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说反腐可以借鉴雍正密折制度,那什么是密折制度?

1

在清之前,文武百官有公务需要禀明皇帝时,除了面见直陈之外,还可以写奏疏,称为“题本”。但是由于每日公文数量繁多,单靠皇帝一人之力显然不能全部处理完毕。

二月河说反腐可以借鉴雍正密折制度,那什么是密折制度?

于是明代又设内阁,由大学士专门处理题本,先初步拟定对题本的回复再交由皇帝过目批准,至清初亦然。

但是,这一制度的缺陷也很明显:因为题本本身并不保密,这样,涉及到一些机密事务,或者弹劾等敏感问题时,就显得颇不方便,对上书者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2

此外,由于题本需要经过内阁大学士之手再转交给皇帝,这样皇帝看到的题本其实是经过了内阁的筛选的;如果内阁出现权臣甚至是奸臣的话,就非常容易堵塞言路,蒙蔽天聪,将皇帝控制起来。

基于这一问题,清代皇帝发明了密折制度。所谓密折——也即秘密奏折。从形式上讲,它是将要汇报的事情写在白纸上然后折叠,并加上封套或是匣子,只有皇帝和当事人才有权拆封,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泄密。

从渠道上讲,密折并不通过内阁转交,而是直接呈送皇帝御览,待皇帝批复之后,再直接发还给奏事人,这样就杜绝了内阁在其间上下其手瞒天过海的可能性。

3

从内容上讲,按照规定,题本中只能汇报公事,而密折的内容则无所不包,从军事政治经济,到老百姓的街谈巷议,都可以写进密折。

二月河说反腐可以借鉴雍正密折制度,那什么是密折制度?

用密折奏事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这一待遇,需要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才有“密折专奏之权”,或者皇帝也会赐予某些低级官员这一权利。

密折制度在顺治年间产生,但极少使用。到康熙时期才开始普及,雍正扩大了密折制度的范围。在康熙时期,仅有百余人有此权力;雍正甫一登基,就赋予各省督抚们密折专奏之权。此外,也有大量的道员、知府、同知乃至副将等中下层官员获得这一权力。

4

在雍正年间,有密折专奏之权的官员达到千余人之多,是康熙朝的十倍以上。雍正皇帝对密折的偏好使文武百官也不能不格外重视之。

在雍正的鼓励下,凡是官员认为有参考价值的情况,无论事情是否为职责所在,均要写在密折中上奏。密折,不仅是官员们的一种权力,更成为忠于皇帝的责任和义务。

雍正的密折制度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百姓的安定,同时又使各级官吏惶惶不可终日,不仅严于律己,而且严以待人,在官吏之间造成了紧张气氛。

二月河说反腐可以借鉴雍正密折制度,那什么是密折制度?

在康熙末年吏治松弛的大环境下,这是有助于雍正匡正吏治。也正因为如此,它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到雍正驾崩,乾隆即位后,就出现了要求废除密折制度的呼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