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學歷、履歷差別,更可怕的是你連話都說不清楚

比起學歷、履歷差別,更可怕的是你連話都說不清楚

不難發現,離開了一線城市,學歷依然是求職面試甚至相親市場上都會被首要考慮的因素。有一種解釋是中國大環境進步所導致,大環境進步了,對於每一個個體的要求自然變高。

聽過這樣的說法,現在辦公室裡做ppt的職員其實和父母輩在車間工作的性質沒有差別。且不去辯論這個說法的對與否,但卻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在不斷進步的大環境下,我們自身掌握的技能到底處於什麼水平?

除了追求高學歷、漂亮履歷,我們是否忽略了自身所處環境中最基本的一些技能,並因此錯失過大好的機會?

1

一名研究生朋友,成績很好,在校期間論文曾數次發佈在核心期刊,畢業後來上海求職,面試過幾家不錯的企業,但是面試過程卻不如想象順利。

讓她印象最深的一次,對方公司在預約面試電話中告訴她把在校期間做過的項目進行簡單整理,面試時要介紹,朋友花了一週的時間精心準備,自己為此還做了一個ppt。等到了公司,她被6名海歸、2名美國面試官“包圍”時,瞬間傻眼了。

好不容易聽懂了美國面試官的問題,回答時腦袋全程處於搜索詞彙庫狀態,一上午沒說出幾個流利的整句,還多虧其他面試官的救場,才讓面試可以順利進行,更別提介紹ppt了,只能暗自慶幸之前把部分作品打成了紙質版,不至於讓面試過程太尷尬。

結果如她意料之中,沒有拿到這家Offer,具體落選原因不得而知,不過能確定的是,如果當時她能夠十分流利的表達出自己想表達的,一定會加不少分。

這樣的事情,時常能聽到人說,且很多人在遇到這種情況後只是一頓懊惱與惋惜,直到下一次與機會再次失之交臂。

2

自己認識一名口語很好的旅行攝影師,旅拍時經常能看到他各種花式撩外國妹子,本以為這一口流利的英語是工作使然,瞭解後才知道這個專科畢業的男孩,在工作後花了2年多時間苦學英語。

他說最開始幫老外拍商務活動,自己拍完主辦方需要的照片就傻傻的坐在最後一排,臺上的金髮大佬們說的一句都聽不懂,那個時候他完全不覺得有什麼,畢竟聽懂了臺上大佬說什麼,這一單也不會多幾百塊。

一次主辦方的負責人,也是一名老外,應該是突發奇想把幾名攝影師喊到角落裡,站在那笑嘻嘻的說了幾句,他正在想是不是照片的問題,只見另外一個攝影團隊的人迅速的遞了名片並已經跟老外聊上了,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主辦方想越過公關公司直接與攝影師團隊談長期合作。那段時間他們團隊天天在外面找客戶,一個月也談不定一家,他說這種到手的合作機會,眼睜睜丟了的感覺一輩子也忘不了了。

你自認為經驗夠豐富、作品夠硬,時刻準備著在機會來臨時大幹一場,可等那一刻到來時,卻發現自己連張口的機會都沒有。只因為忽視了環境在變,自己需要掌握的技能也不再是以前的老三樣了。

3

工作第一年陪著領導去徐家彙老上海裁縫店定製大衣,看見裁縫店的阿姨跟外國人流利的溝通時不禁佩服的五體投地,就跟領導開玩笑,說自己在學校學了十幾年,口語遠不如這些阿姨,領導倒是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幾十年也能這樣,但在這一塊裁縫店,手藝最好的不一定是第一個發財的,那些最先適應跟外國人溝通的店家們才是。他們看見環境在改變並主動適應,這樣才“撈的到好”,如果一味的等著被環境改變,就失去了主動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