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本想著爲孩子做這1件事是幫孩子,卻導致孩子羞於上學

嘟嘟今年剛上一年級,可是上學不到兩週已經被老師在班上點名批評好多次了,有一次還被罰站了,最近這幾天卻有些不樂意去學校了,爸爸媽媽見狀很是著急。其實老師也向明明的爸爸媽媽反應過多次說:老師上課的時候他總是要好久才能找到課本,老師提問又總是不知道講到哪裡了;有時候,收上去的作業本也是破破爛爛的;老師要求家長簽字上交的通知單忘記帶;甚至有時候寫作業沒筆還去搶同學的。爸爸媽媽每次聽完之後都不好意思地向老師道歉,說回去好好教育他,下次一定讓他改。可心裡也一直犯嘀咕,明明每天都幫他收拾了書包呀,怎麼一到學校就找不到呢?

家長本想著為孩子做這1件事是幫孩子,卻導致孩子羞於上學

很多家長都在幫孩子收拾書包,可能覺得孩子太小還不會整理書包,就索性全權代勞了。家長圖一時之快,幫孩子省了事,可正是因為家長忽視了孩子自己整理書包的意義,導致了孩子們像上文中嘟嘟類似的行為發生。從而讓孩子遭受了學習和心理上的壓力。

其實孩子讀一年級最重要的還是習慣的養成,不管是學習或是生活衣食起居方面都要同時抓,現在幫孩子養成了一個好的習慣,以後不管是對於孩子本人還是家長來說都會輕鬆很多。雖說整理書包不是什麼大事,但是家長長期替孩子整理則產生下面這些危害:

家長本想著為孩子做這1件事是幫孩子,卻導致孩子羞於上學

1、沒有責任感

家長總是替孩子整理好書包,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整理書包是家長的事,與自己無關。只要家長哪一天不替他們整理了,那孩子的書包就永遠都會是亂的,也不會覺得整理書包是自己應該做好的。而且有一點要知道,家長也不可能永遠替孩子去整理書包的。

2、影響學習

因為書包不是自己整理的,什麼東西放到哪裡孩子不知道,課堂老師要求拿出書本或文具等東西時,會出現找好久或者找不到的情況,從而影響到上課的效果。當東西找不到時,又會受到老師的批評,受了批評自然心裡不好受,上課注意力就會下降,同時,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受損。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反應。

3、丟三落四,作業本或課本被弄破損,甚至搶同學東西,給老師或同學留下不好的印象。

孩子自己不會整理書包,很多時候,作業本,課本,文具塞在書包裡面都是亂七八糟的,難免會把書本弄破,拿著破破爛爛的書本交給老師,老師自然也不會有好的印象。有時,自己忘記帶文具了,要寫作業沒有筆,一著急可能就會出現嘟嘟那樣搶同學東西的行為,自然同學間就容易產生矛盾。

家長本想著為孩子做這1件事是幫孩子,卻導致孩子羞於上學

所以,家長要引導和教會孩子自己整理書包:

首先,讓孩子知道整理書包是自己的事情,承擔自己的責任。

同時,選有多個隔層的書包,並告訴孩子將書本按照不同的類別放到不同的隔層裡面,如:課本和筆袋放到大層,作業本放到小層等。並每天監督他完成,養成習慣。

再次,每天放學之後也及時檢查一下孩子的書包,並讓孩子進行自我的評分,讓他們知道自己整理的情況。做得好會給孩子鼓勵和肯定,這樣也能促進孩子的積極性。

好的習慣就是父母能給到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對孩子一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歡迎關注“媽咪呀育兒加油站”,我是V媽,立志從言行上做孩子榜樣的好學媽媽。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和大家一起聊聊有關孩子的那些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