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一個人放下一些,才能得到一些;

只有後面的腳抬起來,前面的腳才能邁出下一步。

一、凡事不計較,活得才自在

海明威有句名言 “只要你不計較得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章惇曾因與蘇軾在政治上的觀點相左,略施手段,就把蘇軾貶到了偏遠的惠州。

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誰承想,蘇軾在惠州以苦為樂、苦中作樂。不僅為百姓辦了不少實事,還寫了首詩“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說自己在春風中睡得香甜安穩,好不愜意!

詩傳到京城,章惇看了不高興了,覺得一個被貶的人活得還這麼舒坦,這可不行,就再貶他到了儋州,也就是今天的海南。就算到了那麼個海島上,蘇軾也沒有垂頭喪氣,在離開的時候寫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的詩句,足以見其豁達的心胸。

蘇軾不計較個人得失,以一種寵辱不驚的心態去面對風浪顛簸,努力地心繫百姓,努力地兼濟天下。

甚至在蘇軾得知章惇曾經想過要殺了自己之後,也沒有計較這些恩恩怨怨,心寬於天地,恩怨一筆勾銷,過往一笑置之。

有句偈語是這麼說的,“何必多計較,自有大乘除。”

不計較,是對事情本身有了透徹判斷後的理智的行為,也是對自身心境豁達瀟灑的修煉的過程,更是摒棄痛苦、收穫快樂的不二法門。

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二、生活不僅要會“提”,更要會“放”

前兩天,約了幾個高中同學出去吃燒烤。

幾瓶啤酒喝下肚,大家又開始說些高中時期就鬧得沸沸揚揚的八卦。男主人公小金,在高一伊始就默默地開始喜歡校花。

在與之成為朋友後選擇鼓起勇氣告白,被校花禮貌拒絕,表示朋友是更好更適合兩人的狀態。

這一拒絕倒是不要緊,倒是激發了小金愈挫愈勇的念頭,痴纏校花已快五六年。

期間,無數次申請加校花的微信,一直被拒,繼而騷擾校花的閨蜜、甚至表親;每年生日都會寄一份禮物給校花,次次拒籤被退回;甚至在校花有了男朋友的情況下,“騷擾”更是變本加厲,意圖破壞兩人的感情以給自己製造機會。

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小金的發小兒問小金究竟是怎麼想的,小金答:“不曾得到,不甘放下”。

一直處在求而不得的狀態下,小金整日都在算計如何才能使得校花芳心迴轉,自己的學業一塌糊塗,身心無時無刻不在痛苦著。

按照星雲大師所說,做人要像一隻皮箱,應當提放自如。皮箱在有用時,就將它提起,不用時就把它放下,徹底解脫。若是皮箱實在沒有用處了,還執迷不悟地牢牢抓在手裡,那就是大大的累贅。放不下應該放下的,這就是痛苦的根源。

有的人,對金錢放不下,做了金錢的奴隸,圍著財富團團轉;

有的人,對身份放不下,做了官場的走狗,拍著馬屁腆著笑;

有的人,對愛情放不下,做了愛情的囚徒,日夜憂嘆多頹廢。

所以說,做人能夠提得起還不夠,必須還要放得下。

只有學會放下,生活才不會太累,人生百般形態酸甜苦辣,才能快樂地去看去想去品味。

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圖片源於網絡

三、放下,是人生的修行

有這麼一個故事:佛陀如來住世時,有個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兩手拿了兩個花瓶,打算來獻給佛。

佛陀見了,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於是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就說,“我現在已經沒有可放下的東西了,您現在究竟讓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別的什麼了,你將會獲得大解脫。”

這裡佛教所指的放下,就是放棄執念而明確自我天真靈性。

越是計較,你就越痛苦;越能放下,你就越快樂

相傳佈袋和尚有詩云:“布袋,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布袋布袋,不就是我們每個人心頭的包袱嗎?卸下布袋,心才能輕盈。卸下包袱,人才能通透。

人的本性弱點就是貪得無厭。對於愛情、事業、家庭、婚姻的嚮往每個人都有,但是一個人不可能總是揹負著這麼多,學著放下心中的掛礙,參悟放下與自在的智慧,感知自己的本心,這是貫穿一生的修行。

世人的毛病,就是緊握著早該放下的,執著著早該忘記的,猶豫著早該下決心的,因此從未享受過人生。

若是你還是不知道該怎麼做,那就聽聽哲人柏拉圖的告誡吧: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樂,那就放手吧。如果,捨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