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令人艷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你們村兒啥時候回遷啊”

“說的17年底,到現在已經過了大半年了也沒聽見動靜”

“我們那邊也是,當初說超過三年過渡費翻一倍也都沒有兌現”

近幾年“什麼時候回遷”成了很多拆遷戶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

在鄭州的三環周邊,原來一棟棟的城中村居民樓已然倒下,隨處可見的是由綠色防塵網遮蓋的渣土廢墟。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隨著我市建設國家級中心城市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合村並城、城中村改造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目的是在於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讓生活更美好。解決居民的居住、出行、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問題。但在大規模拆遷改造的情況下,群眾是否過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呢?

樓哥一次打車的時候認識了一名資深老鄭州人,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拆二代”,見慣了太多拆遷的大小事,我們一路上也剛好聊到了“回遷”的事情。

他說拆遷最火熱的時間段要屬12年到16年之間,當時各街道各村委積極響應城中村改造、合村並城項目的推進,加上某領導所指之處的一片狼藉。可謂是平了一個又一個城中村,但那個時候拆遷改造的至今已回遷的村莊寥寥無幾。

1

最著名的莫過於惠濟區的W村了,W村位於鄭州北區的黃金地段之一,多條市政主幹道穿插而過。於2008年開始宣傳進行拆遷,以15.51億土地競拍價成為當時的地王,最終由鄭州T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購得並進行整體拆遷補償,但由於當年的金融危機受到波及,開發商資金一直籌措不到位,直到2010年拆遷改造項目也遲遲沒有動工。

之後便由河南H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接盤W村拆遷改造項目並命名為“H廣場”。村民為了早日能夠回遷過上更好的生活,積極配合拆遷工作搬離原住所還掀起了一波租房浪潮,從此也變為了“鄭漂”!安置費雖然給的不多,還不如在村子裡租房子的收入,但勉強還顧得住一家子人的生活。但就怕家裡有老人和孩子,老人是怕別人不給租房子。孩子呢,以前在各自村上都有劃片的小學和初中,拆遷之後為了圖房租便宜,搬到很遠的地方,來來回回每天接送小孩兒上學都成了工作。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轉眼就到了2014年,H集團因為運營問題在鄭州的多個項目因為資金鍊斷裂,工程未按期交付,房屋質量不過關等問題導致其業主多次進行維權活動,更是多次被爆出破產的傳聞。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W村村民聽到這個消息不禁憂心忡忡,回到村裡看到的還是一片廢墟。年齡大些的老人甚至到去世都沒能搬回自己的家中,直到臨死前都還在說“想回家看看”。而當時承諾的超過三年沒有回遷,安置費翻一倍的政策也沒有兌現,於是村民坐不住了跑到村委會去詢問情況,被告知一定會與開發商積極溝通工程進度與安置費翻倍的問題,爭取早日讓村民回遷。就這樣的,村民只能繼續苦苦等待。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直到2016年,H集團破產,改造項目由另一家在鄭州具有相當知名度的開發商D集團收購接手,並將樓盤更名。就在D集團準備大肆動工興建樓盤的時候,問題出現了;H集團原有業主集體到D集團售樓部門前進行維權,要D集團負責其債務,而D集團方面則說到之前跟H集團已溝通過收購財富廣場的剩餘資金將用於利海原有業主的債務賠償,已經將錢打入H集團的賬戶。

而幾千萬賠償資金從D集團賬戶轉入H集團賬戶後,又被瞬間轉出,這些資金誰拿走的?又將幹什麼用呢?沒有人知道。作為市zf重點引進的投資企業,對於改造項目的推進,zf及村委會對開發商起到什麼樣的監管作用呢?更沒有人知道。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只知道的是W村改造項目遲遲沒有動工。至此,W村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已經是到了第八個年頭,經歷了三個開發商。最終在D集團的開發下,總算是出了幾棟樓,何時交房還無從得知。

2

相對於有開發商接手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更多的是由村委會主導,直接進行宣傳拆遷,而拆遷過後,遲遲沒有開發商接手項目進行改造。就拿鄭州規模最大的城中村L村來講,毗鄰連霍高速,作為鄭州北區進入主城區的門戶,頗有發展前景。總佔地約4000畝,於2015年5月份進行拆遷,當時說是三年內回遷。在開發商為一些“城改地”爭得頭破血流時,這塊大肉至今卻無人問津。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前兩天路過L村,看到道路兩旁依舊是藍色的鐵皮圍成的隔離帶,臨近一看,裡面依舊是一片廢墟。樓哥十分好奇心想這麼好的地段為什麼會一直沒有人開發呢,翻遍資料,才知道原來L村雖總佔地約4000畝,但由於高速公路、快速路、綠化帶等公共設施佔去的大量土地,實際可以利用的土地僅剩為其中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而L村的村民數量太多,僅安置房的面積就達到200萬㎡,算上每平方米的建造成本、拆遷費、過渡費、安置房土地費、修路等一系列費用。前期投入資金太大,可供開發賺錢的土地又不夠,如同薅羊毛一樣,層層剝下來自己沒剩下多少,因此沒有開發商願意介入該村開發。

那麼在無開發商介入,又沒有統一規劃的前提下,為什麼要拆遷呢?據瞭解,多個村莊並不在城市拆遷規劃中,更多的則是由村委主動提出的申請。在拆遷過程中,某些人可以利用職位來牟取利益。在開發商的建設過程中,如果沒有村委的支持,工程將會變得何其艱難,那麼如何得到支持與方便呢,我們可想而知。

“先安置,再拆遷”的導向下,依舊是這麼多的家庭在外飄蕩,種了幾十年的土地,住了一輩子的房子突然之間化為一片廢墟,讓他們如何去生存?他們沒有任何的生活技能,只能找一份一個月一兩千塊錢的工作和每年發放微薄的過渡費來生活,但是相對於現在高昂的租房、生活成本,顯得力不從心。能早日回到屬於自己的“家”成了他們唯一的盼頭。

是令人豔羨的“拆遷戶”,還是有家不能回的悲催者?

在大家的印象中,拆遷是城市更新的代名詞,但在拆遷改造過程中,為什麼變了味道,為什麼拆遷過程中出現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問題。城中村的改造到底是讓人們過上了更好的生活,還是讓人們步入了旋渦,我們不得而知。作為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來說,無論是“鄭漂”,還是所謂的“老鄭州”,都希望鄭州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中構建的更為完美,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