應季的食品等。”

傳統假日在日本民間始終根深蒂固,其中儘管因現代假期的設置而加入了不一樣的元素,但還是大量保留了古老記憶的遺蹟。

◆ ◆ ◆ ◆ ◆

17

Christopher Anderson

“法國浪遊:那些被遺忘的夢與歌”

英、法國旗下對大海盡頭的嚮往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5年夏天,法國布賴迪訥海灘。

法國浪遊:那些被遺忘的夢與歌 / A French Roadtrip

圖片署名:Christopher Anderson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Christopher Anderson曾經深入戰地,作品獲得羅伯特-卡帕金獎、荷賽獎,得到普利策獎提名,卻又毅然離開了報道攝影。

他說:“當你在動亂的戰區看到那些被折磨的人們,你會問你自己,‘拍攝這一切是為了什麼?攝影又有什麼意義?’當回到家,雙手抱住自己孩子的一刻,你明白到這就是答案。”

喜歡自由的安德森,渴望著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開放,他說相片唯一有趣的地方是情感,提出“體驗式紀實攝影”理念。

他的妻子是法國人,安德森經常會去法國,浪遊這個浪漫與激情的國度。

◆ ◆ ◆ ◆ ◆

18

Peter van Agtmael

“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推出新書《何以致敗》”

希拉里狷狂的一瞥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美國紐約,希拉里-克林頓在其住所查帕奎附近的瑰珀翠基特爾餐廳接受採訪。

美國前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推出新書《何以致敗》 / Hillary Clinton: What Happened

圖片署名:Peter van Agtmael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那一天,特朗普贏得了大選,希拉里的挑戰以失敗告終。

這位曾經的國務卿、曾經的第一夫人、在2016年成為總統候選人,一路過關斬將,每一場跌宕浮沉,都暗合著她在政壇縱橫捭闔的年月、她是一個女人,卻在挑戰一個從未有女性獲得過的位置。

及至特朗普上臺,希拉里也推出了新書,講述自己在這場大選裡的心路歷程,其中既有對陰謀論的反擊,也有對這奮力一搏的唏噓。

“我將解除心防,開誠佈公。”這便是《何以致敗》。

◆ ◆ ◆ ◆ ◆

19

Jonas Bendiksen

“婦女可頂半邊天!工作在NASA的航天女將”

挺立於NASA門前的項目經理Kathryn Lueders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NASA商業載人航天計劃項目經理Kathryn Lueders。

婦女可頂半邊天!工作在NASA的航天女將 / Women of NASA's Kennedy Space Center

圖片署名:Jonas Bendiksen / Magnum Phot / 東方IC

從平權主義思潮開始覺醒時起,女人開始為從家庭走向職場而不懈努力,不僅是爭取到與男性站在同一戰場上,更要與男性一樣獲得同樣分量的機會、取得同樣矚目的成就。

打破偏見,就意味著打破千百年來禁錮著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的天花板——尤其是在美國NASA,在享譽世界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為此,那些在NASA工作的女性科研人員藉由親身出鏡來為職場上的性別平權主義發聲,鼓勵全球女性勇敢挑戰自我、挑戰所謂的“性別限定”,在自己所熱愛並甘願為之獻身的領域做出亮眼成績。

◆ ◆ ◆ ◆ ◆

20

Alex Majoli

“美國白宮記者團女性成員群像:新聞當先,女性先行!”

幹練、端莊,眼含睿智的白宮女記者

東方IC精選,2017年看完這些圖片背後的瑪格南圖集,逼格上去了!

2017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外交事務與白宮記者Margaret Brennan。

美國白宮記者團女性成員群像:新聞當先,女性先行! / Women in the White House Press Corps

圖片署名:Alex Majoli / Magnum Photos / 東方IC

選戰以來,特朗普嚴厲抨擊美國新聞界,稱假新聞已經成為美國的一大社會問題,是美國腐敗體制的一部分,甚至點明某些媒體專事“選擇性報道”,是假新聞的製造者。

縱然被特朗普當局扣上了“人民公敵”的帽子,一些記者群體不甘示弱,這其中不乏女性身影,她們勇於面對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頗見端倪的“厭女症”傾向,避免新聞界再度淪為政客的犧牲品。

《Vogue》雜誌專門給負責報道白宮的女記者們拍了一組照片,由Alex Majoli掌鏡,為深陷困境的白宮記者加油打氣。

◆ ◆ ◆ ◆ ◆

倘若世上存在永恆,它一定保存在記憶裡;如果意圖找尋記憶,它一定收藏在瑪格南的相簿裡。一份厚重,一次思考,一抹回憶,這就是無憾的人生了,留住它們,留住真情……記憶,瑪格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