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千年古镇黄花涝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引子:黄陂旅游大区建设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以紧邻武汉主城区的黄陂南部地区,正在规划建设盘龙城遗址保护公园,该园建成后可作为武汉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而同属盘龙城开发区范围内的千年古镇黄花涝,如果对其深厚的文化遗存加以发挖,倾力打造成黄陂乃至武汉旅游的新亮点,不仅适逢其时,而且会与盘龙城遗址公园的建设相得益彰。

正文

从人文背景而言,黄花涝的史可追溯到2300年前,黄花涝当年为曹操的江夏郡驻地,后为石阳县城所在。它素有“黄城镇”、“黄花涝市”、“小汉口”等称谓,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具有深有的人文历史底蕴,是距离天河机场最近的重要文化古迹。

启动千年古镇黄花涝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2019年启动黄花涝周边区域景观综合开发,启动府河北岸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黄花涝有2300年的历史,村域内遗存有战国石阳县城古石坡,郭王庙遗址以及三国古墓。经过600年的变迁,黄花涝曾在相当长时期呈现出一派富庶繁华的景象。“当年日有千人拱手(纤夫),夜有万盏明灯(帆船)”,商贾云集,贸易繁荣,乃是武汉近郊闻名的水上重镇,被誉为“小汉口”。黄花涝人杰地灵,自古乃藏龙卧虎之地,流传着许多遗闻轶事。譬如,东吴候富家堡藏秘,明太祖铁佛寺题字,郭子仪黄土坡立庙,康熙爷亚园居赐匾,状元郎好兄弟揭榜,金燕子九龙杯破案,董必武老陶宅授课,李先念三合楼结义等。待追寻的题材和故事数不胜数。古镇的人文内含和传奇色彩极具保护和开发价值。黄花涝村被定为新农

启动千年古镇黄花涝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村创建村后,街市重现:新建环村水泥路3公里,铺设人行道彩砖3000平方米,人行板1330平方米。这里的商代沿河古石坡,古码头,清代古墙壁,三国古墓,明末清初居家古屋,古寺院,古教堂,古祠堂等遗迹都保存完好,让前往游玩的市民流连忘返。这片土地的祖先是从江西划着木舟逆江而上来到这里的,千年古镇黄花涝在黄陂区新农村建设中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环境资源而言,周边区域包括马家湖、任凯湖、麦家湖周边滩地及府河湿地,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优越。尤其是府河外滩湿地有着天然的鸟类越冬生活环境,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就有数以十万计的野生天鹅、野鸭、大雁等候鸟从西伯利亚飞越到此越冬停歇,府河湿地核心区每年冬天有大量天鹅在此聚集,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府河湿地“天鹅湖”。

古铁佛寺,位于黄花涝村北,是黄陂历史悠久佛教寺院之一,其三面环水,东望日出,云蒸霞蔚,五

启动千年古镇黄花涝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光十色,西望府河,银带飘绕,百舸争流,古有诗“春赏黄花遍地香,夏观龙舟水中扬,谁说秋凉无石景,雄狮傲雪立学堂”的四大景观。史记“明太祖铁佛寺题字,康熙爷亚元居赐匾”,足见当时古铁佛寺的辉煌。可,文革期间,古铁佛寺毁于一旦……黄花涝人,不忘历史,紧遵先辈,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村北原址复建铁佛寺,并在在寺旁新建万佛塔

(一)高起点整体编制黄花涝古镇开发建设规划。聘请专业机构对古镇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挖掘研究,找准古镇开发的

启动千年古镇黄花涝综合开发,建设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现实定位与特色,打造全市亮点古镇。市园林局、林业局启动府河北岸湿地景观规划建设,并列入2019年市政府重点项目。府河北岸湿地,生态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在此基础上,建议相关部门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府河北岸湿地公园,既可进一步保护府河良好的生态环境,又将开发成为武汉市一道独特的景观,进一步提升大武汉城市窗口形象。

(二)在规划打造千年古镇中,涉及市政府一些部门,如文化、水务、国土规划、财政、建设、环保等部门,涉及的市政府部门给予有力支持。市政府将啟动黄花涝周边区域景观开发项目列入2019年市重点工程目标。黄花涝周边区域其拥有深厚的千年古镇历史底蕴和良好的湖泊景观资源及优越的交通条件,建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优秀的民营资本,将该区域打造为集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湿地改造示范区,成为继东湖绿道后武汉又一张重量级的“城市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