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爲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在清朝末年,有這樣一支軍隊,他們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制度,他們基本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先河。因這支隊伍的訓練營地在天津東南至大沽70裡的一個鐵路站,故被稱為小站練兵。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令人稱奇的是,在小站練兵場上,人們每天上下操練集合時,領隊將領都要高聲問士兵:“咱們吃誰的飯?”士兵則齊聲高喊:“咱們吃袁宮保的飯。”領隊再問:“咱們應該為誰出力?”士兵再答:“替袁宮保出力。”士兵口中的袁宮保就是袁世凱,這是對他的尊稱。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督練新軍是清政府在1894年甲午海戰敗給日本後,而由軍務處大臣榮祿、李鴻章等奏請提議的,他們同時還保薦因在朝鮮富有“知兵”之名的袁世凱負責。就這樣,在1895年,袁世凱開始在天津到塘沽之間的小站營地開始練兵。在朝鮮十幾年的經歷,使袁世凱認識到控制軍隊的重要性,他深知“兵為將有”的秘訣,在一開始練兵之時,袁世凱就夾帶私活兒。在招募新軍骨幹力量時,袁世凱只招募三類人選:首先是他的親信,如徐世昌等,其次是他的昔日舊部,如唐紹儀等,最後是軍事骨幹,如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等,這三人後來成為袁世凱最得力的干將,還被稱為“北洋三傑”“龍虎狗”。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袁世凱深知欲完全控制住這支新軍,就必須籠絡好這些初入新軍的骨幹力量。對王世貞這樣資歷老點的,他就與之結拜為兄弟;對段芝貴,他就收為義子;對段祺瑞,他就將乾女兒許其為妻;對馮國璋,他就充當紅媒讓自家的家庭教師去做其繼配夫人。除了儘量拉上各種人情關係之外,常常施以金錢等好處就更不在話下了。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李鴻章病故後,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並將張之洞創辦的“自強軍”收歸麾下訓練,進一步擴充了袁世凱的軍事實力。到1904年,清廷正式設立練兵處,由袁世凱任練兵大臣,袁世凱以最信任的徐世昌為總提督,並讓王士珍擔任軍政司正使,馮國璋任軍學司正使,段祺瑞任軍令司正使。練兵處是新軍直接的領導機關,也是督察機關,由此,新軍更是隻知有袁宮保,不只有清朝廷。同年,袁世凱為進一步控制這支兩萬五千人的軍隊,決定將其稱為“北洋新軍”,併成立三鎮,下設六十三營。1905年,又改為“北洋常備軍”,另加三鎮,軍隊人數擴充至八萬人。

袁世凱為何能在這小地方煉出四任總統、六位總理和三十幾位督軍?

北洋六鎮就此形成,併成為當時國內軍事實力最強的一支部隊,也成為後來北洋軍閥的淵源。六鎮中除第一鎮由滿人鐵良統帥外,其餘五鎮全部為原始嫡系愛將,且均未小站練兵出身。在小站練兵過程中,成長起來的不只有袁世凱的實力,還有後來攪動清末民初中華大地的眾多風雲人物。據不完全統計,在小站練兵起家的北洋軍閥,先後出了四位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徐世昌、馮國璋、曹錕;六位中華民國總理和陸軍總長: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唐紹儀、張懷芝、靳雲鵬。兩外還出了三十四個督軍。(文/講史論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