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十月正是好天气,喜鹊喳喳来报喜。心情激动不瞌睡,清早五点就把床起。北京要召开十九大,早早地起来就开开电视机。可惜咱到不了现场去,误了这直播绝对不可以……”

【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近日,在晋中市举办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节目展演中,由介休市选送、介休晋剧团团长梁建龙精心编创的干调秧歌《中国梦》和京剧戏歌《中国脊梁》两个文艺节目在参演的31个节目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这两个节目因主题突出,内容丰富,接地气,聚人气,暖人心而获得评委和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特别是原创作品《中国梦》深入挖掘我市特有曲剧种---干调秧歌,在曲调、伴奏、唱腔、舞台表现等方面加以升级提炼,成功将已列入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剧种由介休走向晋中,并通过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30多家主流媒体的宣传报道,让介休地方特色的最美声音唱响全国各地,也借此机会向世人宣告:介休干调秧歌正式荣登大雅之堂。

趁着春节的浓浓氛围,记者对“介休干调秧歌”这一剧种的独特魅力以及发展演变进行了专访。干调秧歌是介休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因演唱时没有音乐伴奏,只凭演员的自身嗓音演唱,故称其为干调秧歌。流行于介休、灵石、沁源一带。它起源时间很古,据传是由游牧发展到定居农耕时田间劳作时随意编唱的词调,后逐渐发展衍变成这种剧种。

【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采访中,张壁古堡郑广根老人回忆道:“介休干调秧歌非常盛行,早在清末民初,村里赶庙会的时候,都会有干调秧歌的演出,十里八村的人们闻讯后都会相约结伴来观看,有时甚至会出现好几台秧歌一起唱,跟比赛似的,戏台上唱、树底下唱、田埂上也唱,只要演唱的精彩,不愁没有观众的掌声,唱的卖力、听者如醉如痴。”郑老边回忆边告诉记者道;“干调秧歌正式开演之前,先要敲响开场鼓,开场鼓一停,紧接着就传秧歌,相当于报幕,传秧歌时要求吐字特别清晰,等到收场时要再次击鼓,并交代下次演唱的内容。干调秧歌也唱折子戏,演员以男性为主,也分生、旦、净、末、丑行当。”

从郑广根老人那里记者还获悉,干调秧歌豪放粗犷,做戏表演又十分细腻,是戏剧中绝无仅有的特殊剧种,干调秧歌分街头演出和舞台演出两种,街头演出也称“踩街秧歌”或是“地毯秧歌”,演出节目有《绵山十景》、《绣荷包》、《拜年》等。舞台演出除“折子戏”外,还有《庆顶珠》、《九件衣》、《翠屏山》等大型节目。干调秧歌一般词多、道白少。唱词有三字腔、七字腔、十字腔等,并有紧板、慢板、二性板、大介板、绵绵板、哭板等板式,一般以剧中角色确定板式。

【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干调秧歌的表演也分为唱、念、做、打。唱,以介休方言为主;念,少数携带晋南腔;做,根据剧情通过肢体语言,适当做夸张,将喜怒哀乐发挥的淋漓尽致;打,常出现在武戏中,以棍棒代替长枪,刀是真刀,并以拳脚配合。干调秧歌的服装比较简单,质地以棉布为主,极其简朴,妆容也非常简单,没有彩妆,只有锅底黑、石灰白两种色彩。

郑老还告诉记者:“‘文革’期间,干调秧歌旧剧目被看做不健康内容,停止了演出,秧歌艺人们相继改行,年轻点的则学了戏剧,并且由于无伴奏,演出采用的是地地道道的介休方言,随着流行音乐、网络视听的盛行,干调秧歌从此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即将面临失传。”

传统的就是民族的,不能被人们遗忘!近年来,干调秧歌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开始收集、整理干调秧歌,介休文化部门为抢救保护以干调秧歌为首的一系列工作紧锣密鼓展开,经过不懈努力,将介休干调秧歌顺利申报成功晋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未来日子里,还将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掘介休干调秧歌,传承地方曲调文化,兼收并蓄国粹京戏,扩展晋剧团艺术范畴,重拾介休干调秧歌!”采访中,介休晋剧团团长梁建龙坚定地告诉记者。

【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说起介休干调秧歌,梁建龙侃侃而谈道:“最早的干调秧歌由于没有任何乐器伴奏,所以喜欢听的人寥寥无几,再加上语言随意性强,有些低俗,有些甚至有打情骂俏的成分,所以受众面小,逐渐被人遗忘。进入2017年以来,我们介休晋剧团将弘扬传承传统剧种——介休干调秧歌作为责任与使命,本着“取精华、舍糟粕、沿用曲调”的宗旨,开始总结干调秧歌流失的原因,重拾干调秧歌的独特韵味,经过与相关人士座谈讨论后认为:要让介休干调秧歌重新发扬光大、绽放其独特魅力,首先必须做到好听、好看,增加伴奏音乐,不断丰富曲调,乐器选择上以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为主,同时在原有节奏基础上略微提速,让节奏产生变化,演员服装上也提出要求,由原来的布衣逐渐变化为绸缎之类,更有亲和力,更提升演出效果和质量。”

采访中记者获悉,介休晋剧团从2017年1月份开始着手搜集干调秧歌原有作品,5月份开始整理配乐,并选配具有扎实演唱功底的优秀青年演员白玉全、刘敦生、王玉萍等担任主演,于同年7月份在张壁古堡文化旅游节期间进行了干调秧歌专场演出,演出剧目为改编后的《顶嘴》,改编后的《顶嘴》诙谐幽默、曲调婉转,应观众要求一共演出了100多天,每天演出场次达到6场,吸引了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也较好地宣传了介休特色干调秧歌。

梁建龙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不同时代对文艺作品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出色完成好晋中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节目展演任务,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决定,以弘扬传承介休干调秧歌为目标,精心创作自己的特色节目,既富有地方特色,又紧扣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既接地气,又有一定的质量高度,在编导、音乐制作、演员说唱等方面进行了又一次大胆创新,唱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特色声音,白玉全、李世琴两位演员凭借多年的舞台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用幽默诙谐的唱腔和肢体语言,反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民心、深得民心的主题,在全晋中节目展演中喜获一等奖。”

【喜报】介休干调秧歌荣登大雅之堂

“十九大精神春风吹,大鹏展翅冲天飞。今天走进新时代,明天的生活更甜美。天也变,地也变,共产党领导永不变。紧跟咱们的共产党,伟大的旗帜永飘扬!”据悉,介休干调秧歌《中国梦》还将与京剧戏歌《中国脊梁》一道作为晋中市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文艺作品在晋中市各地巡演、参加晋中市十台大戏闹新春等演出。在第二届“介休好人”颁奖典礼上,介休干调秧歌《中国梦》进行了精彩演出,获得现场领导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我市也将结合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六进”活动,将一批宣传十九大精神的优秀节目融入送文化下乡、“两节”群众文化活动中,以此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干调秧歌,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干调秧歌,不仅要更好地传承这一非遗项目,还将对其技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介休干调秧歌荣登更大的舞台将不再是梦想!

文、图:李全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