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說我們可能要過3到5年的苦日子,你怎麼看?

神經病LY_


劉煜輝說我們可能要過3到5年的苦日子,這句話很有道理,實際上企業的苦日子已經來臨。

天風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煜輝在新浪財經的“重塑內生動力—2018上市公司論壇暨金牌董秘盛典”上的主題演講《從“貿易戰”到“去槓桿”》,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簡單來說中國可能要思考可能要經歷一個3到5年苦日子的階段。”。

他說:“所謂的苦日子,實際在中國更狹義的層面理解,就是政府要過苦日子。廣義財政要壓縮,政府對外、對內大手大腳好無截止的軟預算的花錢一定要改變。我們轉向非常明確是各種補貼都砍掉了,光伏、機場、棚改都要砍,原來各個地方開的所謂的工業園、搞的PPP的特色小鎮這些亂七八糟的項目都在清理。這是非常明確的財政收縮的情況。”

這句話的背景,是有來源的。核心在於分配問題,這個分配,不是微觀領域的分配,而是宏觀領域的分配,就是說財政、銀行,分走到“蛋糕”太大了。

“分配的問題,財政一家15%的速度,整個經濟只有不到10%的增長,大頭是財政稅收哪去了,銀行再拿去一大塊,融資的成本上升,其他的分子還有多少呢?一定分不了多少,增長肯定是不行的。”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在經濟增速只有不到10%,但財政收入增速卻高達15%,財政收入哪兒來的?稅收!

而稅收就是從企業的利潤,甚至成本上來到。也就是中國企業有可能沒賺到多少錢,利潤的流向過多的由稅收與銀行拿走了。這個從2018年世界500強也可以佐證,中國進入2018年世界500強大企業,上榜的中國銀行有10家,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集團,數量上超過了上榜的8家美國銀行。

中國10家上榜銀行平均利潤高達179億美元(約人民幣1212億元),遠遠高於全部入榜中國公司的平均利潤(31億美元),也高於美國上榜的8家銀行平均利潤(96億美元)。這10家銀行的總利潤更是佔了111家中國大陸上榜公司總利潤的50.7%。而美國銀行總利潤僅佔126家美國入榜公司的11.7%。

在這樣情況下,劉煜輝提出,政府要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邏輯上是對的。忠言逆耳,但難能可貴。


波士財經


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表達了對經濟基本面的擔憂。不過,針對當前經濟局勢,剛剛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釋放出宏觀調控全面寬鬆的信號。 我們是不是過苦日子,關鍵要看這些政策執行的效力。



緊日子有可能過成苦日子

2015年提出過緊日子,當年GDP增速首次破“7”,為6.9%。2016年GDP增速下滑到6.7%。2017年,GDP增速7年來首次實現回升,達到6.9%。本以為緊日子結束,沒想到,三年後,緊日子有可能要過成苦日子。

2018年,經濟下行壓力與以往不同,國內”去槓桿”帶來的融資衝擊非常明顯,國外貿易爭端複雜程度前所未有。在國內外壓力的共同作用下,經濟增速明顯不如預期。

我國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6.7%,而一季度增速6.8%。上半年出口承壓,貿易順差9013.2億元,收窄26.7%,淨出口的拉動作用不斷減弱。上半年,投資增速和工業增速難掩下行壓力,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均持續回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6%,比5月回落0.8個百分點。

至少緊日子還會持續

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明確的全面寬鬆信號。從貨幣政策看,過去兩年的”去槓桿”正逐步向”穩槓桿”過渡。23日,央行祭出5020億元1年期MLF操作,為有史以來單次最大規模的MLF操作,再度確認貨幣政策轉向。從財政政策看,政策定調為”更加積極”。

如果寬鬆宏觀調控政策進展順利,融資環境大幅改善,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有望進一步提升。不過,隨著貿易戰的影響持續釋放,預計經濟仍有一定下行壓力。

至少緊日子,還得過。

…………………………………………………………………


史晨昱


是呀,中國要過苦日子的聲音會逐漸多起來,本人就聽到有知名商業人士這麼說,有知名專家這麼說,當美好失去的時候我們才發現美好。當友誼失去的時候,才發覺你好我好並不是固化,不是理所應當,不是常態的。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富足寄託在別人身上。一個國家也一樣,美國會是完全給予方嗎,不會的。

