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鄭靖王奉詔將鄭藩由鳳翔府(今陝西風翔縣)遷到懷慶府河內縣。成化二年(1466年),鄭靖王得急病而薨。臨嚥氣時交代:要把他葬在太行山之陽。他的兒子鄭簡王當時也沒細想。待到死了以後一想,太行山之陽光在河內境內就橫亙好幾十里長,到底埋在哪裡為好呢?府中總管說:“懷慶府歷來把西北視為來脈祖峰,還是把王爺葬在紫金頂之陽為好。”鄭簡王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這個意見。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這天,鄭靖王的殯儀隊出了城就往西北走。到了辰牌時分,碰到一位封建先生,說:“這不是鄭王爺的殯儀隊嗎?請留駕、留駕!”大家正走得人困馬乏,巴不得坐下來歇歇腳所以一聽封建先生說“留駕”,就一屁股坐下歇開了。封建先生見到鄭簡王,說:“王爺的墳不在西北,你們得折回頭朝東北走!”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那時都迷信封建先生,人死了都要請封建先生看風水踩塋地。鄭王雖然搬到懷慶府二十多年了,也請了幾位封建先生但墳塋到底踩在哪,一時還沒定下來。這次一病就薨,急得鄭簡王抓耳撓腮,沒有主意。這次碰到封建先生主動找上門來,而且出言不凡,自然十分高興。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就請教道:“先生高見,本王依從,只是父王的墳塋具體在哪,還請明示!”封建先生驚說地“啊”了一聲,隨即切著指頭嘟噥了一會,說:“殯儀隊儘管一直朝東北走。只要碰到龍打鼓、兔篩鑼,應照了這兩條就可以就地造墳入殯!”鄭簡王思付了半天,抬頭還想再問什麼,那封建先生卻不知什麼時候走了。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鄭簡王正在疑惑不定,王府總管等一干下人都說這是神人點化。鄭簡王也想不起他法,就吩咐殯儀隊拐往東北方向走。誰知走走,不應;再走走,還不應。一直到申牌時分,還不見點跡象,大家就又坐下來,扯東拉西,埋怨開了。這個說:怕是封建先生胡說的吧?”那個說:“龍打鼓、兔篩鑼?哼!哪有這事?”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還有的出主意說:“咱去抓一隻兔子······大家正在議論紛紛,忽聽那邊平放的大鼓“咚”地響了一聲。跑過去一看,原來是老鷹叼的一條長蟲(即蛇)掉在鼓上了。王府總管忙說:“應了!應了!”有人反駁說:“要龍打鼓,這是一條長蟲呀!”“這你不懂,蛇歷來就被認作小龍呢!所以,屬蛇的人都說自己屬小龍哩?”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這裡正在議論,那邊又傳來“當”的一聲鑼響。大家忙過來一看,可不又應了!原來是興圍人攆了一隻兔子。那兔子只顧拼命逃跑,“當”地一下撞在樹根的一面銅鑼上,這不應了兔篩鑼嗎?到這裡,封建先生說的兩條都應了。鄭簡王四下裡看看,這地方頭枕黃沙嶺,腳蹬養魚池,東佔分水嶺,西依虎頭坡,確是一片好塋地,就下令就地造墳,進行安葬。

明朝鄭靖王停柩留駕莊,簡稱留莊

後來,在封建先生攔住殯儀隊讓“留駕”的地方形成村莊,就取名留駕莊,簡稱留莊。留駕莊盛產地道藥材懷地黃。直到現代,外銷的懷地黃還都標榜為“留駕莊地黃”。留莊村在距市區北偏西13公里,屬西萬鎮管轄。現有274戶、2090口人,2456畝耕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