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本文最早僅僅是為了研製一份小學生慢書單,後來從中把“童話”單獨列表推薦,這樣也是一個閱讀臺階的需要---一二年級的學生正兒八經開始自己閱讀童話了。後來發現,推廣人、教師們對於本土童話的瞭解和喜愛比上個世紀有所不同,或許是大量的圖畫書、世界各國的兒童文學大量被引薦的緣故吧。有時候,就形成了一個小誤區或者是盲區:我們也想給孩子看本土作品啊,可是沒有啊!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80年前、80年代、18年前的中國童話

我一直說,童年的真善美不分東方西方,可我們之所以是自己的文化是不同的,我們可以哼唱著“滴嘟滴嘟”,但是我們不能沒有“大頭大頭下雨不愁”;我們可以對希臘諸神如數家珍,甚至有人放言“北歐神話不可不讀”“羅馬神話也要讀”,問題是我們是否同樣地對待中華文化的諸位神仙,尤其是被革命毀了廟宇的土地爺、城隍們;我們也可以對東瀛的妖怪們津津樂道,是不是也給我們的山神鬼妖留點兒故事時間呢?

就有了我在#小學生慢書單#的100本推薦之餘,擴大了數量,做幾個分類書單,為大家推薦更多的本土兒童文學,希望這些精彩的經典的作品走進中國孩子。

先推薦40種跨越百年的中國經典童話。

在書單前,我也稍稍對中國童話的發展簡單梳理一下。

簡單說,童話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童話又往往採用擬人的方法,舉凡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以及傢俱、玩具都可賦予生命,注入人的思想感情,使它們人格化。童話文體的發展,經歷過從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到作家創作的過程。

百年童話的發展

沒想到中國的第一篇童話發表與110年;而且就是圖畫故事的模樣---換句話說,也算是中國第一本近代圖畫書。而且,也是中國最早的分級讀物。

1908年,孫毓修策劃並主編“童話叢書”,第一本即《無貓國》,本事出自《泰西五十軼事》(美國作家鮑德溫著),孫進行了再創作。故事為一孤兒貧窮,在富翁家打工,得其女兒好感,贈予壓歲錢100元,孤兒苦於住處多鼠,便用此錢買了一隻貓,鼠患遂絕。後富翁出洋貿易,孤兒請富翁將貓帶到海外賣掉。富翁所到之國恰好鬧鼠患,此貓大顯身手。該國國王大喜,給予重賞。富人歸來後,將賞金全給了孤兒,孤兒得以苦讀,成為學者。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此書問世,轟動一時,茅盾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兒童文學。”受孫毓修的影響,茅盾創作了童話《尋快樂》與1918年出版,成了中國第一部本土原創童話

此後幾年,“童話叢書”共出了102冊,按年齡分兩集。低齡版每冊5千字,適合七八歲兒童,只賣5分錢。大齡版每冊1萬字,適合十一二歲少年,只賣1角錢---這就具備了分級讀物的主要特點。

“童話叢書”中有77冊是孫毓修獨力編寫---其中多數是根據國外的兒童文學作品改編而成。孫毓修可以說是中國第一代童話大王。茅盾為“童話叢書”撰寫了28篇童話,其中1918年寫的《尋快樂》,是我國現代創作的第一篇文學童話。

1922年,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創辦了純文學兒童週刊《兒童世界》和《小朋友》。需求和出版行業的發力推動了創作者更多的參與。

葉聖陶最初創作童話就是應鄭振鐸《兒童世界》的約稿而作,他的第一篇童話作品《小白船》發表在《兒童世界》第1卷第9期上。1922年,他共在該刊發表了19篇童話。這些童話1923年集成《稻草人》出版,是我國第一部本土原創童話集。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說到“本土原創”不得不大概講講中國童話的源頭。因為“童話”一詞出現較晚,就是前面提到的1918年以刊物、叢刊的方式全國發行的“童話叢書”。但要是依次來判斷這種文學形式也隨名詞出現才出現、隨著“兒童的發現”才出現,顯然並不科學。

“童話”一詞有說法是源自日本詞彙,也有說法是孫毓修自創的詞彙,無論如何在100年前能編輯出版“童話叢書”比爭當一個詞彙的“創始人”更重要。“童話叢書”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使用“童話”一詞。周作人認為取自日語,從文獻看,日語中“童話”早於中國一百餘年,但也有學者認為,孫毓修不懂日語,此為他自造詞。

