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核心提示:我只是想買一斤豬肉,卻要公攤上半斤豬毛。

最近,網上一篇和公攤面積有關的文章火了,文章質問,買100平方米的房子只得70平方米,這麼坑的“公攤面積”到底怎麼來的?

內容很快激起了不少人的共鳴,在網絡上發酵。7月27號,新華社發表評論《“公攤面積傷民” 矛盾亟待求解》。

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在文中,新華社追問:既然國際上基本都是按套內面積計算房價,為何我國計算房價、物業費等都要包括佔比頗高的公攤面積?職能部門治理房地產行業亂象之時,能否回應公眾關於公攤面積亂象的關切?

既然國社都過問了,證明這個並不新鮮的問題在如今高房價,低收入的國情之下,已經成為矛盾的爆發點。

更重要的是,這波發聲,是不是能夠把公攤推向風口浪尖,順應民意取消呢?而公攤存在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地產商的貪婪,又或是另有其因呢?

1.

公攤面積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在各種資料中,並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

網上曾經有一種說法,公攤面積是李嘉誠在進行房地產開發時靈機一動想出來的,後來被香港其他開發商所共用,最終流傳到內地發揚光大。

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前段時間李嘉誠宣佈退休,一篇《“公攤”發明者都退休了,“公攤”什麼時候才能退休》就坐實了他的“罪名”。

這種說法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公攤的出現卻有其歷史背景,並不僅僅是奸商吸血那麼簡單。

上世紀中期,香港的樓房是隻能整棟出售的,買得起樓的,不是有錢人就是大公司,普通人只能租房,輕易買不起房子。

地產商們希望能夠快速回籠資金,於是便想出一個辦法,將一棟樓拆分成多份,分別賣給多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產權只有一個,相當於大家合夥湊份子買一棟樓,律師需要公證產權,公共區域也自然也需要攤派。

從這個角度來說,公攤的出現並沒有原罪,相反還或多或少的改善了普通人的居住條件,是一個雙贏的故事。

問題在於,現在的產權規則早就變了,公攤這種不合時宜的東西在出生地香港都早已退出歷史舞臺;在內地,卻還活得越來越生猛,是我看錯了,還是某些企業做得太過分呢?

2.

前幾年的時候,山東出了一個史上最牛公攤:一個一百平的房子,收樓的時候,發現套內面積縮水一半,公攤係數高達52%。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但公攤到底包括哪些,我們誰也不清楚。

根據2000年開始實施的《房產測量規範》來看,公攤面積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垃圾道、變電室、設備間、公共門廳、過道、地下室、值班警衛室等,以及為整幢服務公共用 房和管理用房的建築面積,以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2.共有建築面積還包括套與公共建築之間的分隔牆,以及外牆(包括山牆)以水平投影面積一半的建築面積。

查閱資料後才發現,買房子不光是要為電梯、樓道、門廳付錢,甚至門口警衛室也要由購房者買單,當然,物業管理費也要照交不誤。

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有人戲稱說,我只是想買一斤豬肉,卻要公攤上半斤豬毛。

這麼雁過拔毛的行為並不在少數,甚至大多數普通人,已經對公攤麻木,反正自己也測不出來是多少,只要不是肉眼可見的缺斤少兩,都得過且過了。

不過普通人得過且過,監管部門也可以得過且過麼?住建部前兩天不是還發文稱“樓市調控不力,要堅決問責”的嗎?

既然這樣,為什麼不先整治或者取消早已過時的公攤面積,展現一下精湛的業務能力和決心呢?

顯然理想是豐滿的,現實還得靠自己發聲。不過即便公攤被取消,就真的能管住房價,降低購房成本嗎?

有段網友的評論略顯殘酷,但其實可以參考:

就算住房合同中把公攤面積剔除了,但相應購買的實用面積也會漲價。公攤面積就在那裡,這筆錢誰出?指望開發商自掏腰包?指望扣除公攤就能降低購房成本,這樣的願望很美好但很不現實。

為什麼這麼說?地產商們不是都賺得滿嘴流油嗎?胡潤中國富豪榜上,賣房子的幾乎佔據了大半壁江山,各個身家千億,少賺兩個錢會死?

不好意思,還真會死。

3.

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我們常常覺得,大多數做生意的,尤其是賣房子的,十個有九個是奸商。

這段日子碧桂園連續出事,楊國強一句“我是最笨的人”就加入了“不知妻美”,“悔創阿里”,“普通家庭”段子套餐。

但是翻開碧桂園等房企的財務報表來看,或許不少人要失望了,這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大家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大多數房企的毛利,平均值也只是維持在30%上下的樣子,比起前兩天出事的毛利90%的疫苗,不知道差到哪裡去了。

有人會說:30%還不夠高,還想賺多少?

重點是,毛利並不是到手的錢,還要扣除銀行利息,廣告費用,稅費,以及意外損失之後,才能夠成為實實在在的淨利。

買房公攤面積會取消嗎?一文告訴你答案!

上市房企銷售毛利、銷售淨利

從2012年到2017年,房企的平均淨利只有10%左右。坦白說,即使碧桂園這樣被萬人唾棄的地產商不賺一毛錢,購房成本也下降不過10%。

而大多數房子的公攤比例,一般來說是在0.14-0.26之間,遠遠超過了10%的臨界線,可以說這就是房企的盈虧線。

在市場供求關係不變的情況下,又要房價不漲,又要公攤面積不收費,你覺得可能嗎?這種情況下,誰會繼續建房擴大供給呢?

或許,房企不過是高房價之下被推向前臺的替罪羊罷了。畢竟麵包漲價了,再怎麼罵麵包店是沒用的,藏在後面的麵粉供應商,才是關鍵。

有時候,菜導也會想起2001年馮小剛拍的那部《大腕》,在電影的最後,演員李成儒在瘋人院裡來了一段當時讓人啼笑皆非的表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