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導致魚類失去嗅覺

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並轉化為碳酸,這一過程正在使世界各地的水變得更酸。科學家發現增加的

酸度會干擾魚類的嗅覺反應,隨著本世紀末二氧化碳水平將達到到目前的2.5倍,屆時這個問題將會更為嚴峻。

全球變暖導致魚類失去嗅覺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全球海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導致魚類失去嗅覺,長期如此下去,這將它們的生存。魚類在捕獵食物,尋找安全的棲息地,躲避捕食者,相互識別,找到合適的產卵地等生存行為都要靠嗅覺完成,然而,海水溶解大氣中二氧化碳越來越多,有可能破壞魚類的基本生存功能。自從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始,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迅速增加。

通常二氧化碳是以氣體形態漂浮到大氣中,充當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然而,二氧化碳也可以被水吸收。當這種情況發生在海洋中時,它與水反應形成碳酸。

全球變暖導致魚類失去嗅覺

自工業革命以來,這一過程已導致海洋酸度飆升43%,到本世紀末,這一水平將是目前的2.5倍。為了瞭解二氧化碳如何影響魚的嗅覺,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人員對海鱸魚展開了研究--由於該物種的豐富和經濟重要性。雖然在這項研究中只使用了海鱸魚,但嗅覺所涉及的過程對許多水生物種來說是常見的,因此最新的發現應該適用範圍很廣。研究人員將一組鱸魚放入水中,其酸度與海洋中目前的酸度相當,而另一組則放在本世紀末預測的水平中。

全球變暖導致魚類失去嗅覺

埃克塞特大學研究員Cosima Porteus博士在研究中說: 我們的首要目的是研究海洋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對魚類嗅覺系統的影響。剛開始我們比較了幼年海鱸魚在如今海洋環境中二氧化碳濃度水中與預測本世紀末海洋二氧化碳濃度的水中行為。發現在酸性水域的鱸魚遊動得更少,當捕食者氣味出現時,它們的反應就會減少。研究人員還測試了海鱸魚檢測不同氣味的能力,當海鱸魚暴露在不同程度的二氧化碳和酸度的水中時,他們通過記錄神經系統活動來做到這一點。Cosima Porteus博士擔憂道: “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本世紀末海洋的二氧化碳濃度將使得海鱸魚的嗅覺能力喪失一半。特別是在探測食物與捕食者的氣味能力上,我們認為,這是因為酸化了的水影響了氣味分子與魚的嗅覺受體的結合,從而降低了它們區分這些重要氣味的能力。”

全球變暖導致魚類失去嗅覺

先前的研究表明,海水裡的二氧化碳濃度會阻礙魚類的大腦活動。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ofExeter)的羅德·威爾遜(RodWilson)教授對未來高二氧化碳的海洋中魚類的困境發表了評論:“我們有趣的結果表明,二氧化碳直接影響魚類的嗅覺。之前有人提出二氧化碳影響魚類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這表明魚類大腦本身的信息處理能力受損。目前還不清楚,隨著未來二氧化碳的增加,魚類將能以多快的速度克服這些問題。”

點擊關注,每天為您送上熱點科技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