周作人是童話早期倡導者,他對孫毓修“開山祖師”的地位極不認同。周對於童話的很多認識來自於日語文本,但日本學者新村徹認為:“真正意識到兒童,以兒童為讀者對象的讀物是從1908年開始出現的,那就是孫毓修編、譯、校,上海商務印書館刊行的‘童話叢書’。”

我們古代早就有了類似“灰姑娘”的故事---《葉限》,出自唐代段成式所著筆記小說《酉陽雜俎》中的,是一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灰姑娘”故事,比《格林童話》至少早了800年。晉代的志怪小說集《搜神後記》中的《白衣素女》就是民間流傳的“田螺姑娘”故事的原型。類似安徒生《皇帝的新衣》那樣的故事,在我國的典籍中也有類似的原型故事--漢魏六朝時《高僧傳》裡的故事《虛空細縷》,元代的陶宗儀《輟耕錄》中的《寒號鳥》,明代馬中錫《東田集》中的《中山狼傳》,都可以說是完整的童話作品。甚至是《西遊記》,也已被世界公認是中國古典長篇童話的傑作。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中國版的“灰姑娘”《葉限》講的是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一個叫葉限的姑娘在自己的父親去世後被後母、後妹欺凌。有一天她遇到一個披著頭髮的人送給她一個魚骨頭,魚骨頭埋在糞土裡就可以滿足葉限的任何願望。當地舉辦節日聚會,葉限的後媽帶著自己的女兒去參加聚會卻不允許葉限去。於是在後媽走後,葉限求魚骨要來漂亮的衣服前去參加聚會。她在中途跑丟了一隻鞋子,被另個人撿到,賣到了陀汗國。陀汗國國王派人挨家搜尋可以穿上鞋子的人,找到了葉限,於是封葉限為妃。而惡毒的後母和她的親生女兒也被亂石砸死了。

“童話叢書”對中國現當代文學影響巨大,其中的《無貓國》、《大拇指》等作品哺育了一代作家。比如冰心說:“(10歲時)我的舅舅從上海買到的幾本小書,如《無貓國》、《大拇指》等,其中我尤其喜歡《大拇指》……我還講給弟弟們和小朋友們聽,他們都很喜愛這個故事。”作家張天翼第一次在學校比賽中拿到的獎品即《無貓國》和《大拇指》,文學史家趙景深說自己平生讀過的第一本書也是《無貓國》。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而冰心、張天翼、趙景深這三位後來都成了為兒童創作的奠基人。1923年,葉聖陶創作的《稻草人》出版,是中國第一本真正原創的童話,從此“給中國童話開出了一條自己的創作之路”。1932年發表的張天翼的《大林和小林》為中國現代童話創作樹立了一座豐碑。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童話創作躍入一個全新的時期,也是我國童話創作的又一個黃金時代。如方軼群的《蘿蔔回來了》、黃慶雲的《奇異的紅星》、陳伯吹的《一隻想飛的貓》、葛翠琳的《野葡萄》、洪汛濤的《神筆馬良》、賀宜的《雞毛小不點兒》、張天翼的《寶葫蘆的秘密》、金近的《小鯉魚跳龍門》、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包蕾的《豬八戒學本領》、嚴文井的《“下次開船”港》等都是享譽世界的名作。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10年期間受到整體環境影響,沒有什麼真正的童話出現。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童話創作和出版進入了第三個黃金時代。老作家枯木逢春,新作家初試啼聲還出現了新時代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不光憑著皮皮魯和魯西西、舒克和貝塔等童話故事成了知名度最高的童話作家,他還一個人創作編輯《童話大王》,發行量驚人。專門發表童話的兒童刊物越來越多,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個,為童話的繁榮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不僅滿足了當時的兒童閱讀需要,也催生了更多的童話作家。

而這個時代,也正是我童年開始的時代,我從1976年開始閱讀童話,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以閱讀本土原創為主,這些中國故事讓我的童年幸福而充盈。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童話的發展大致介紹如下,值得小學生閱讀的50本童話書單——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暑假書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中國童話50本

#童書慢書單# 雖然已經有10年經驗了,現在“研製”一個新的書單是越來越難了,特別是#小學生書單# 更需要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去比較。這個書單從六月到現在近一個月,才算完成了小學生本土經典100本的選擇,又延伸出經典童書書單。雖然這50本童書不到一半進入了100本,但是我們給5-8歲的孩子共讀,並鼓勵他們獨立閱讀,都是很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