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刷單,限制留評背後還另有隱情?Listing權重原理揭露

Prime day大促一過,賣家後期或將迎來大量差評,畢竟大促銷量不是蓋的,但姐夫並不會因此而手軟,刪評還是要繼續刪的,限評還是要繼續限的……

但是小編聽說最近有賣家發現自己的listing被限評,不僅僅是因為刷單,難道姐夫限制留評背後還另有隱情?

案例一

有賣家說自己一個產品原來有10多個review,都是測評上的,但是在7月3日時候好評差評全被擼掉了,變體的評論也被拆分無法合併,QA也沒有剩下。最近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在美國多年的親戚來測評,親戚的賬戶是安全的,在測評之前只留過2次評價,但是發現無法留評,雖然這段時間產品也有出單,但是這是擼評後第一次留評。

賣家懷疑自己是被亞馬遜限制留評了,於是開case問客服,客服反映並有沒限制留評。

除了刷單,限制留評背後還另有隱情?Listing權重原理揭露

Image title

小編髮現遇到此類的事情的賣家不止他一個:

有賣家說也找了一個國外朋友測評,其賬號絕對乾淨,但是在賣家留評之後頁面並沒有任何顯示,不過自己的listing之前沒有評論。

還有賣家說有個鏈接留了視頻之後被刪了,聯繫客戶去留評,結果說重新傳了也提示這個頁面,後來客戶改了端評,才可以重上。

……

總的來說,限制評論此類的事件在亞馬遜上比比皆是說來說去最有可能的原因還是因為刷單,再不然就是系統又出了什麼問題,反正遇到說不清的故障都是系統背鍋,但也有賣家說,限評是因為被擼過的listing權重已經下降到解放前了,甚至有可能被系統拉入了黑名單,所以才無法留評,可以嘗試在原鏈接後面加一個子鏈接再留評。

因此小編猜測,除了刷單,限制留評背後或許還有listing權重大降的原因存在,畢竟此前就有因listing表現不好而被限制銷售的案例存在,也就是說,listing權重低、表現不好除了會影響到排名以外,還會被限制銷售,甚至被限制留評?

案例二

有賣家在品牌備案了之後用模板修改品牌,卻死活不成功,系統一直提示品牌錯誤,後臺編輯頁面也不能保存,問過客服之後把父體鏈接刪掉了才能在子鏈接後臺修改品牌,再用模板上傳,同時還大幅度修改了listing標題和五點描述。

簡而言之就是賣家在先拆分變體,修改品牌,再合併新變體之後,頁面的買家訪問次數由以前的70-90變成現在的0。

換句話說,在賣家對listing有了改頭換面的操作之後,整個頁面訪問量是一朝回到解放前,listing變化太大,被系統認定為新品,也有可能會被亞馬遜認為賣家是拿一個有流量的鏈接去做新品,蹭新品流量,於是就不給流量了,不管怎麼說反正listing原本的權重是沒了,只能從頭開始。

也就是說,在listing大動之後,導致頁面訪問量逼近0 的原因就是listing的權重被賣家直接給改沒了。

因此如果不是到了必要程度的話,小編並不建議賣家們這樣大幅度修改listing,最好是一點一點的改動,且改動時間最好間隔個幾天,因為改動稍大一點就會直接影響listing權重,權重沒了排名也就沒了,流量自然也久跟著下降了。

既然listing權重這麼容易受到影響,那麼它的原理是什麼呢?

listing排名權重原理:

產品排序權重指標從大體上兩部分構成,產品權重=產品本身權重+店鋪整體權重,再把公式經過細化之後,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產品本身權重=產品的銷量+交易質量+其他的指標;

店鋪的權重=服務水平+店鋪體量+交易活躍度+其他很多指標;

其中:

產品銷量=關鍵詞銷量+活動銷量(站外丶站內)+其他銷量,店鋪整體的權重也會累計到單個產品,但亞馬遜平臺比較弱化店鋪的概念,店鋪權重對Listing只是貢獻度比較微小。

除了刷單,限制留評背後還另有隱情?Listing權重原理揭露

再細化一下可以得到:

產品權重=(服務水平+店鋪體量+交易活躍度+其他很多指標)+((客單價+點擊率+轉化率+停留時間)+(review評分+產品增長性)+(近期銷量+中期銷量+長期銷量))

Ps:以上權重構成僅僅是方向性的,僅供參考,實際的指標構成遠比這個要複雜,而且個個細分的指標對於產品整體權重的貢獻率又非常的細微。

通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影響listing排名權重的因素不少,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在改動了listing相關信息之後,權重排名會下降的原因,同時一些刷單等黑科技玩法會因違規而降低listing權重,因此小編建議賣家一定要合規運營,踏實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