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只有小學文化,無官無名,
僅憑一己之力,
就開創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濟世工程,
她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全世界,
億萬民眾受她恩惠,
她被稱為中國“當代聖人”,
更成為世界人民心中的“英雄”。
一次次創造奇蹟的她,
如今“富可敵國”,
擁有跨越世界五大洲的龐大力量,
可她卻一直都過著苦行僧的生活。
她,就是證嚴法師。
1937年5月11日,
她出生在中國臺灣省臺中縣清水鎮,
原名王錦雲,因叔父無子,
自幼過繼叔父為長女,
就稱呼叔嬸為父母,也隨著遷居豐原。
她十分孝順,
叔父常年在外經營商業,
她就替母親分擔家務,
母慈子孝,一家人其樂融融,
可好景不長,
戰爭破壞了原本幸福美好的生活。
1943年底,
美軍開始轟炸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一天夜裡又遭轟炸,
滿大街都是慌亂的人群,
她和母親失散,跑入不同的防空洞,
災難過後重逢,她抱緊母親大哭:
“媽,我以為今生今世再見不到你了!”
小小年紀,她就親眼目睹戰爭的殘酷,
城市斷壁殘垣,面目全非,
街頭滿是屍體,血流成河,
戰爭帶來的痛苦,
令懵懂的她茫然而悲傷,
而不幸,很快降臨在她家。
15歲時,母親因胃穿孔開刀,
可那時醫療條件差,
開刀無疑是與死神作鬥爭,
她十分憂心,跑去向佛祖祈願:
“我願減少自己十二年壽命、
終生茹素,換母親多福多壽。”
也許是孝心感天,
母親的病竟不用開刀,
只服藥就奇蹟般痊癒了,
她欣喜若狂,從此終身吃齋,
這件事被地方傳為至孝美談。
只是天有不測風雲,
23歲時,她的父親因腦中風突然去世,
無盡哀痛之餘,她來到慈雲寺參拜,
主持一番話讓她頓悟生死:
一日無常到,方知夢裡人。
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從此,她深切體會到世事無常,
萌生出出家之意。
兩年後,25歲的她自行落髮,
被佛學大師印順長老收為弟子,
法名“證嚴”,法號“慧璋”。
最初學佛,她修的是小乘佛法,
一幅“西方三聖相”,一套《法華經》,
就是她修行的全部。
而與那些接受供養的僧尼不同的是,
她堅持:
“一不受供養、二不做法會,三不化緣”,
全憑自力更生,
白日頂笠披蓑種些瓜果,
或挖野菜度日。
她本想就這樣與青燈古佛相伴一生,
可未曾料想,之後的兩件事,
徹底改變她的學佛之路。
1966年3月,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
她看到地上有一大攤血,
多方打聽下,才有人說:
“豐濱一個山村孕婦小產了,
家人抬著走了8小時山路,
但因為交不起8000元醫療保證金,
所以無法開刀,
又只好將那婦人抬回去,
只怕救不回來了。”
當時臺灣醫療制度是先交保證金,
她頓時痛心不已,悲嘆道:
貧由病起, 病因貧生。
回到寺中後,這件事一直縈繞不去,
她漸漸萌發出救貧之心,
而不久後的又一件事,
更激發了她強烈的濟世決心。
一天,三位天主教修女,
來到她簡陋的淨舍傳教,
臨走前突然問:
“天主的博愛是為全人類,
辦養老院,你們佛教有嗎?”
這個直接而尖銳的問題,
猶如醍醐灌頂,令她猛然大悟:
小乘佛法只能獨善其身,
唯有積極入世,濟貧救難,
集合眾人善心之力量,
才能真正的實現“為佛教,為眾生”!
從此她走上了一條,
“不為己,只為天下”的濟世之路。
1966年3月24日,
她團結5位弟子和30位信徒,
正式成立慈善團體:慈濟功德會。
而這次的千里之行僅僅始於5毛錢。
為籌措善款,
她規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除了種花生、手工製作毛衣、
縫製飼料袋等維持日常開銷外,
她帶領5個弟子每人每天,
各加工一雙價值4元的嬰兒鞋,
一天24元,一月積攢720元。
她還從寺後竹林中鋸下30個竹筒,
發給30個信徒,
要求她們每天投5毛錢到竹筒裡,
這樣每月就可省下15元,
有些信徒很困惑:
“為什麼要每天攢5毛錢?
