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下崗工人生活難還是農民生活難?

藍天機械


同一層次的人不可比,非要比不可,也只能是瘸子裡面挑將軍。下崗職工與農民都是理論上的主人翁,也就是平時人們所說的草根。只是這二者所居住的環境與各自所從事的工作不同。故名思意,下崗工人是從工廠下崗,其實就是失業。而農民就是種地,以種植業為生。工人下崗失業說白了就是被業主解僱,失去工作也就意味著失去了經濟來源。而農民從理論上理解不會失業,加上當前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制,土地的經營權在農民個人手中掌握著。但是要清楚的看到農民的收入是靠農產品,而農產品的豐產與豐收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說投入大不見得收入高,穀賤傷農就是這個道理。

以上比較說明,處在社會底層的百姓,無論工人丶農民個人的命運並不真正掌握在自己手裡。無論在城裡還是在鄉下的人,生活水平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比較突出的是政治、政策、經濟、文化、經營管理、個人素質等。所以說任何社會背景需要的是能人,吃苦耐勞,踏實肯幹的人。


吉祥如意


下崗工人難,下崗工人最可憐,就像是一隻孤雁,迎著風,冒著雨,什麼困難,都得自扛,上有老下有小,今夜失眠,想明天怎樣的生存。


其實,下崗工人就是苦菜花,清貧的生活,迷失和迷茫。真是一種壓力。承受多少生活上的壓力。相對比較,農民雖靠天吃飯,可是國家越來越重視,減免稅費,增加補貼,農民還是好些!


伊春美食美客


下崗職工這個詞彙指向極其單純,簡單,它作為新的詞彙,應該收入詞典。

鄉下農民則要復雜點,經濟來源各異,有的巳成為商人,但是仍在鄉下有地,有房子,有的純碎刨洞洞點玉麥,靠天吃飯,壯年人則進城、或者遠赴新疆等地務工。

兩相比較,當工人離開他(她)工作的崗位後,除了雙手,他們將"淨身出廠",因為工人的性質決定了他們一無所有(我是指勞動工具和生產資料)。
九十年代未,我國工礦企業,鄉鎮企業,縣市屬企業等,四十八歲以下均下崗買斷工齡,職工拿到多少不等的䃼償後,與單位再無關係,同時,國家也採取了一些措施,為大齡下崗職工再就業創造條件。

但是,當時我國人口紅利正處於峰值,幾乎所有企業都個挑個選年輕的、有文化的所以下崗職工再就業也是有一定的難度。

這些下崗職工在單位上幾乎都是勞動主力,正規的工種理解,機器操作、機電產品使用保養都是按國標執行,如果說今天的"大國製造","工匠精神"的倡導,則這些下崗職工的流失確實令人扼腕嘆息!

這批職工下崗後,所領的䃼償金有限,自己需要交社保,家庭面臨小孩上學,生活,有老人需要撫養的困難還要大些。假如有人生病,無疑雪上加霜。

為了生活,下崗職工們也拼命自尋出路,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勉力維持生活,活著一一是他們的動力。


良人執戟2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沒有可比性,而且是非常矛盾的。

下崗工人是屬於城鎮居民中最困難的群體。而農民也有富裕的農民,也有困難的農民。另外尷尬的是,農民無法失業、無法下崗。可以說,農民不僅僅是身份的象徵,還是無形的鎖鏈。

理論上來講,城鎮生活的居民要比農村生活的居民生活條件要好一些。單看我們的低保層次就可以看出來。比如青島2017年的低保線,膠州、萊西、平度等地的城鎮低保是600元,農村低保是490元。農村低保要比城鎮低保低110元。

可是低保家庭並不是人人都可以享受的,對於有勞動能力的人,是不允許納入低保的。城鎮居民如果失業下崗之後,可謂沒有任何收入來源。而農村居民至少有房、有地,基本可以吃飽飯。

可是矛盾點又在於,城鎮居民的就業前景比較廣泛。雖然是下崗失業,如果我們不挑,能吃苦,擺地攤也好,幹保潔也好,做保安也罷,都能每月獲取千八百元收入的。而農民,由於周圍生活環境所限,沒有打工的地方,偏遠地區只能守著一畝三分地,外出打工還享受不到市民待遇,更是無奈。

