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佳士得欣然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

今天上午,万众瞩目的苏轼《木石图》新闻发布会于佳士得香港艺廊隆重举行。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及亚洲区副主席石俊生、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和亲临现场的广大媒体一起,共同见证了这一旷世绝作首度公诸于世的难忘时刻。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今天上午,苏轼《木石图》新闻发布会于佳士得香港艺廊隆重举行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从左至右: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女士、佳士得亚洲艺术部主席及亚洲区副主席石俊生、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

魏蔚女士表示:“苏轼的诗词我们吟唱至今,他的书画传世非常少,能够在拍卖市场出现的更是凤毛麟角。这幅《木石图》就是传说中百年前流失海外的苏东坡《木石图》,也是大家常在教科书上见到的《木石图》。作品上不仅有苏轼的笔墨,还有‘宋四家’之一米芾的题跋。佳士得非常荣幸与大家分享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宋 苏轼(1037-1101年)

《木石图》

水墨纸本 手卷

画长 26.3 x 50 cm.

画连题跋长 26.3 x 185.5 cm.

全卷连裱共长 27.2 x 543 cm.

刘良佐、米芾、俞希鲁、郭淐题跋

鉴藏印共四十一枚

估价待询


— 请横屏欣赏《木石图》全貌 —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木石图》势必成为史上举足轻重的拍品之一。《木石图》为水墨纸本,描绘一株枯木,庄严屹立于形状怪异的石头旁,后人形容其犹有鱼龙起伏之势。苏轼是世人敬仰的文人、诗人、画家、书法家兼政治家,才高八斗,在宋朝文坛独领风骚。其一生频繁迁调,仕途波折,丰富的人生阅历更造就了一代文坛的风云人物。苏轼艺术造诣极高,成就卓著,其真迹更是凤毛麟角。画作裱成手卷,其后有题跋四首,包括同代著名画家兼书法大师米芾。苏轼和米芾均名列宋代四大书法名家。

《木石图》题跋及钤印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钤印

苏轼:思无邪斋之印

米芾:文武师冑芾章

王厚之:王厚之印、复斋珍玩、复斋、复斋□□

杨遵:杨遵之印、左亭子孙、宗道画印、杨宗道、海岳闇主

俞希鲁:适量斋

沐璘: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继轩、沐璘廷章

李廷相:双桧斋鉴定真迹

其他:清白传家、一印漫漶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刘良佐题跋

润州栖云冯尊师,弃官入道,三十年矣 ! 今七十余,须发添黑,且语貌雅适,使人意消。见示东坡木石图,因题一诗赠之,仍约海岳翁同赋,上饶刘良佐。

旧梦云生石,浮荣木脱衣。支离天寿永,磊落世缘微。

展卷似人喜,闭门知己稀。家林有此景,愧我独忘归。

钤印

刘良佐:良佐

王厚之: 临川王厚之顺伯父印、临川王厚之顺伯复斋石刻永宝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米芾题跋

芾次韵

四十谁云是 , 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 , 老觉道心微。

已是致身晚 , 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 , 岁晏未言归。

钤印

王厚之:复斋之印、复斋、王氏复斋家藏□不□尚友千古、顺伯、王厚之印

杨遵:杨遵之印、杨宗道、杨遵私印、浦城杨文公字宗道斋图书印

俞希鲁:适量斋

沐璘:继轩、沐璘廷章、继轩、沐璘廷章、继轩、沐璘廷章

李廷相:濮阳李廷相双桧堂书画私印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俞希鲁题跋

余读庚子山枯树赋,爱其造语警绝,思得好手想象而图之,卒不可遇。今观坡翁此画,连蜷偃蹇,真有若鱼龙起伏之势,盖此老胸中磊砢,落笔便自不凡。子山之赋,苑在吾目中矣 ! 上饶刘公,襄阳米公,二诗亦清儁,而米书尤遵媚可法,皆书画中奇品也 ! 宗道鉴赏之余,书以相示,因以识余之喜云。京口俞希鲁。

钤印

俞希鲁:适量斋

苏轼《木石图》将领衔佳士得香港秋季拍卖

郭淐题跋

苏长公枯木竹石米元章书,二贤名迹,珠联璧映,洵可宝也 ! 玄览楼。万历甲寅端阳又二日识。

钤印

郭淐:郭淐之印、原中氏

《木石图》部分出版及著录


此图绘一棵枯树扭转盘曲上扬,树枝杈桠,树叶已落尽。旁有一块怪石,石旁有几株幼竹,除竹叶和一些树枝外,全画大都用淡墨干笔画出,完全是率意信笔,虽属草草墨戏,但颇饶笔墨韵味,而与职业画家对树石质实的刻画方法迥然相异。且这种绘画题材也很新奇,米芾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皴硬,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盘郁也。”两相对照,颇相吻合。苏轼评述自己的书法为“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印证此画,也是很恰当的。画上无款识,据拖尾刘良佐、米芾诗题,知为苏轼所作,刘、米与苏轼是同时人,此作是传世数本题为苏轼画作中唯一可信为真迹的作品。画上钤有元杨遵、明初沐璘等鉴藏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