企業之間的合作也一樣,不是互惠互利的狀況下,能友好到什麼程度呢。

甚至不只3、5年苦日子,或許是一二十年的艱苦卓絕的奮鬥呀。

沒有的尖端技術,我們要投入,要突破,需要投入,需要有耐心等待產出,這從中興事件能看出。

沒有成熟的管理模式,沒有穩固的良心工程,需要投入,需要耐心建設,這從長生生物事件中能看出。

房價高企,居民其他消費降低降低在降低,如何激活內需,需要3、5年事件緩和,建立更良性的生態。

投機取巧的模式要被精益求精的模式替代,更多的機會型創業要被高科技創業形態替代,讓利於民,國企改革,激活企業家精神等等,都不是短時間所能達成。

更直觀的就是經濟增長速度,如果之前是8%,12%的增長,現在是6%多,之後可能還要繼續下探。

逐漸讓國人認清楚,我們將要過苦日子了,有個相對平緩的過渡,總比突然挨一記悶棍好一些。

苦日子來臨了,你的準備在哪裡?


財經作家邱恆明


實際上這些年不少企業已經過了好幾年苦日子了吧。但是整體上,中國經濟還是過得去的。苦日子是相對的。


畢竟,當經濟增速從常年10%以上降低到6%多之後,肯定會讓很多人感覺錢更難賺了、階層上升更難了。這幾年自媒體上表現出來的階層焦慮、販賣焦慮之類的,就是這種經濟趨勢的反映。


問題是,接下來日子會過得更苦嗎?


最近,網上流傳的宏觀經濟學者高善文在山西證券的演講,說明很多人對此還是很擔心的。高善文說,接下來就看怎麼選擇了。一旦選錯了路,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能就要洗洗睡了。不過,高善文本人否認了這演講是他的原話。


最近幾個月,突然有很多原來呼籲凱恩斯主義者的宏觀學者、分析師,表達了悲觀的看法。比如海通證券的姜超,以前動不動就喊寬鬆貨幣,最近卻寫了一篇文章,回顧三次放水,說放水的作用越來越小。


從某種角度說,這些年的經濟現實可能教育了一些凱恩斯主義者,讓他們醒悟,凱恩斯主義一時爽,但接下來就有苦日子過了。劉煜輝是醒悟得比較早的宏觀學者。很多年前,他就寫過《通脹的水庫早就垮了》。

那麼,接下來,日子會不會更苦?


這就如高善文所說,要看怎麼選擇了。宏觀學者們的醒悟,能變成現實政策嗎?


如果踏踏實實大幅減稅,比如,減稅5萬億、10萬億,大力削減管制,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中國經濟還大有可為,不一定就必然會過苦日子。此前美國踏實減稅、削減管制,已經大有成效了。今年美國經濟增速有望4%以上,這是罕見的。中國只要也這樣做,經濟沒道理不好。


你會祈禱經濟會走上這條道路嗎?


鄧新華全面回憶


前陣子,天風證券經濟學家劉煜輝表示,中國可能要思考可能要經歷一個3到5年苦日子的階段。文章講到中國經濟要經歷辭舊迎新的痛苦經歷,未來新經濟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方向,比如教育,醫療,科技等。
這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中國經濟正在經歷轉型,但是很明顯,轉型還在路上。
2018年上半年已經過去了,從統計局公佈的公開數據也可以看到,經濟的確遇到了問題,比如消費增速放緩,已經只有個位數了,可以說是十多年來的最低增速。
但是,也有不少積極的因素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上表是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收支數據。
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萬元,增長8.7%,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6%,這個幅度要低於GDP增速。
全國人均消費支出9609萬,扣除物價因素增長6.7%,也是低於GDP的。
僅從這兩個重要指標,就可以看出,收入和支出都出現了低迷。
再看消費支出小類目,食品菸酒上半年人均只有2814元,也就是一個月就400多塊,這是最基本的消費,就是吃飯抽菸喝酒,僅僅只有400多,一天平均十幾塊,真的是節衣縮食了。
增速最高的是醫療保健,增長19.7%,其次是居住支出,同比增長12.4%,第三是生活用品及服務,同比增11.8%。
這三項都大幅領先平均消費支出增速,如果用投資眼光去分析的話,也就是說醫療保健,住房,服務業是增速最快的行業,是值得投資的行業。
而且還有個很明顯的信號,那就是農村居民無論收入還是支出增速,都領先城鎮居民。
收入方面,農村和城鎮增速對比是6.8%VS5.8%,支出增速對比是10.1%VS4.7%。
由此可見,經濟新動能還是存在的,醫療,教育,住房,服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後必然要經歷的。而農民由於沒有購房壓力,消費方面也有很大潛力。
服務業方面,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旅遊,增速也非常快。
2018年上半年,全國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共檢查出入境人員3.1億人次,同比增長7.7%。內地居民出境和外國人入境人數增幅明顯,其中,內地居民出境7794.1萬人次,同比增長14.1%。
由此可見,雖然說中國經濟要經歷轉型痛苦,但是新經濟也正在蓬勃發展。
所以,無須太悲觀,只要能順勢而為,就有好的明天。