其實人們都很困難,不要相互攀比了。下崗工人可以努力藉助一下政府扶持就業政策,學一門技術,通過扶持創業補貼,讓自己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青島市的一次性創業補貼都可達1萬元。

至於農民,也要藉助國家的支農、惠農優惠政策,學好相應的技術,種蔬菜、種果樹、發展養殖畜牧業,讓自己脫貧致富。



我知道,雖然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實際很難,堅持下去更難。可是人生不就是這樣,堅持才能有收穫啊。希望所有的有心人,堅持之下必有成功和收穫。


暖心人社


說起來下崗職工和農民的生活都難啊!比較起來農民的生活還是挺實在的!

下崗職工都成了國企的代名詞了,這也是改革發展的需要。下崗職工有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又有企事業單位的社會醫療保險,看起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其實他們是自己交“五險一金”,還要供子女上學、婚嫁、還房貸、車貸,還得贍養老人。最早下崗的工人,如今都已是過天命之年的人了,打工的活也不好找,就那點低保費生活都難,那有還債的錢。雖說房子是早年單位的福利房,可物業費得交啊,兒子結婚的彩禮並不比農村的少,房子那可必須是樓房啊!下崗職工苦不堪言的!


再看看身邊的農民,有地有種,吃不成問題。土地被流轉了,有租賃費,也可去當僱工,也可打個零工。房子都已翻修一新,雖說也有債務,但畢竟還沒有城裡一套房子負擔重。農閒務工,農忙收糧,自由自在。那一個傍晚,那一個農村廣場,不是農民在娛樂、在健身、在領孫子……農民的愜意生活,已經不是少數了。


提神只為自己


現在下崗工人生活難還是農民生活難?

我的爸爸曾經就是下崗工人,雖然我家現在早已不種地了,但是也曾經做過多年的農民,小時候我農活也沒少幹,如今是在工廠裡上班,下崗工人的生活我體驗過,農民的生活我也體驗過,就我個人有限的閱歷來看,要在以前雖然下崗工人和農民生活都不容易!但下崗工人再就業挺難的,下崗工人比農民日子過得要難一些!但是如果是現在下崗再就業要容易一些,工人的生活水平比大多數的農民還是要好一點,未來會怎麼樣不好說!


以前工人下了崗可能連吃飯都成問題,但農民會出現這種困境的可能性要小!

工人下了崗如果不能重新找到工作就失去了收入來源,城市裡許多東西無法自給自足,必須通過貨幣購買,而且有些生活必需品比鄉村要貴!工人下了崗如果不能很快得再就業,家裡連吃飯都可能成問題!農民畢竟自己還有土地能生產糧食,餓肚子的風險小得多!

我老爸是九十年代初下崗的,當時如果不是我們家想辦法多弄來幾畝田地種種,肯定是要餓肚子的,當時我們老家的親戚基本都是務農為主,他們的生活條件比我們要好。


如今早已沒有什麼鐵飯碗,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職業,難於不難除了看社會經濟形勢,更要看個人!

如今像原來計劃經濟時代那樣【鐵飯碗】狀態的工人已經是稀有品種了,也是高危品種,需要換工作會短暫失業可能才是常態,相對而言如今工業收入比農業收入還是要高很多,一個工人下了崗只要自己願意還是能很快找到工作的,靠已有的積蓄只要及時找到了新的工作,工人的生活水平比農民普遍還是要好一點的!相對來說如今願意做工人的肯定比願意做農民的多。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現在農民也需要轉型,做傳統的農民只有死路一條,畢竟現在人的需求並不僅僅限於解決溫飽而已,要做也需要做新農民,想辦法通過提高附加值來提高收入,如今農民能種的經濟作物五花八門,互聯網時代來臨減少了中間環節也有利於附加值的提高,也更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如果你有過人的能力就是做農民也未必比其他行業差!


