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希望孩子記憶力好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心願,畢竟優秀的記憶能力不但有助於學習,對孩子的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也大有益處。很多家長往往會著眼在日常飲食的營養補充上,當然這也是一個辦法,但是記憶力不單單只是“硬件”達標就夠了,它需要不斷使用、反覆訓練才能達到記憶力的提升,在這個問題上,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非常有發言權,他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一書中提到了三個提升孩子記憶力的方法。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魏 坤 琳

人稱Dr.魏、“叨叨魏”,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運動控制學博士,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人腦的工作方式。曾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支持,入選青年長江學者。《最強大腦》節目“科學判官”。

真的有照相式記憶嗎?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經常有人問我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比如有的家長問:“Dr.魏,我聽說學習記憶術,能促進右腦開發,鍛鍊速記能力,一首古詩能順背能倒背,兩個小時能背完一學期的單詞,6 小時鍛煉出10倍記憶力。我特別動心,不知道靠譜不靠譜,能不能送孩子去學?”還有人問:“有一種照相式記憶(eidetic memory),據說有這種記憶能力的人能記住看到的任何東西,這是真的嗎?”

“記憶術對幫助記憶某些信息有一定作用,但是對學習和工作的功效是有限的,不要把它神化。”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個辦法可以讓你快速致富,你肯定會警惕,會不會是傳銷 ? 現在,有人告訴你有個超級記憶術,可以讓你幾天就變成學霸,你能信嗎?

為了正本清源,我下面就好好叨叨一下記憶的奧秘,破除一些對記憶術的誤解,讓你跟孩子少走彎路。另外,我還會給你一些靠譜的記憶提升法。

在揭秘各種記憶術之前,我先講一下記憶。

記憶的奧秘:記憶的編碼、

保存和提取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對認知科學來說,記憶是對信息進行編碼、保存和提取的過程,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有可能造成記憶儲存失敗。

首先是編碼。遇到新信息,我們的大腦網絡會有一系列的活動,將我們的感官和知覺接收到的信號進行多級處理,變成大腦存儲的信息。比如,你抱著寶寶在公園裡散步,看到的樹,聽到的鳥叫,聞到的青草香,摸到的花,這些信息都會存進寶寶的大腦裡。

“信息不是存在一個一個獨立的小格子裡,記憶是一個網絡形態,大腦會將這些信息分類組織,並跟其他類似的數據合併連接,我們掌握的相關信息越多,就會記得越牢。”

比如孩子看到一棵樹,如果他能認出樹的種類,或者他之前在公園裡見過相同的樹,又或者媽媽專門講過這棵樹的故事,孩子就可能對它印象更深刻。相關的經驗越多,孩子對這棵樹的記憶就會越強,並形成較為牢固的、長期的記憶,這個過程就叫記憶的保存。

記憶的提取也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想不起來一件事,不是因為信息沒存進去,而是因為提取困難。提取記憶的過程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如果要你記太多類似的東西,記憶就會相互干擾,比如要你一下子記五六個人的電話號碼,而且這些號碼很類似,那就很容易記串,這就是同類信息造成的干擾。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我會時不時地停下來,問問她還記得剛剛閱讀過的哪些內容,這就是讓她學著提取信息。提取是形成牢固記憶的非常好的方法。

我們一般誇別人“記憶力好”時,特指的是外顯記憶,就是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回憶或者表述出來的記憶。

我們回憶自己的人生經歷,或者回憶一些事實類信息,比如某個熟人的家庭地址,又或者想某個英文單詞,都是在使用外顯記憶。外顯記憶對語言的要求比較高,因為語言能促進對深層概念的理解。研究發現,孩子要到6個月之後才漸漸有外顯記憶。

那麼,那些語言能力還沒發展起來的小寶寶用什麼來記憶呢?其實寶寶也有自己的記憶方式,雖然他們不會用語言的方式記憶,但會利用影像的方式記憶,把他們的感覺保存進長期記憶。主要表現就是孩子對圖像能“過目不忘”,記得非常牢。一些遺留有這種照片式記憶能力的成年人回憶信息的時候,也是以圖像的形式,比如他們能記住哪一年哪一天誰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

實際上,我們沒有必要羨慕這種看似神奇的記憶能力,這種視覺編碼方式比較不利於我們記憶的後期提取,因為必須要用感覺信息來提取,而感覺信息往往會受較多因素的干擾。比如你要找紅色的東西,但如果你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很多紅色的元素,干擾太多,你就很難準確地提取信息。隨著孩子大腦的發展,這種視覺記憶方法會逐漸退化,讓位於對孩子來說更重要的語言發展。

這就是一些所謂的照相式記憶訓練班一般只招收六七歲以下的孩子的原因,其實是在利用這個年齡段孩子圖像視覺記憶的發展特點,製造一些噱頭。

記憶術不等於過目不忘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你可能看過有人贏得了“世界記憶大師”的稱號,他們能背圓周率(π)的小數點後幾百位甚至幾萬位數字,聽上去很厲害。但是,這是不是就能說,他們能把這種記數字的能力遷移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想要記什麼就能記什麼,學什麼都是學霸呢?答案是不能。首先,這種記憶大賽比的都是比較單一的項目,比如參賽選手只需要記數字、記圖片,表演性大於實用性。我曾在《科學美國人》雜誌看到一篇報道,記者拜訪一個記憶大賽冠軍的家,發現她還要靠貼在家裡冰箱門上的便條貼來記一天的安排。你看,這種記憶大師並不是過目不忘的,他們對數字的超強記憶力無法遷移到日常生活中。

