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是誰一直在導演著這部丹麥童話?

或許,一提及丹麥,人們立馬就會聯想到“丹麥童話”。是的,丹麥童話,享譽世界。其實,這不僅僅包括文學方面,在足球領域也同樣適用。

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是誰一直在導演著這部丹麥童話?

波爾森:在足球上,也有一句話叫“不瘋魔,不是我”

文學方面,一位作家安徒生,以及他的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醜小鴨》等等,讓人們知道了世界上有個國家叫丹麥。

足球領域,1992年的歐洲盃,頂替南斯拉夫參賽的丹麥隊,儘管只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備戰,但在比賽中,每每有上乘發揮,最終捧起冠軍獎盃。

看來,“丹麥童話”果真名不虛傳。

那麼,現在,還是讓我們再回到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上來吧。領略一下最新版的“丹麥童話”,又有著哪些值得玩味的地方。

不賣關子,首先把本屆世界盃丹麥隊小組賽的導演公佈一下:即20號球員波爾森。(導演?就是那個,在足球比賽中,能夠從始至終改變賽事進程與結果的人。)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回到小組賽首輪:丹麥VS秘魯。當比賽進行到上半時臨近結束時,丹麥隊的波爾森禁區內絆倒對方球員,後經VAR提示,秘魯獲得1粒點球,可惜沒有打進。下半時,波爾森接同伴傳球,隨即敲開了對方大門,1:0領先,而且這個比分,一直保持到終場。通過本場比賽,可以看出,波爾森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贖。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是誰一直在導演著這部丹麥童話?

波爾森:是他,埃裡克森,讓我完成了救贖。接下來,還得靠他。果真如此!

再回顧小組賽次輪:丹麥VS澳大利亞。在丹麥隊夢幻開局1:0領先時,又是波爾森禁區裡手球,不僅領到一張黃牌,而且判給對方1粒點球,結果澳大利亞抓住了這次機會,扳平了比分。1:1,雙方此後都再無進賬。

這個波爾森,也太厲害了!兩場小組賽,連續給對手送去點球。不是他在導演著這部丹麥童話,更是何人?

難道是主帥哈雷德嗎?還是表現出色的中場核心埃裡克森?

其實,只有波爾森,當之無愧!

2018年世界盃小組賽,是誰一直在導演著這部丹麥童話?

波爾森:別再相信哥,哥也可能只是傳說。

不過,遺憾的是,由於兩黃變一紅,第三輪波爾森將不會登場。這樣,在沒有了“導演”的情況下,丹麥球員更要團結一致。畢竟,目前他們前兩場是1勝1平積4分,形勢比較樂觀。

但樂觀之餘,也別忘了“提前打卡”的波爾森,如果他是一個好“導演”,就該留下來。所以,鄭重提醒丹麥球員,禁區裡要少犯錯誤,因為今年的VAR有點兒搶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