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竹峯 資陽區開發的名優茶

益阳竹峰 资阳区开发的名优茶

益阳竹峰 资阳区开发的名优茶

汪勇

“雪峰秀遠譽中華,資水流長利萬家。良種基地楊林坳,‘益陽竹峰’甲群茶。”1996年3月,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湖南茶葉學會理事長、74歲高齡的朱先明教授在品嚐資陽區開發生產的“益陽竹峰”茶後,揮毫寫下了上面的詩作,接著他又揮毫題寫了“益陽竹峰、名茶新秀”,可見朱老對“益陽竹峰”的肯定和喜愛。

竹峰 一個神奇的地方

位於資陽區楊林坳的竹峰是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好地方。山上,林木茂盛,植被豐富;山下,滔滔資水,蜿蜒而過。山的青翠映襯著水的瀲灩,層巒疊嶂,雲霧飄渺,別有一番洞天。

這裡神話傳說很多,傳說八仙常來常往。有一次,張果老在倉促之中,留下了深深的腳印,至今山上還能見得到。三國時期,劉備派關雲長屯兵於此,保衛一方平安。後來,人們在山頂修建了關帝廟,將當年關雲長單刀赴會的磨刀石供在廟中,以便世人朝拜。關帝廟周邊栽種了不少茶樹,但這些已成園茶樹,不知何年何月所種。

真正在這裡大規模開闢茶園,還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開墾出了數百畝茶園。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這裡又開闢了良種茶園,並建起了竹峰茶廠,聞名遐邇的“益陽竹峰”就出產在這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生機盎然、沒有汙染的仙境般的自然生態環境之中。

竹峰 一個知名品牌

1967年畢業於湖南農學院茶學專業,曾長期擔任資陽區農業局經作站站長的高級農藝師柳九英在回憶研發竹峰茶時說,當時目標很明確,就是“興建良種茶園,研製名優茶,振興茶業,造福於民”。

竹峰茶的誕生經歷了一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

楊林坳茶場當年一直以生產黑毛茶為主,後來從黑毛茶改制綠茶。從1984年開始,從省茶科所陸續引進良種,同時開始試製名茶,炒青綠茶連年獲益陽地區優質茶獎,研發的“勝利毛尖”獲益陽地區名茶獎。1987年,綠茶的品質得到了省茶葉進出口公司的認可,建成了湖南省出口茶基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量茶園被毀,改作他用。但資陽區農業局經作站不隨波逐流,而是逆風而行,組織楊林坳的鄉、村兩級幹部到浙江考察學習,開拓視野,鼓勵群眾建設良種茶園。同時,各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持。如與林業部門協調,在植樹造林時預留茶葉帶。為解決肥料問題,興建養豬場。編寫技術資料,挨家挨戶進行技術輔導等。

1991年,柳九英到福建考察茶樹良種。1992年冬。引進當時的最佳品種福鼎大毫和福雲六號,村裡組織農民按技術要求開荒建園,新建160畝良種茶,作為研製高檔茶的基地。

1995年,種植的良種茶已是第三年,開始打頂,產毛尖500多公斤,1996年“益陽竹峰”正式投產。“益陽竹峰”的品質特點為:外形壯實稍扁,勻齊自然,宛如竹葉;碧葉抱銀芽,“銀裝素裹”,十分高雅;葉底鮮活,芽葉完整;湯色黃綠,美不勝收;滋味鮮爽,回味甘甜;毫香宜人,為茗中之上品。

投產當年,“益陽竹峰”就參加了湖南省第三屆“湘茶杯”名優茶評比,得分第一,榮獲金獎。1996年還獲得資陽區科委頒發的科研成果獎。

“益陽竹峰”一問世就好評如潮,得到茶葉界的高度讚譽,倍受消費者的青睞,迅速成為搶手貨,人們讚不絕口,競相購買,或作饋贈珍品,或以先品為榮。

“益陽竹峰”是資陽區九十年代研發的一種名優茶,也是資陽區繼“資江綠”後又一個知名品牌。

竹峰 一個美好夢想

“益陽竹峰”在很多方面是創新的。

首先,生產基地是益陽最早開始建設的有機茶茶園。有機茶最早於1983年在斯里蘭卡開始生產,之後印度、坦桑尼亞、日本、肯尼亞及中國等產茶國相繼開始生產,楊林坳茶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了有機茶生產。

其次,加工技術也是一種創新。加工技術融現代先進設備與傳統精湛手藝於一爐,採用微型茶機與手工製作相結合的特定加工技術,經攤放、殺青、理條、成形、初幹、復乾等一系列工序,精細加工而成。

再次,“益陽竹峰”有機茶的開發以系統工程理論為指導,注重生態的良性循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從茶園建設、茶樹良種化的基礎工程抓起,嚴格採摘標準,規範加工技術,這種綜合開發模式在當時也是一種創新。

遺憾的是,“益陽竹峰”紅火數年之後,在茶葉界慢慢沉寂。益陽曆史上的名茶不少,建國後恢復和開發的名優茶很多,如安化松針、桃江竹葉、雪峰毛尖、資江綠、志溪春綠、桃水月芽等等,“益陽竹峰”是它們中間最年輕的,研發的歷史最短,也擁有很多獨特的優勢,恢復生產應該不難。

柳九英在談起“益陽竹峰”時飽含深情。她說,“益陽竹峰”的研發是她人生的一個重要經歷,“益陽竹峰”給了她很多榮譽,她希望“益陽竹峰”儘快恢復生產,通過發展名優茶葉帶動楊林坳周邊茶旅資源的開發,讓更多的農民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