其次,記憶術的策略,其實是利用聲音作為線索(比如諧音),或者利用空間視覺信息作為線索(比如利用想象的房間中的擺設),或者利用聯想(例如把圓周率的數字編成一個故事)。這相當於把需要記憶的信息進行了一次信息轉換。這樣的記憶編碼方式的確利用到了人腦記憶的聯結性,即我們記憶信息的時候,需要利用信息之間的關聯,並且可以用不同形式的編碼方式。這就是所謂的多通道編碼方式。

然而,很多培訓班為了追求效果,提供現成的編碼,省去了我們主動探索編碼規律的思考過程。普通人只需照著編碼表死記硬背,每天花四五個小時記數字,通過幾個月的訓練,就能達到世界記憶大師的要求。可是,有沒有必要花這麼多時間和精力,讓小孩子去背誦這些枯燥的、脫離現實的套路呢?再者,要是真讓孩子按照這種方法練習幾個月,孩子習慣了這種淺層語義信息的學習方式,對他今後的深度理解力會不會造成影響?

提升記憶力的三個方法

教授談:提升孩子記憶力的三個技巧!快學快用不走彎路

現在,我們知道記憶術並沒有那麼神秘和萬能,它只是記憶發展的一個小插曲,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真正幫助我們的孩子提升記憶力呢?

重複越多,記得越牢

在外顯記憶中,含有事實類信息的記憶,比如一些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或者乘法口訣,是最難提取的,因為信息之間往往很孤立,跟我們的生活又沒有什麼關聯,沒有模式可循。這時我們可用的記憶方法比較簡單直接,適當重複、背誦就可以了。但是,不是說找一大段時間枯燥地重複,這裡的重複是指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區間內,小批次的重複背誦練習。研究發現,後者的效果要遠遠好於前者。

比如,你想讓孩子認識數字,不需要逼他坐一個下午,反覆背誦數字,只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常見的數字反覆提醒就好了,比如“這裡有 6朵花”“那裡有6顆桃”, 多重複一段時間,孩子就能牢記了。這個地方,6這個數字,還以不同的方式出現,一次是花,一次是桃,這樣多樣的重複,能讓記憶更好。

聯結越多,記得越牢

信息之間的聯結越多,記得會越牢。比如我們對故鄉這個概念的學習,其實涵蓋了一切與故鄉相關的信息,有我們小時候在當地學校的經歷、住的老房子、父母陪伴的時光、媽媽做的飯菜、家鄉人說的方言,這些都聯結到了故鄉的概念上。當聽到別人吟唱有關故鄉的歌曲時,我們之所以會熱淚盈眶,是因為大腦中有關故鄉的記憶被激活了。

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不能指望孩子死記硬背記住apple(蘋果)這個單詞,也不可能記一次就有深刻印象。如果我們給他們多種聯結,比如給他們展示不同的apple,有 apple pie(蘋果餡餅)、apple tree(蘋果樹)、apple computer(蘋果電腦)等,孩子很快就會意識到,apple是這些東西的聯結點,那麼他們記apple這個單詞就會毫不費力。這就是我們要把記憶的內容用多種方式和其他東西聯結起來的原因。

“很多人以為記憶只是理解並存儲新信息,實際上記憶的關鍵是把新信息跟舊信息聯結起來。”

這種聯結,有時候是與過去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的聯結。比如我女兒看過《身體的奧秘》這本科普書,她知道人的5個手指頭的相關知識,比如手指頭長短不一、大拇指可以和其他4個手指形成抓握等。

我帶她去博物館,當看到各種動物肢體的骨骼標本時,她一下子就意識到了不同動物其實有相同之處:和人的手一樣,魚的鰭、鳥的翅膀、青蛙的爪子,其實都是類似的骨架結構。這樣她對動物的“手”的概念就記得更深刻了,不同的手的知識也建立了聯繫。所以,我們要經常鼓勵孩子把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建立聯繫,這樣他們會記得更牢、更好。

其實,在舊的知識樹上加入新的知識,是專家經常做的事情,這也是學者攝入新的信息比較快的原因之一。我們也可以讓孩子從小就有意識地多建立記憶的聯結。

越會分組,記得越牢

通過將雜亂的信息切分為更有意義的組塊,我們可以把信息轉化為可以快速記憶的內容。比如我要求你在 5 秒內快速記憶一串亂序的英文字母 USMBAPHDCCTV,怎麼能記住這些信息呢?

很簡單,把大串字母轉換成更有意義的組塊。這個例子中,可以換個分類方式,把這些字母重新按照縮寫分組,分成 US MBA PHD CCTV,你只需要想象一個在美國(US)讀工商管理碩士(MBA)的博士(PHD)上了中央電視臺(CCTV),這堆亂碼變成了有意義的組塊,可能不到 3 秒鐘你就記住了。

這裡要強調,能夠成功分組的前提是你積累了大量相關的知識,你知道美國的縮寫是US,工商管理碩士的縮寫是MBA。這些先驗知識,俗稱經驗,能更容易地幫我們找到信息之間的聯結和分組。

因此,知識積累得越多,特別是有體系的知識越多,形成新的記憶就更容易,記得也更牢。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想要花更少的時間去記憶,就先腳踏實地地積累更多的知識吧。

上文部分摘選自魏坤琳的新書《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