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如果让我跟一个人去旅行,我不会选择李白和杜甫,前者太不负责任,后者过于严肃。苏东坡就很好,是个很有趣的人。”

——作家 余光中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

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

这句话似乎成了一股清流。

一时间成为爆点

有趣的高晓松和无趣的吴彦祖

你选哪个?

先容你思考5秒钟

5.4.3.2.1……

其实选哪个,你都想多了,哈哈哈哈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其实,仔细深思生活中那些有趣的人

背后往往反映出的是“高情商”

不仅仅表现在为人处世

更表现在如何让身处逆境的自己

获得逆袭机会

完成人生漂亮的回旋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今天来说说苏东坡的故事

看看这个21岁中榜眼,名满京城

命运遭遇一波三折生

但旷达、潇洒、超然

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印记

历史上,很少有以文人名号命名的食物,他做到了;

即便遭贬,依旧爱着这一方土地,爱着这一方人民。

他像是一个顽童,更像是大智若愚的智者。

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用他独特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

历史上,很少有以文人名号命名的食物,他做到了;即便遭贬,依旧爱着这一方土地,爱着这一方人民。

他像是一个顽童,更像是大智若愚的智者。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我有我的小骄傲

蝶恋花·送潘大临

别酒劝君君一醉,清润潘郎,又是何郎婿。

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

回首长安佳丽地,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

为向青楼寻旧事,花枝缺处馀名字。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3月,潘大临将赴省参试。苏轼借京都试成出仕文人昔日风流韵事作该词,激励潘大临的心志与大愿。

虽然这是一首送别诗,但那句“我是风流帅”一定让你们注意到了苏轼的小自恋,一语双关,说政治上出人头地与神情上英姿潇洒。

当时,苏轼赴试将近20岁,即将赴京参试的正茂风华,预想成为“风流帅”人物的一天定会到来。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做个吃货又何妨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十八日苏轼被押赴台狱勘问(即“乌台诗案”)。

初到黄州,正月刚过,又寄居僧舍,苏轼却因黄州三面为长江环绕而想到可有鲜美的鱼吃,而表达自己出苏轼善于自得其乐、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

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使他在黄州的五年政治上的低谷时期(政治上不可能有任何作为),却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大批著名词篇均写于这一时期,苏轼成了古代文学家中身处逆境而大有作为的典范。

其成为“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语)的高尚思想境界成为后人之表率。

说起来吃,对于苏轼来说,东坡肉是比不可少的。

北宋有一个风俗,当官的吃牛羊肉,只有穷人才吃猪肉。在黄州期间,苏轼穷得叮当响,想解馋,只能吃“贱如泥”的猪肉。

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东坡肉”。还写了首名噪一时的《猪肉颂》诗: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瞧瞧这红烧肉的地道做法,俨然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生活家。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苏轼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被贬蛮荒之地,他不以为苦,反而能从山间野味中找到人生至乐。

在惠州,他发现了荔枝这种中土罕有、丰腴甜美的水果。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在书信里,他还跟儿子苏过开玩笑说:

“千万别让那些陷害我的人知道岭南有荔枝,否则,他们会跑过来跟我抢荔枝吃。”

在儋州,他第一次吃到天然鲜美的

又跟儿子说:

“你千万别对外人说海南的蚝怎么好吃,不然京城里的官员听到了,个个都巴不得贬来海南,分走我的美味呢。”

苏东坡最大的才华,在于无论面对生活的何种境遇,他都能用细小的幸福来化解心中的伤痕。

人生低谷并不可怕,你需要的是强大自己,做一个有趣的人。

不如,做个有趣的吃货如何?

苏轼:人生苦短,做一个快乐的吃货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