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廣東事業單位申論熱點話題:舍繁得簡,行到功成

放眼基層農村,處處可見青年人揮灑汗水的身影,他們以踏實肯幹、奉獻利他的時代精神服務三農建設,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但是,農村依然是容易被青年人遺忘的角落,由於生活生產條件差、文化娛樂形式貧乏、晉升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造成青年人逃離基層、農村,使鄉村振興缺乏人才保障。由此可見,要振興鄉村,就應該多措並舉,鼓勵、引導青年人投身基層、服務三農,這樣才能成就自我的同時,為鄉村發展助力。

服務三農,實現自我價值。農村天地廣闊,青年投身基層,服務三農,大有作為,可以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耶魯大學畢業秦玥飛,本可以選擇更高薪的職業發展。但大學畢業時,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毅然決然選擇回到祖國農村服務,至今已是第六個年頭。現任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雲村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他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六載時光,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正是因為把自己的理想與祖國、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他的事蹟感動中國。因此,青年人應該去農村,為振興鄉村獻智獻力。

服務三農成就自我,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有堅定理想信念的青年人,才是有社會情懷、責任精神的實幹家,籍此才能做到服務三農事業發展的同時,成就自我。如果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面對農村工作的繁瑣與壓力時,容易放棄,自暴自棄。更有甚者,可能會抱有一種投機取巧的心理,忘記服務三農的真正目的,乃至形成錯誤的價值取向,背離投身三農事業的初衷,這樣必然難以到達國家開展“三支一扶”計劃的目的,也難以體現個人的真正價值。因此,堅定理想信念,才能讓服務三農不忘初心,以腳踏實地的精神與毅力紮根農村建設,回應農民需要,真正在振興鄉村的宏圖中成就自我。

服務三農成就自我,需要掌握正確工作方法。服務農村建設、農業發展、農民致富,需要使用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由於國土面積幅員遼闊,自然地理條件、人文社會差異大,並沒有適用各地情況的統一工作方法,作為一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員,應該結合基層實際情況,有針對性進行學習,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在實際工作中,與當地群眾當成一片,避免應知識背景、觀念意識的差異造成的誤會,增加工作的阻力。因此,在與農民朋友打交道時,要多用農民聽得懂的語言,多換位思考,為農民利益著想,只有這樣開展工作才能得心應手。

紮根基層,服務三農,成就自我。就是號召青年人積極投身到三農建設的大平臺、大戰略中去,把自我的價值追求與時代發展、國家需要、群眾利益相融合,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不畏艱難困苦,腳踏實地、奮勇前行,揮灑青春與汗水,用青年人的智慧與激情實現自我價值,托起鄉村振興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