心安理得君


下崗職工與農民的生活,即無可比性又無對比性,二者都處於社會的最底層,各有各的苦衷,也各有各的難處,難與不難、那一方生活的更艱難一些,那一方生活的更好一些,二者之間因為本質上的差異可以說是存在著天壤之別。

眾所周知,下崗職工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盛行,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初,並且至今還在國有企業中不斷髮生的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個大事件。下崗職工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指在原企業已沒有工作崗位,沒有與原企業解除勞動關係,有就業要求,尚未就業的人員(實際上到後來是全員下崗)。

第二類是被迫與企業解除勞動關係(俗稱:買斷工齡)轉為靈活就業的人員(這部分人實際上在現在看來是很具有眼光的)。


出現職工大量下崗的現象,是由統分統配的計劃經濟向自由自主的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必然反映,是我國經濟發展多年積累的諸多深層次矛盾的綜合結果,沒有這個過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地方企業,現在已經是不存在了)就無法擺脫困難,更無法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所以說這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下崗工人正因為有了這層特殊特別的含義,為了保證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所以他們在重新擇業,失業金補貼,養老金繳納,醫療保險等方面國家都給予了很大的優惠政策,最起碼基本上做到了讓下崗職工在退休以後衣食無憂,老有老依,老有所靠的一種結局。


但是對於農民來講,雖然國家也不斷地在加大加強對農村的各種優惠補貼、扶困扶貧的優惠政策,並且也已經開始實行覆蓋全農村的新農合、養老金保險制度,但是由於才開始推廣實行,不免存在著很多制度和規則上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從實質上來講只是杯水車薪,遠遠低於下崗職工的待遇。當農民老了之後,當他們喪失了勞動能力之後,問題和矛盾就會尖銳的突顯出來,他們的生活水平就是坐上火箭也趕不上下崗職工的。有人會講,農民最起碼還有承包地作為依靠,國家即有補貼還可以流轉睡著拿錢,是一筆無形的財富。依我看這都是不瞭解農村現狀的人,睡在家裡胡說八道,講的好聽一點是在“閉門造車”,說的不好聽一點是“雞屁股里拉線――胡扯蛋”。


國家每年給農民的承包地補貼最多也就是150元現金左右,每畝土地流轉出去多數都在幾十元至三百元之間,條件好的地區最多不會超過1000元,我們就按照1000元來計算,加上國家補貼,最多也就是1200元,全國農村人口均佔耕地不到三畝地,也就是講,如果農民所承包的土地全部能流轉出去,每人一年在土地上也就是有3600元左右的收入,這可以說是土地的最高收入了。如果農民要自己耕種的話,三畝地1000元的收入都可能達不到。3600元在當今的社會能幹什麼?也許治療一場感冒的費用都不夠。反過頭來,也就是講農民在承包地上全年的收入還不夠退休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再不要提國家每年對退休職工這樣和那樣的補貼了,如取暖費等,農民可能聽都沒有聽過。


總之我認為,如果拿農民的生活水準和下崗職工的生活水準來做比較,從根本意義上來講是根本沒有可比性的。【原創作品,歡迎朋友們共同參與討論,感謝朋友們的閱讀和留言】


冬青裡的駱駝草


下崗工人和農民都不容易,但想比較起來,下崗工人要難。

在國企改革的20多年裡,下崗成了國企工人失業的代名詞。國企的每一次變化無不牽動著無數工人的心。

工人是真正的無產者,他們不佔有任何生產資料,在企業為全民所有制時期,完全依靠自己的的勞動力去掙錢養家餬口。國企改革前,鞍鋼,鐵西都是人們熟知的老工業國企,他們為新中國的建設付出過努力和貢獻。

國企改革後,為響應國家號召,為了國企能更好的發展,工人們舍小家為大家,含淚離開了為之奮鬥,奉獻青春的企業。

下崗後的生活非常艱苦,帶著年齡偏大的身體,在就業市場到處奔波,為了能過下去,選擇工資低的工作,即使這樣也不能帶來一份穩定的收入。經常會沒錢交保險,為了家裡的孩子能過的好些,省吃儉用,自己連保險都不交,連退休後的最後一點保障都捨棄了。因為下崗,夫妻離婚,夫妻長期分居,看不起病,這些東西現在說起來都讓人心酸。


