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解讀之蘇軾《一叢花·初春病起》(原創)

宋詞解讀之蘇軾《一叢花·初春病起》(原創)

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 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

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這首詞作於初春的早晨,又正好趕上有病初愈,可以說充滿了生機,喜悅之情也是溢於言表。在蘇軾所生活的北宋年代,冬天是怎麼度過的呢?首先,冬天是生產停滯的季節,勞動力閒置,而吃飯還得繼續,人畜所食全靠秋季的庫存,如果糧食不濟,也無野菜、草根可吃,在凋零枯萎的冬季,往往是遍地饑民的時期,此時的蘇軾任密州知州,作為地方長官也是生活質量一年中最差的時期,何況蘇軾為官清廉,時常與民同苦同樂。比起飢餓,冬天更難熬的是寒冷。北宋時期的房子還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禦寒能力很差,狂風大作輕則使人瑟瑟發抖,重則把茅屋吹破;在北宋時期棉被還是非常珍貴的物件,不要說普通百姓,就連蘇軾得到一條棉被都會興奮的作詩:“遺我吉貝布,海風今歲寒。”吉貝布就是棉被,他被流放海南時獲贈一條棉被,高興的逢人就說不怕海風了。作為普通百姓只能是穿麻衣,取暖靠的是麻布,本詞中提到的“孤衾易暖”,這裡的“孤衾”也不是棉被,當時的棉花還沒有在北方出現,應該就是絲布裡面蓄上麻絮,在當時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被子了。雖然宋代官員的待遇非常好,俸祿中除了錢以外還有糧食、布匹、炭、草料等,但是對於寒冷還是非常懼怕的。蘇軾在密州的時候還發明瞭一件禦寒神器,叫做“暖腳銅缶”。就是銅壺裡灌上熱水,擰緊蓋子,夜裡放進被窩裡,可以暖腳,和現在的“暖寶寶”有些相似,蘇軾把這款取暖神器送給了當地一個老婆婆,成就一段與民同樂的佳話。比起飢餓和寒冷,更令人懼怕的就是疾病,不要說古代,就是在今天,冬季都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在現代醫療條件下,流感並不可怕,但是在古代,流感是很難治癒的,對於老人和孩子往往是難以跨過的坎。這裡的蘇軾久病初愈,大概就是戰勝了流感,開始迎接新的春天了。

宋詞解讀之蘇軾《一叢花·初春病起》(原創)

對於剛剛過去的冬天,蘇軾是記憶非常深刻的,用了一句“今年春淺臘侵年,冰雪破春妍。”剛剛過去的一年是閏年,這裡指的是陰曆的閏年,一年有13個月,立春往往趕在春節以前的臘月了,所以這裡用了一個“臘侵年”,現在叫“無春年”或“寡年無春”等,總之,感覺剛剛過去的春天特別長、特別冷,雖然到了春天,但到處還蓋著厚厚的冰層,還看不到春天的顏色。送走漫長的冬季,就是送走自己的疾病,看到春天就看到了痊癒的希望。

我們再看詞的最後一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愛日高眠。”看得出來,蘇軾確實病了,雖然聞到了春天氣味,病情也出現了好轉,但必定是剛剛有點精神,還不能出去遊玩,喜歡睡到日上三竿,這確實是一個病人的心態,展現了一個懶洋洋、曬太陽的一個病秧子狀態。

接下來看看詞人是怎麼尋找春天的。“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詞人是患病之身,對於春天是非常期盼的,可以用苦苦尋覓來形容,別人都沒有發現春風吹來,而他發現了,而且還發現了柳條和花枝上露出了微微的綠色,可以興奮的宣佈:春天不可抵擋的來了!詞的下片第一句“朝來初日半銜山,樓閣淡疏煙。”這是詞人坐在窗前看到的春天,早晨剛剛睡醒向窗外看,看到紅日的一半被山遮擋,正冉冉升起,給人一種欣欣向榮的快感,加上縈繞在閣樓周圍薄薄的煙霧,一點一滴都顯示出春天的美,只是我們的眼睛缺少發現。蘇軾用他特有的、細膩的眼光觀察著春意,生怕漏掉一點春的痕跡。

接下來看看身體上感受到的春天,“寒夜縱長,孤衾易暖,鐘鼓漸清圓。”初春的寒夜還是比較長的,但蓋上一條被子就感覺到溫暖了,就連鐘樓上的鐘聲也顯得清脆悅耳、聲音圓潤起來。隨著春天的到來,身體狀態明顯的好轉了,對於外界的感知呈現出的是積極快樂。

宋詞解讀之蘇軾《一叢花·初春病起》(原創)

再看一看精神上感受到的春天。“遊人便作尋芳計,小桃杏、應已爭先。”這是詞人的想象了,並非親眼所見,想象著很多人開始有了春遊的計劃,準備踏青了,郊外的小桃樹、小杏樹應該最先發芽了,詞人充滿了外出踏青的衝動,似乎有點迫不及待了,但由於大病初癒,還不適合外出,還是充滿了遺憾,不過這種遺憾並不傷感,充滿著春意的遺憾其實是幸福的。

以上把本首詞拆解了,接下來從頭到尾合併解讀一下。今年是在春節前的臘月立春的,春意比較淡淺,冰雪還沒有融化,也看不到春的顏色。微微的春風已經吹來了,不過是大家沒有發現而已,仔細看看柳樹上、花的枝頭已經微微泛綠了。儘管初春的長夜還比較寒冷,但一條被子就能對付了,感覺到春意,心情大好,鐘樓的聲音聽起來都圓潤、清脆了。詞的下片交待了寫詞的時間、地點和自己的感受。早晨起來看著青山遮著一半太陽,紅日初上,輕霧環繞著閣樓,微露春意。想必遊人們開始制定春遊計劃了,桃樹、杏樹應該爭先恐後的發芽了吧。可惜我剛剛生了一場病,還沒有痊癒,就喜歡一覺睡到中午。

密州也就現在的山東諸城,蘇軾在這裡當了3年的知州,對這樣的官職雖然充滿遺憾,但遠離了朝廷的黨爭,難得有了神定氣閒的時刻,這時候的蘇軾胸襟坦蕩、順其自然,還表現出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處世態度。在密州寫下了“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的詩句,在超然臺上看密州城,一半是水一半是開放的花,煙雨濛濛,千家萬戶,有這樣恬靜的心態,春天能不美嗎?還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樣的中秋懷念弟弟的名作,典雅柔美是此時心靈的寫照。蘇軾還在密州寫下“會挽長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這樣的報國名篇,身在山東卻心繫西北的邊防,想著對西夏作戰立戰功,信心滿滿不言而喻。所以,本首詞心向春天,孕育著美好未來。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往往那麼殘酷,更加激烈的黨爭就要來臨,蘇軾不可避免的迎接人生的下一個驚濤駭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