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爲時,就是在提醒父母他們需要被重視了

多多今年四歲多了,特別的乖巧懂事,每天早上起床都是自己穿好衣服褲子,然後自覺地走到衛生間洗臉刷牙,吃飯也都是自己吃,不像其他孩子一碗飯總是要媽媽端著跟在屁股後面追著吃,就是那種“別人家”孩子,讓爸爸媽媽特別省心,爺爺奶奶也總是誇自己的孫女懂事能幹。可是,這段時間,卻讓多多的媽媽特別的苦惱,因為多多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再也不是大家眼裡的那個懂事的乖寶寶了。每天早上起床一定要媽媽哄著起來並給她穿好衣服,之後要媽媽抱著或揹著去衛生間陪著她洗臉刷牙,吃飯也不好好吃了,反正做什麼事情都要媽媽陪著媽媽幫著做才能可以。這樣的反差,讓全家人都很詫異,想著是不是多多身體哪裡不舒服,便帶到了醫院檢查,後來經過醫生的分析才知道多多不是身體的原因,而是心理上缺少了安全感,在通過各種方式試圖尋求著媽媽更多的愛。原來,因為多多媽媽事業上的發展,工作特別的繁忙,對多多的關心越來越少了,孩子感受不到媽媽的愛,便出現了行為倒退的現象。

如果在生活中,發現孩子出現了這4種行為,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這是孩子在向你們訴說:“爸爸媽媽,我需要你們更多的愛和關注。”

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就是在提醒父母他們需要被重視了

一、操作別人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務

媽媽正在廚房炒菜,寶寶跑過來拉著衣服不停地說:“媽媽,我要你揹著我去上廁所。””寶寶,乖,媽媽正在炒菜呢,自己去哈,你可以自己上廁所了。” “我不要,我就要媽媽揹著我去。” 這樣的例子應該挺常見的吧,孩子原本可以做好的事情,突然不願意自己做了,非要爸爸媽媽陪著他一起才肯去做。這時候就說明孩子認為只有爸爸媽媽圍著他團團轉時,他才是最重要的,他是在在尋求爸爸媽媽的關注了,可能最近父母對孩子關注減少了。

方法:安排特別的時光,建立日常慣例。讓孩子參與到一個有用的任務中,轉移孩子的行為。並時常對孩子說:“我愛你......,我在乎你,等會媽媽就來陪你。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就是在提醒父母他們需要被重視了

二、我說了算

”不行,這是我的東西,你不能動。”看到孩子到處亂扔的玩具,媽媽正準備收拾,孩子在一旁大聲喊道,不允許媽媽動他的東西。即使媽媽和他講道理,希望幫孩子一起收拾,但是孩子依舊堅持不讓媽媽動。也許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只是孩子在任性,實際上並非如此,孩子這樣實際是用了一種錯誤的方式—尋求權力,想以此來證明他的重要性。

方法:與孩子之間做到互相尊重,不要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並給與孩子有限度的選擇。

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就是在提醒父母他們需要被重視了

三、以牙還牙的報復

妹妹想和哥哥一起玩,結果不小心把哥哥樂高拼的小飛機弄散了,哥哥很生氣大叫起來,媽媽在一旁指責哥哥不應該對妹妹這麼大喊大叫,生氣中的哥哥聽到媽媽這樣說更憤怒了,竟然一下撲倒了妹妹並給了妹妹狠狠一拳。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媽媽不敢相信之前那麼溫順講理的哥哥怎麼會對妹妹下如此重的手,而且這段時間哥哥的性格都變得比較暴躁,媽媽陷入了困惑中。很有可能父母平時給了妹妹太多的關注而忽視了哥哥,哥哥覺得自己反正沒有人疼,所以採取了這麼激烈的方式,用報復的手段想要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和歸屬感。

方法:理解孩子受傷的感受,平和的與孩子溝通。不懲罰和還擊,對孩子做出應有的彌補,並鼓勵他的長處。

當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時,就是在提醒父母他們需要被重視了

四、自暴自棄

當你要求孩子做作業時,他看上去很沮喪,並且希望你馬上離開。孩子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所以無論做出什麼努力都是沒有用的。

方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不指責不批評,鼓勵任何一點點的積極努力。關注孩子的優點。設立一些孩子可以完成的事情讓他體會到成功感,並教會孩子一些技能,給孩子做示範,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並多多給與鼓勵。

小結:爸爸媽媽多用心走進孩子的內心,給與他們應有的愛、關注和重視,孩子肯定能夠更加陽光健康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