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喜歡運動的朋友在享受運動帶來得快樂之餘,往往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比如運動損傷,運動損傷最常見的就是韌帶拉傷和關節扭傷。經常打球的人都知道崴腳是什麼滋味,因為自己都親自品嚐過。輕則瘸幾天,重則臥床不起,休息個十天半個月。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前兩天去打籃球,正打得興起,忽然對面球場大喊一聲,就看見一箇中年勾手老大爺應聲倒地。旁邊的隊友趕緊進行詢問,我處於好奇過去也看看,只見這位大爺面目猙獰的坐在地上,旁邊一大爺正在進行治療,嘴裡還唸叨著:“沒事,就是腳崴了,我給你揉揉。”真是中國好隊友啊!看著大哥痛苦的表情和旁邊揉腳大爺嫻熟的手法,我心裡只想說:“大哥,不要,停。”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也許很多人覺得揉腳大哥可能手法相當專業,肯定能“手到病除”。但是運動損傷的正確處理辦法絕非揉腳大哥的做法,大哥的做法可能適得其反,使患處更加嚴重。運動損傷後第一時間要進行如下四部曲,做到這四部曲可加快回復50%~70%。

一、休息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要求運動員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好好休息可以促進較快的復原;

二、冰敷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冰敷袋置於受傷部位,受傷後48小時內,每隔2~3小時冰敷20~30分鐘,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移開冰敷袋;

三、加壓包紮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加壓包紮使受傷區域的腫脹減小,可以用彈性繃帶包紮於受傷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來減少內部出血;

四、抬高患處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抬高傷部加上冰敷與壓迫,減少血液循環至傷部,避免腫脹。傷處應高於心臟部位,且儘可能在傷後24小時內一直抬高傷部。當懷疑有骨折時,應先固定在夾板後再抬高。

運動損傷後,這些做法千萬不要得

總之,運動損傷儘量我們主動的避免他,我們參與運動之前準備活動要充分,這個非常重要,做一些有效的準備活動才是遠離運動損傷的最好良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