一月一次繳20元不是更簡單嗎?”
她說道:“一個月繳一次錢,
一個月才發一次善念。
每天存5毛錢,錢雖微薄,
可貴的卻是,
日日都存有一顆救人愛人的心。”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唯有實踐行善,才能引導眾生前行。
就這樣,29歲的她引導慈濟功德會,
開始了“5毛錢竹筒歲月”,
而“5毛錢也可以救人”的說法不脛而走,
參與的人開始愈來愈多。
一樁艱辛、偉大的濟世工程,
就這樣默默展開,更寫下了,
中國當代最輝煌的慈善事業的篇章!
她將募集來的錢全部用來幫助窮人,
走進一戶戶貧苦人家,
為孤苦無依的老太請看護,
為貧病纏身的婦人請大夫,
還為他們修葺房屋......
而隨著對窮苦人民的瞭解,
她發現窮人一旦染上疾病,
對於家庭而言,是毀滅性的打擊,
這讓她深感:貧病相依、因病而貧,
要想防貧,就必須先止病。
於是1972年,
她開始在慈濟會增設義診所,
之後整整6年,她救死扶傷,
救回了數不清的性命。
可她自己卻在1979年查出罹患心絞痛,
隨時都可能有猝死的危險。
得知這個診斷結果後,
她第一個念頭就是:
現在的慈濟會僅靠善心援助,
根本無法長期發展,我若離世,
慈濟要如何延續?
那些貧苦的病人該怎麼辦?
在如此特殊情況下,
她果斷做出決定“出世救人”,
用“仁”去改變世界上貧苦人的生活,
她以“慈悲之光源於心,
提燈照亮娑婆路”的宏願,
既可以救助眾生,
又可以凝聚與延續更多善心。
她面對的困難數不勝數,
首先是建院所需金額高達8億臺幣,
再來就是來自社會各界的質疑,
“一個出家人建什麼醫院?不自量力。”
還有慈濟會成員的反對:
“一堆女人,8個億,這完全不可能完成,
根本就是異想天開。”
可面對重重困難,她毅然決然,
開始了這項難於登天的籌款計劃。
她說:
“修行不是在山巔冥想,不是閉門反省,
而是入世救濟,與塵世接觸,
這是一場以人與人之間為道場的修行。”
之後她輾轉檯灣全島,拜訪達官貴人,
反覆登門請求他們大發善心,
從日本回來的一位黃姓建築師被她所感動,
提出免費為慈濟設計,
他還帶來一個更好的消息:
有個日本人,
兩億美金,相當於當時臺幣八十億,
大家都拍手叫好,
只有她沉默了一會說:“我不能接受。”
大家十分不解,而她鄭重地說:
這是我們分內的責任,
難道還要日本人來幫我們做嗎?”
她瘦削的肩頭上,
有著氣魄非凡的入世擔當,
和不卑不亢的嶙峋風骨,
這份中國人的骨氣,也折服了所有人,
於是整個臺灣都行動起來,
上至豪門鉅富,下至販夫走卒,
無不盡心竭力支持她這項壯舉。
之後許多社會人士紛紛捐出物品,
甚至傳家寶;
一位苦工賣身僱主預支一年工資,
然後把那些錢原封不動拿到她面前;
有些婦女只是清潔工、洗碗工,
可她們願意把工資全部捐出,
她們說:每揮動一次掃帚,
每洗一個碗,
甚至還驚動了臺灣高層,
1980年,蔣經國來拜訪她,
瞭解了慈濟的事業後連連稱讚說:
“我走遍大江南北,
沒見過一個寺廟那麼小,
做的慈善事業卻是那麼大的,
也從沒見過一個這樣瘦弱的女子,
卻能為國家做那麼多的事。”
後來在蔣經國的關注下,
順利解決了慈濟建醫院所需土地的問題。
而更讓人欣喜的是,
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之後她更頑強戰勝病魔,很多人說:
法師這份濟世之情一定是感動了上天,
上天都不忍帶走她呢。
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更創造了慈濟的奇蹟。
8年的堅持與努力,積土聚沙終成大業,
7億新臺幣,
1986年8月17日,中國佛教第一座醫院:
而她接下來做的三件事,
更是影響到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
第一件,
她要求“以病人為中心”,
定下“免繳住院保證金”的創舉,
