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月光光堂堂,外婆炒猪脏……”

“学人样,打炮上,炮上头,当枕头……”

“青天落白雨,高湖做大水……”

“汪汪娒娒睏,奶娘有事干,阿爸刨田岸……”

这些童谣,恐怕对很多青田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的。其中有些童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状况、民俗风情,留下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影子。更可贵的是,许多童谣中蕴含着朴素的中华传统道德。

曾经这些童谣用快乐点缀了多少人纯真、无瑕的少年岁月,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带着童真和幼时回忆的童谣已从人们记忆深处渐渐淡去,而现在的孩子则已没几人听过这些童谣。

笔者特地搜集了一些传统的青田方言童谣,与广大读者一起回忆那充满着无限童真的幼时,试图还原那个年代的生活场景。

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夏日拾趣篇

火萤光光

火萤光光(即萤火虫),飞我门头喝面汤。面汤烫口舌(即舌头),飞我门头吃桑叶。桑叶还没老,飞我门头吃红枣。红枣还没生,飞我门头吃蚱蜢。蚱蜢挲汤圆,给火萤光光吃吃完。

夏季是也昆虫的季节。不管你喜欢,或是不喜欢,那些长翅膀的或多脚的、有益的或是有害的、美丽的或是丑陋的、满天飞舞的或是有着动人鸣声的被统称为昆虫的生物,就会经常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旧时的村庄,夜间没有路灯,夏夜里,萤火虫钻出草丛堆,作为夜的使者,闪烁在浓浓的夜色里,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飘飘忽忽,似给村庄黝黑的脸庞镶嵌了一只又一只的眼睛。

在门前屋后的草丛里追逐、捕捉萤火虫,是那个时候的孩子夏夜里最喜欢做的事。有的孩子会将捉到萤火虫放到玻璃瓶里带回家当灯玩耍,而且一边玩一边还念起:“火萤光光(即萤火虫),飞我门头喝面汤。面汤烫口舌(即舌头),飞我门头吃桑叶。桑叶还没老,飞我门头吃红枣。红枣还没生,飞我门头吃蚱蜢。蚱蜢挲汤圆,给火萤光光吃吃完。”

月光圆桶盘(一)

月光囵桶盘,生囡嫁文元。

文元问你该来岁,十八岁。

问你该来长,珠冠戴起平栋梁。

金轿抬来勿肯去,银轿抬来勿肯去,花花轿抬来苦苦去。

金门枕(门槛)彭勿过(青田方言音译,指“跨不过”),银门枕彭勿过,花花轿门枕彭彭过。

抬到坑,分又乒(柚子),

抬到岭,分双饼,

抬到降,叫声貌(青田话中“妈”的谐音)

抬到山,叫声达(青田话中“爸”的谐音)

抬到屋,分箩谷,

道坦扫搁好晒谷

注:文中的“文元”是指明清时期居住在后街的一富人,据说在当时,此人是青田首富,如哪家女儿能嫁进文元家,可是荣光无限。

月光圆桶盘(二)

月光佛,圆桶盘,

生个囡,嫁文元。

问你该来大,单爿门荡(青田话音译,指“逛”的意思)勿过,双爿门夹夹过。

月光光堂堂

月光光堂堂,外婆炒猪脏,外公夹粒吃吃呶,外婆火钳背(拿的意思)起烫。外公逃呀逃,去(丢的意思)条脚肚毛。外婆赶呀赶,去个头毛簪(发髻的意思)。

旧时的夏夜,人们多是在屋外面乘凉的,有时甚至拆下门板,搁在露天的星光下,躺着乘凉。在有月亮的夜晚,奶奶们就会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念着以上的有关于月亮的童谣,哄着身边的小孙子。稍大一点的孩子则会就着月光一边念一边玩,恶作剧一点的,还会指着其他的小孩子打趣:“外公夹粒吃吃呶,XX(这里加上对方的名字)火钳拿起烫!”而被取笑的孩子听了,定是不悦要报复,便转身追着来打,而恶作剧的孩子则早有准备,一溜烟就跑了……就这样,月光的清辉、夜风的凉爽、孩子们追逐的嬉笑声构成了那时夏夜快乐的景致。

记得笔者小时,在夏夜里也常随着外婆那一左一右摆动的扇子,而一板一眼地以稚嫩的童声用青田方言念着这几首童谣。

渐行渐远的青田方言童谣·夏日拾趣篇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