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40年裂变成长双流商业日新月异

从物资匮乏到流通繁荣,从沿街为市到各类市场竞相成长,从单一线下销售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双流商业40年的发展彰显了改革开放催生的强大市场活力及城市经济的不断崛起。

思想解放

激发市场动力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机制及思维影响,改革开放之初,我区商业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活跃度低、发展速度慢、传统单一等特点。今年52岁的廖伟是一名地道的双流人,后又一直在区商贸系统工作。在他看来,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流商业领域依然是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统购统销”市场。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40年裂变成长双流商业日新月异

“那时候双流县城就三条主街,以政府所在地为起点,南至藏卫路口,西至顺城街西北街路口,东至紫东阁街。”在廖伟的记忆中,当时双流街道窄得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过,商业经营主要靠供销社所属国营公司沿街为市形成的一个“拼凑”,货物也限于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农业生产资料及五金器件等。“每个门市卖的东西不一样,为了方便百姓选购,就把门市打通。由于货物品种单一,当时双流人还有到成都主城区采购的习惯。”

1986年前后,双流商业系统开始实行“改、转、租、包”等多种形式改革,大量的个体、私营工商户开始涌现,当年年底就达到1万多户,1988年仅新发展的个体户就达2700多户。随之,大街小巷摆摊设点开始出现,形成了今天步行街的前身。

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双流商业开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1991年,双流供销社在县城兴建了一座“广都大厦”电梯商场(今丛桂街76号),从此拉开了新建、扩建、改建商业网点的帷幕。同时,县商业局牵头组织县第一五金交电化工公司、县第一糖酒公司和县商贸公司共同负责,扩建其在丛桂街和淳化街口门市并将其连通,形成了双流第一个购物中心——棠湖购物中心(今万达家电),面积达1800平方米。

“当时大厦的一、二层是商业,其他楼层是各公司办公房。”廖伟回忆,商场货物一应俱全,科学分类,与今天的大型超市已比较相似。当年7月,商业局又购下棠湖公园东侧的棠湖商场,以人民商场双流分场为名,经营商品近万种。同年12月20日,占地40.2亩,集专业、综合、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市场——双流大市场(位于今藏卫路、棠湖东路二段交叉口)竣工投用,市场设置了生产资料、百货、小商品、副食品、粮食、家具、家禽等9个交易区,规模仅次于成都荷花池市场。

当时,大量的社会资本开始投向商业领域,1992年弘民建材装饰城、弘民商业广场等相继建成,一举改变了相应商品沿街为市和摆摊设点经营的模式,从此双流商业开始朝着综合性、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改革动能

打响城市品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系列改革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市场繁荣,但相对于双流城市和产业发展步伐而言,双流商业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上仍不能满足百姓需要,难以服务区域发展的需求。大型商场,或是商业综合体依然为零。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40年裂变成长双流商业日新月异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广都大道、双华路等主干道相继建成,双流人口迅速增长,让外界看到了双流商业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遇。

从1993年开始,双流接连出台新政策助力商业发展。1993年制定《放宽政策,改进登记管理工作,促进我县经济大发展若干意见》,在法律范围内允许个体工商户从事跨行业或综合经营;1994年放宽验资范围,对商业型和私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引导发展;1995年把支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作为工作重点。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步伐,1997年又提出“四不限”原则,支持私营企业购买、兼并、租赁、承包或领办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1998年~1999年,《关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意见》有效促进了个体和私营商业的发展;2000年,制定《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为双流经济实现第二次跨越开道护航的意见》和《进一步转变观念,改善投资环境》文件,推行“告知”“承诺”“一审一核”工作服务制,开通办照“绿色通道”,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

政策利好下,2000年,第一家互惠连锁超市进入我区西北街,激发起群众的狂热追捧。“开业当天,从早上9点开始,顾客像潮水一般涌进店内,连店铺大门都被挤掉了,还临时增加了保安,26个营业员只能拿着话筒互相联系。”时任四川互惠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捷回忆,超市本来是晚上10点关门,但因顾客不愿离场,最终持续到12点才下班,“当天的营业额达到20万元,货物几乎被抢购一空。”

截至2002年,我区连锁超市一跃发展到近百家,市场竞争也开始白热化。当时芳邻超市作为第一家大型综合超市进驻我区,选址棠湖西路;随后广东龙头企业新一佳超市和全国连锁零售百强超市好又多也分别进驻双流,同时明城百货快速崛起,沃尔玛、北京华联、欧尚超市、乐天百货、永辉超市等众多大型商业集团也纷纷强势进驻双流“争霸”市场,极大地推动了双流大踏步迈向新的商业时代。

时代引领

提升经济活力

2014年“双11”,双流消费额位居全国第五名;2015年“双11”头一小时双流消费额便在全国县级市排名中位列第三;

2016“双11”消费榜,双流位居全国县市第四名;2017年,我区“双11”当天实现网络零售额2.34亿元;

2018年1月,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与京东数据研究院合作,发布中国县级城市消费力指数排名,双流区在全国消费力最强的TOP20县级城市中排名第二;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兴商业模式迅速崛起,传统商业加速转型,商业市场竞争加剧。但无论是线上竞争,还是线下拓展,双流都是活力十足,时代·奥特莱斯在双流的发展就是明证。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双流之变|40年裂变成长双流商业日新月异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双流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城乡统筹发展取得巨大进步,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商业虽然也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急需一批大项目、大品牌引领。为此,我区主动走出去,把目标投向香港商业巨头九龙仓集团。经过多方洽谈,最终九龙仓集团与我区签订合作协议,在双流建设时代·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

“由于受到内陆地区经济、消费观念等原因影响,九龙仓当初是缺乏信心的,项目进展一直很慢。”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从启动到建成用了两三年时间。可2009年12月18日开业后,却迅速获得市场认可。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双流机场不断发展,我区不断增强空港承载能力,奥特莱斯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17年销售额达到了20.7亿元,开业以来的近9年时间里累计销售收入已突破100亿元。就如其负责人说的那样,双流时代·奥特莱斯不仅在成都众多商业项目中遥遥领先,还是奥特莱斯布局全国的同类项目中最成功的案例。

随着市场的不断推广,如今消费者打“飞的”来双流购物已成常态;同时,城南优品道广场、海滨城、万达广场、绿地T7·国际空港中心等项目相继进入双流,吸引不少知名品牌集群发展,为双流培育了强劲的消费群体。当前,我区正着力依托国际空港优势,全面规划建设空港商圈,助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新的发展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