而這個舉措,最終促使臺灣“衛生署”,
宣佈廢除“繳納保證金”這項制度。
第二件,
就是為慈濟醫院尋找一位德高望重的院長,
為此她三次登門,
最後一次,終於打動了杜院長,
第三件,她四處奔走,
尋找世界一流的醫療人員,
她在醫療事業上嘔心瀝血,
而她的功業又何止於此,
“為佛教,為眾生”,
她為全世界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87年,懷著“受社會教育,為一家謀生,
受心靈教育,為萬眾化導”的信念,
她投身於教育事業,
相繼創立慈濟紀念堂、
慈濟護理專科學校、佛教慈濟大學、
以及慈濟幼兒園,小學、中學等等。
她不但投身教育事業,
更為中國生態去呼籲,
1988年的臺灣環境,
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髒亂差,
正如龍應臺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一書中所寫道得那般:垃圾往河裡傾倒,
菜市場亂哄哄,爛菜葉遍地扔……
在環保意識還不普及的年代,
是她第一個站了出來,呼籲還臺灣乾淨。
1990年,她在演講中說:
“請大家把鼓掌的雙手,
用來撿垃圾、做資源回收,
讓我們這片土地變成淨土。”
之後,
環保部門循她足跡實行垃圾分類,
30年過去了,臺灣終成一座淨島。
之後,她更以大愛與慈悲之心,
開創了超越種族和信仰的偉業!
1991年,
中國大陸長江流域遭遇大洪澇,
莊稼被毀,村莊被淹,流離失所,
聽聞消息後她心痛萬分,
馬上在臺灣發起募款及救災工作,
而當時兩岸關係剛剛解凍,
她的大義行為卻遭到臺灣民眾批評,
甚至她出門都被管制,
可她看來,兩岸本是一家,
都傳承自中華儒釋道文化,
她堅定說道:
就算慈濟解散,我也要做,
人道主義應跨越政治、種族、宗教!
她以極大得決心與毅力,
支持慈濟會成員完成大陸抗洪救災工作,
之後更不遺餘力,與大陸同胞攜手共進,
無論是洪澇災害,還是地震泥石流,
大陸哪裡有需要,慈濟人就往哪裡去,
她帶領著慈濟,
為兩岸人民建起了一座血脈相連的橋樑。
而她的仁愛之心,
不單在中國,更在全世界!
世界各地每一次大災難發生後,
第一個趕到災區展開救助的,
不是別人
正是來自中國臺灣的慈濟會!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襲,
14萬人死亡,
慈濟發起募款,協助孟加拉重建;
1993年,
為索馬里人民做醫療衛生基礎建設;
同年,尼泊爾發生罕見水災,
慈濟人更著手,
進行1800戶“愛心屋”的建屋工作;
2001年“9·11”事件後,
紐約警方迅速封鎖了周邊區域,
只有三個團體被批准進入現場救災,
慈濟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8.9級地震,
大家急著撤出災區,
慈濟人卻在第一時間深入災區救援,
把糧食、醫藥、毛毯等送到災民手中,
......
“尊重生命,救死扶傷”,
她不忘初心,
這是她永遠的信念和使命。
1993年,在她努力下,
慈濟開始往大陸“無償獻髓”救治病患,
而大陸在2007年,也回饋以同樣的愛心,
為臺灣提供骨髓配對和捐贈。
白巖松來臺採訪她時說道:
“這樣的生命接力,在臺灣和內地之間,
已經進行了900多次……”
視頻:證嚴法師的一天
2009年,慈濟的骨髓數據庫,
累積捐贈者數據的人數達23萬,
成為亞洲最大的骨髓數據庫。
而為更好宣揚中華“仁愛”精神,
她還致力於文化事業,
創辦慈濟文化出版社,
在國內外發行《慈濟道侶》
《慈濟月刊》《經典》等刊物;
創辦”慈濟世界”廣播節目、
慈濟大愛電視臺;
她還著有佛學著作及講演集共20餘種,
其中《靜思語》的發行量已超過60萬冊。
所有複雜且有效的運作,
所有長遠而精密的規劃,
如此巨大又不凡的貢獻,
都由她一手完成!
