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7月12日,國家記憶尋訪團走訪小隊在桃園街道辦事處周處長的帶領下依次走訪了榮成桃園街道的抗戰老兵譚受寬、周德善爺爺,聆聽了爺爺的抗戰經歷,並留下了爺爺的手印,記錄保留下爺爺如勳章般的抗戰記憶。抗戰經歷在兩位爺爺身上留下的不只是傷疤和記憶,更有戎馬半生的樂觀、堅毅和自律的風骨。


「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在即將抵達譚受寬爺爺家中的路上,尋訪團一行遠遠眺見阿姨早早地站在家門口等待,心中頓生溫暖。在與譚受寬爺爺交流的過程中,爺爺坐姿挺立,有著革命老兵的風骨和“老革命”的氣質。雖然已是九十歲高齡,但爺爺身體硬朗,講起過往的抗戰經歷神采飛揚,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每一個細節,動情之處還會起身親自演示當時的情景。

「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抗日神劇裡常常展現主角端起槍就是一陣橫掃的場景,然而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爺爺的部隊那時候子彈稀缺。沒有子彈,譚受寬就把高粱稈裁剪一下掛在胸前充當子彈,讓鬼子不敢小瞧。當爺爺舉起手的時候,手指和手臂上留下的老傷赫然可見,阿姨告訴走訪小隊,爺爺身上的傷遠不只這麼多。這些傷疤正是爺爺頑強抗戰的見證。但爺爺心態好,講述傷疤來源的時候灑脫淡然,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炫耀,這正是一位經歷過抗戰的老兵所特有的樂觀和雲淡風輕吧。
「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爺爺的大女兒說,父親很喜歡給孩子們講自己抗戰過程中的事情,能夠從小傾聽鮮活真實的抗戰細節也是自己的一份幸運了吧。對爺爺來說,那些刻骨銘心的記憶如同熠熠閃光的勳章,是對自己在戰場上播撒血淚最大的肯定。歲月悄無聲息地流逝,但勳章怎可蒙塵。我們傾聽、記錄老兵的記憶,是想要擦亮勳章,為了讓更多人看見,更為了給老兵們一個交代、一份來自當代青年的崇敬。

「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周德善爺爺現在住在孫子家中,91歲高齡,記憶力和表達能力下降很多,但這樣也好,起碼爺爺不再被當年受過的傷、打過的仗、受過的苦、死去的戰友所傷,這樣也好,這樣也好。雖不復當年馳騁戰場的模樣,走訪小隊依然能夠感受到爺爺身為一名老兵的風骨。隨著走訪的進行,爺爺笑容漸濃,在說起當年戰場上的那些事時依然很有生氣。

爺爺戎馬半生,1942年入伍,退休後又做了人民幹部。最後走訪小隊離開時,爺爺一直在對走訪小隊說著謝謝,眼裡滿是不捨,似乎覺得還有人來看我,還有人記得我,我應該感激。其實我們真的想說,爺爺您不應該這樣啊,您不應該謝我們,而是我們謝您啊,這一片江山是您們這一代人打下的啊!

臨近走訪結束,爺爺用印泥在紙上重重的按下了自己的手印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是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殷殷囑託與幾代人之間革命精神和堅毅精神的傳遞啊。

「老兵」戎馬半生,堅毅永存——走訪譚受寬、周德善爺爺

銘記歷史,關愛老兵,國家記憶尋訪團期待你的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