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二孩方案出台,爲國生娃!而1.8億獨生子女危機正步步緊逼

在以前的文章中曾提及我們的二孩政策落地有些遲了,也探討了下為什麼放開二孩後人口出生率依然沒什麼起色的原因。隨後在留言中大家討論形成一個共識,繼續這麼低出生率,國家也許會採取補貼或者獎勵的形式來拉動大家的二孩意願。僅僅幾個月,這些半認真半是調侃的言論居然就成了真,最新的包含鼓勵二孩方案出臺,正式宣告我們進入了為國生娃的新時代。如實說中國的人口出生率基本是全世界倒數第一,每年的數據也只是在倒數前三之內變化,所以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之下面對這樣低的出生率會產生巨多的問題。

《方案》總共涉及了公共衛生服務、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醫療救助、計劃生育扶助保障這四個方面,有關計劃生育方面的政策引起了普遍關注。政策主要包括,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計劃生育“少生快富”補助三個計劃生育扶助保障項目,並且明確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承擔支出責任。除上述3個項目之外的原計劃生育項目,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統籌安排。《方案》還明確,官方將會制定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經費國家基礎標準,更會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逐步提升標準。在方案劃分的五檔補助標準中,第一檔包括內蒙古、廣西、重慶、四川等12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央分擔80%;第二檔包括河北、山西、吉林等10個省,中央分擔60%;第三檔包括遼寧、福建、山東3個省,中央分擔50%;第四檔包括天津、江蘇、浙江、廣東4個省(直轄市)和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5個單列市,中央分擔30%;第五檔包括北京、上海2個直轄市,中央分擔10%

以上方案具體收益人群不言而喻,敢說這只是一系列鼓勵措施的開始,只要出生率繼續沒有起色,後續將會有更大幅度的政策出臺。今天我們為了國家生孩子,但是那些過去為了國家只生一個的家庭又怎麼辦,他們在面對步步緊逼的危機該如何自處?

前不久,一張名為“獨生子”的照片擊中了無數人的心。照片裡的中年男子守護在父母床邊,背影中透出沉重的壓力,它可能就是現在的我們,或者不久之後的我們。有人感嘆:不敢病、不敢窮、不敢遠嫁,因為爸媽只有我。還有人說:能住在一起就不錯了,就怕沒床位分別住兩個醫院。最早從70年代中期開始,當時國家就開始號召計劃生育,雖然沒有任何強制,但也有部分響應號召的人們,人數還比較少。計劃生育正式從1980開始到2016,在三十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下,中國誕生了1.76億獨生子女,這些幼時飽受寵愛的獨生子女們,終將被巨大的養老壓力所吞沒。

春節期間,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引發無數人的共鳴。主人公在北京有房有車,事業有成,在別人看來,他已經算是不差錢的中產階級了。但是岳父的一場流感,卻幾乎掏空了他整個家底。他跟老婆都是獨生子女,岳父一生病,這個小家庭就必須扛起所有的責任。在岳父患病的29天內,女婿動用了所有的社會關係,甚至賣了老家的房子來承擔一天2萬的ICU治療費用,但仍然沒有換來岳父的好轉。按照這家人的家庭經濟情況,全家傾力而出,也至多能維持50天,中產階級況且如此,更別說普通人了。畢竟,在動輒幾十萬的醫療費用面前,大多數人都是束手無策!獨生子女的中年,最怕聽到父母生病的消息,父母生病就像個定時炸彈,隨時準備摧毀一個家庭多年的努力與積累。

曾經的中國家庭講究“四世同堂”“子孫繞膝”,如今獨生子女成為了支撐大家庭的中堅力量。有一位深圳朋友,是獨生子,請了1名保姆在家照顧生病的母親,加上老太太的其他生活開銷,一個月要花差不多2萬元。連保姆都說“這老太太命真好,有這麼孝順的兒子”。這樣的孝順,對大多數人來說,絕對是奢侈品。在一些小城市裡,醫院護工的價格是100元一天。一二線城市裡,價格漲到了200到300元一天,等於每月6000到9000元的開支。很多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子女們的月薪,也就剛好給護工發工資。如果是請住家護工(保姆)來照顧不能自理的老人,大小便都需要照料,價格就更加昂貴。為了讓父母能安享晚年,沒有兄弟姊妹、沒有退路的獨生子女們必須揹負起兩倍、三倍的經濟壓力。

有些家庭出於種種原因,會選擇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北京一家只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民營養老機構,每人每月的費用在5000至6000元,這遠超出了大部分老人的退休金數額。入住高端養老機構要花多少錢?知乎某網友的結論是,522萬到1162萬,這價格非常驚人。有錢的可以去住民營養老院,只要子女有錢,一切好說。但如果子女沒錢呢?只能選擇了逃避!南京一位65歲的老母親腦梗,住進了醫院,每個月的住院費要1萬多。眼見又產生了1萬多元的欠費,於是兒子出現了幾次之後再也沒出現過。“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背後,是獨生子女不堪重負的現實!

與私營養老院相比,公辦養老機構更具“性價比”。不過,住進公立養老院,是一件有錢也未必能辦到的事。深圳一個網友為父親考察養老院的時候驚呆了。一家價格相對便宜、條件好的公立養老機構,有2000多名老人在排隊,但每年只能安排入住一百人。從當時開始排隊,他父親得等20年才能住進去。北京一家公辦養老院,價廉物美,單間只要2250元一個月,雙人間每人只要1200元,但入住卻要排隊等100年。才兩週時間,報名的人就把一年的空床位住滿了。“孝順”是種奢侈品,成本高昂,也是對子女們經濟實力的考驗。獨生子家庭的“高危性”就在於它的結構是不穩定的,“倒三角”的構造,意味著全部的重心都落在獨生子女身上。對於獨生子女的父母來說,只有一個孩子的他們,“空巢”的可能性很高。一方面是出現病痛時,一個孩子所能提供的資金支持和照料都比較有限。另一方面是,平日的生活中,大多數父母並不與子女住一起,甚至不在同一個城市,心靈上的孤獨不可避免。而老人們對情感和陪伴的需求,對有些獨生子女們來說,已成為一種難以迴避的負擔。

人生最後悔的事情便是,父母愛我一世,子女卻未能報答一分。當父母只有你一個孩子時,他們總是更害怕給你添麻煩,不願輕易向你求助;但是除了你之外,他們也沒有其他人可以求助。“錢”永遠是大多數子女們共同面臨的問題。越是有錢,越能提供給父母高質量的醫療、陪護條件,同時也越有時間陪伴老人。不想放棄現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父母晚年不幸,那就讓更加堅實的經濟基礎給自己,也給父母信心。可在這1.76億獨生子女裡面,能做到老有所養,能讓父母體面的老去又有多少呢?

說完這樣沉重的話題,未嘗沒有一些想法,應該也有為這些獨生子女家庭考慮下了。他們為國只生一個,不應該只有一本獨生子女光榮證終老!是時候為這些壓力巨大的家庭減輕負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