而她的所做所為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
“亞洲最傑出女性獎”、
“麥格塞塞社會領袖獎”、
“國際和平獎”......
2010年,
她還登上美國權威的《時代》雜誌,
成為全球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
《時代》這樣描述她:
既是超凡脫俗的精神領袖,
也是行善效率驚人的非營利組織領導人,
佛家講輪迴,
而當今世上,她已是一個聖人。
2011年7月,聯合國特別發行:
“慈濟四十五週年紀念郵票”。
聯合國郵政總局發行的四張紀念郵票
2015年,
加拿大首次將“證嚴法師的人道救援”,
編入高中教科書,
這是該教材中,
唯一收錄的亞洲宗教團體和宗教領袖。
她被人們稱為“東方德蕾莎”
“人間觀世音菩薩”,
國際環保公益團體“聯合地球”創始人說:
“證嚴法師的愛與智慧,
將引領人們走上一個新世界文化的舞臺,
在那裡,人與人、人與地球將和諧共處。”
而她說:
“天下事不是一個人做的,而是大家一起共同成就的,
天下事不是一時做的,
而是一人接一人,一代接一代,
相繼完成的。”
這種大愛之下的智慧,令無數人歎服。
30多年來,
慈濟會已援助過69個國家,
世界困難家庭27073戶,
足跡遍佈世界五大洲,
每逢意外災難,無數慈濟人自籌旅費,
協助災民興建住房、敬老院、學校,
所付出資金已超出20億新臺幣。
慈濟會在國際上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欽佩,
而她要求慈濟人懷著:
“取之於當地,用之於當地”、
“頭頂別人的天,就要回饋”的感恩之心,
她對慈濟人說:
“幫助別人時,要對別人說‘謝謝’,
因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
體會到了幸福,要感恩,對不對?”
付出無所求卻要說感恩,
這已成為每個慈濟志工的座右銘,
當被救助者因感動,
向慈濟會表達萬分感謝時,
她們都會說:
“不不,應該表示感謝的是我們,
因為你們給了我們一個做功德的機會……”
而慈濟會所募得的款項全部專於賑災,
她們仍堅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原則,
清晨4時就起床耕作,
自己剪裁衣服,自己種菜,
還做豆粉和爆米花出售,
她更以身作則,每一張紙都要用四次,
鉛筆寫一次,藍色鋼筆寫一次,
紅色筆再寫一次,最後用來寫毛筆,
40年如一日不曾改變。
許多人受她感召,紛紛來慈濟義務工作,
但是她並不鼓勵人一定要出家,
她說,做事修心不一定要形象化,
而是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才是真出家。
她成為許多人追隨和崇拜的對象,
有人甚至抱了孩子,
讓她摸一摸孩子的頭祈求消災祛病,
而她卻拒絕裝神弄鬼,
只希望做一個默默耕耘的行腳僧。
沒有晨鐘暮鼓,沒有香火繚繞,
今年81歲的她還在不知疲倦的忙碌著,
今天,慈濟會在全球,
60多個國家和300多個地區,
擁有47個分會,1000多萬志工,
她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
堅持開早會,
聽取全球5大洲慈善工作概況,
她透過視頻,
掌握慈濟跨越世界五大洲的龐大力量,
可謂“富可敵國”。
有人問,這個世界最後誰會贏?
她說:“人多的會贏,
天下善士如滔滔泉水,層層推湧,
當行善的比行惡的多,
世間便是瑤池仙境。”
一生從沒有離開過臺灣的她,
卻做出了最驚天動地的大事,
動員海內外人士共同慈悲濟世,
她真正做到了最初的宏願:
為佛教,為眾生!
生活便是道場,修心即是修行,
而她的修行,是大濟蒼生。
一個孱弱女子,在繁華紅塵間,
以凡夫血肉做菩薩事業,
以精衛填海的方式,篳路藍縷五十餘載,
建構起世界上最宏偉的濟世工程,
這是何等不凡!
她不僅是宗教家,
更是人類心靈的領航者,
大願悲心的她,用一言一行感動世界,
用智慧匯聚龐大社會能量,
更彰顯出中華文化中最厚重的價值:
仁愛。
她讓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記住了:
有一門事業叫“行善”,
有一門慈善叫“慈濟”,
有一位聖人,叫證嚴。
衷心祈願法師,多福多壽!
閱讀更多 誠信如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