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前段时间,浙闽沿海的朋友们迎来了一位糟心的客人——台风“玛莉亚”。

台风对于各位东南沿海的同胞们来说,该是还算熟悉,毕竟固定每年7~9月里,他们就“拉帮结伙”地不请自来了。

每次伴随台风而来的狂风暴雨,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席卷沿海各个城市乡村,拔树掀房顶,劈路毁庄稼。

那这么一个糟心的“熊孩子”是怎么养成的呢?他是打哪儿来,又要到哪儿去?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台风,大号“热带气旋”,又有方言昵称“飓风”(欧洲及北美)、“旋风”(南半球)等。从名字可以看出来,是一位来自热带的“小旋风”。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要养成一个“热带小旋风”需要分几步?首先,得在热带地区,不是一般热的那种;其次,被晒过的海水,高于26.5℃的那种;再加上地球在自转,这样,基本条件就准备好了。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热带地区光照充足,海水被晒得受不了,咕嘟咕嘟蒸发了。水蒸气自带热量向上飞,要跟太阳肩并肩。飞着飞着,发现越来越冷,眼瞅着就冻抽抽了。体积一小气压就小了,腾出的地方也被旁边冷空气占领了。怎么办呢,掰扯两句就凑合过吧。冷热一对流,就形成了风。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就这样,不断有水蒸气热腾腾地上了天,跟周围冷空气交流,啊不是,对流上了,变成了持续的风。又因为地球在不断地自转,风也就跟着转了起来。转着转着有了惯性,于是越转越快,范围越来越大,一个小台风就这么诞生了。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在他刚形成的时候,因为没吃饱,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旋风团子。为了去更远的地方旅游,在经过的海域中,他不停的“吃掉”那些湿热水汽来壮大力量。吃着吃着,到陆地附近时,他就成了个胖娃子……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吃胖了的台风,爱疯跑又爱出汗。玩得high起来,他经过的地方就都风雨交加,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带来洪水。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台风也不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后面有一个“小霸王”——副热带高气压。他每天追着台风在他的地盘边缘跑,台风就只能被赶着从沿海跑到内陆。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可是,台风在内陆找不到东西吃,饿到都没力气去调皮捣蛋,最后自己悄咪咪地不见了。这就是为什么台风会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内陆朋友们见到台风的机会比较少。

“台风”就是……台湾的风?

虽然台风会给他经过的地区带去生命和财产损失,但同时他也能带来降水,还能作为“大空调”调节地球各地区温度,甚至还可以把海底的鱼食往上翻一翻,吸引鱼儿往海面上游,帮渔夫多捕点儿鱼。所以我们还是正确看待、积极应对,除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也好好珍惜这酷暑里难得的阴凉天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