農民的日子也不太好過,在物價上漲的背後,農藥,化肥價格上漲,但國家對收購糧食和其它東西的定價,使得農民也在負重前行。但相比於一無所有的下崗工人來說,至少他們還有土地。

工人,農民都是我們最重要的兩個階層,為他們現在過的如此艱苦,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不一樣的思考


相比較而言,下崗工人的生活要比農民的生活難。因為兩者生存環境有很大的不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一樣,生活的觀念也有一定的差異性,收入與消費比例也有差距,下面我不妨來分析一下。

第一,對比下崗工人和農民的基本生活消費。在城市裡的下崗工人每天只要一睜眼,恐怕就開始了一天的消費生活,日積月累,這一年光消費算下來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呢。你就是再能節省,也省不下多少。相比之下,農民的生活消費要低很多,我的父母兄長和弟弟都在農村生活,和他們聊天時也談到年消費這塊的話題,也談城裡的生活,我哥哥和弟弟都曾經在城裡打過工,他們感覺還是在農村生活好,因為很多都可以自給自足,也就談不上物價的高與低問題,自然生活沒有壓力。有時他們還把一些土特產給我捎來或寄來。

第二,對比下崗工人和農民的大項生活開支消費。就拿住房來說,在農村蓋一幢房子,再帶一個院子,像在我的老家幾萬塊錢就可以搞定(北方農村),但是在縣城裡買房子至少也得幾十萬。相比較之下,如果是下崗工人,僅住房這塊的開支就相當有壓力。再說供養孩子和上學,那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而我在農村的哥和弟兩家,在這方面沒有壓力。再說看病,我感覺農民的體質要比城市城的下崗工人普遍要好,因為農村空氣好,水好,所吃的肉菜蛋糧食等都無汙染,再加上體力勞動的鍛鍊,得大病的機率要比城裡市民要小的多。如果下崗工人遇上大病,那對家庭生活來講,無疑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

第三,對比下崗工人和農民的家庭收入。就拿我的哥哥和弟弟兩來說,農忙時種地,現在農業補貼不少,基本都是靠農業機械耕種,效率還不錯,這樣就可以節省出大量的時間,不忙時就可以去鎮上(縣城)打工。農產品可以賣掉掙錢,打工又有一份收入,如此算來這算是有兩份收入呢。但是下崗工人則沒有這雙重保障,只能靠幹一些技術性要求低的工作來維護收入,而這些技術性不強的很多工種往往收入都普遍偏低。這一對比,自然就能看得出城市下崗工人和農民的家庭收入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下崗工人和農民的心態不一樣。我從小生活在貧困山村,那時看到的老農民雖然很窮,但是大家心裡都無怨言。隨著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改革,全面取消各種農業稅,使農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改善,同時又增強了對農民的各項補貼,現在老家的鄉親們經濟富裕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經擺脫貧困,過上了小康生活,我反而很羨慕他們的生活。再看城市下崗工人,他們從當年有工作保障到後來失去工作,心裡的落差是巨大的,很多人多年都調整不過來,城市的繁華與他們內心的落寂會形成很大的反差。

綜上所述,我想應該能比較出下崗工人相比農民的生活要艱難,但是再難也要堅持,因為沒有選擇,除了調整好心態外,再就是要花點心思看看自己能擅長做什麼,或學習點技術,這樣至少從專業方面能提高能力,光靠體力而缺少腦力支持的工作,肯定收入要偏低。


韓國成老師


工人下崗後,有些人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給生活帶來很大困難。若中年下崗,自己沒一技之長,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為了生活,只能去賣苦力了。至於農民呢,若是偏遠山區的,若找不到合適的經濟作物來種以及流通運營,只靠單純種些水稻,種一些蔬菜,空餘時間不去城區找工做,也是望天窮。若靠近城區(郊區)的農民生活好一些,種瓜種菜可到城區去賣,這樣的農民生活會比下崗工人好,因為下崗工人無田無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