趙冰峰


劉煜輝所說的苦日子,當然不是指過去那樣的苦日子,而是現行條件下的苦日子。而且,這個苦日子,不只是廣大居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企業更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也只有思想上做好充分準備,才有可能比較好地度過這段相對艱難的日子。

事實也是,這些年來,儘管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困難,特別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但是,我們都比較順利地度過了,且獲得了許多新的發展機會。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於出口受阻,一定程度上,也對經濟發展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由於有投資做支撐,特別是4萬億投資,讓房地產開發、城市建設和各類基礎設施投資進入了一波新的快速增長行情,因此,經濟也保持了比較快的增長勢頭。

現實的狀況是,由於過度的基建投資、尤其是房地產開發投資,以及對產能過剩行業的過度放開,也使得各類負債快速增加,負債風險不斷積聚。特別是融資平臺和開發企業、國有企業,都出現了嚴重的槓桿率過高現象,負債規模明顯超出企業可承受能力。因此,去槓桿便成了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一項工作。問題是,去槓桿很有必要,但去槓桿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高負債率企業,原本就是依靠債務滾動滾動維持生存的。一旦要求去槓桿,就極有可能出現資金鍊斷裂現象。即便資金鍊不斷裂,也是苦日子的開始。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企業是需要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的。

企業的苦日子開始了,對員工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直接的。收入增長、就業等都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那麼,居民的苦日子也會增多。特別是受去槓桿影響比較大的企業,過苦日子的思想準備更要充分一點。不然,會無力承受和應對。

如果僅僅是去槓桿,應對起來還算難度不是十分的大。但是,現在又遇到了與美國的貿易糾紛。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單邊主義回潮影響,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和糾紛也明顯增多,且有些白熱化。如此,無疑又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影響,增加許多新的不確定因素。自然,也會給企業和居民帶來一定的傷害,企業發展、就業、居民收入增長等,也存在更多不確定性。所以過苦日子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所以說需要過一段時間苦日子,決不是說經濟發展已經遇到了邁不過的坎,而是多重矛盾積聚到了一起。去產能、去槓桿、貿易糾紛、供給側改革等,都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需要同舟共濟,需要齊心協力。如果盲目樂觀,就會在遇到困難時束手無策。與其把困難想得多一點,把問題想得複雜一點,把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一點,就算困難沒有那麼大,對經濟社會發展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做好過苦日子、緊日子的準備,是每個中國人都必須確立的意識。


譚浩俊


劉煜輝所說的可能要過3到5年的苦日子,表示認同。


財智成功認為:假如我們繼續在高房價高地價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過5年苦日子都是一種奢望,也許會是10年,甚至20年或更久。這並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從宏觀層面的判斷。


我國最近三十年的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可歌可泣,但是究其原因,不外乎幾個條件:

1、人口紅利-勞動力充足,工資低廉;

2、出口紅利-加入WTO,獲得廣泛的國際市場,出口創匯;

3、外資紅利-外資大量進入,帶來資金、技術、管理;

4、資源紅利-低價出口資源,換取外匯;

5、土地紅利-以

低成本土地,吸引企業投資,房地產業興起;

6、環保紅利-汙染成本低,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迅速發展;


後發展的國家,可以通過開放吸收最新的國際科技成果,快速建立起工業基礎。依託國際市場和國內廉價勞動力,快速發展經濟。


但是到如今,上述紅利基本已經結束或者已到瓶頸,而房價已經達到一個令人擔心的高度,已經全方面影響到社會經濟生活方方面面。


人口紅利不在,而老齡化社會已經到來,未富先老。


高房價下,放開二胎幾乎沒有什麼作用,人口增速會持續下滑,人口會不斷減少,因為生得起,也養不起了;


美元加息,吸引世界財富迴流美國,資產價格已經嚴重高估的國家就會出現資產泡沫破裂的現象。而貿易爭端則精準打擊出口,可謂穩準狠。


出口減少,則意味著過剩產能無處可去,只能減產或內銷。


依然是高房價,實際當前消費已經出現萎縮。拼多多之所以興起,就因為消費降級已經成為部分人的必然需求。


房地產行業耗用了太多寶貴的資金,鋼筋混凝土一旦建成,對於國民經濟發展將不再有一分好處。揹負二三十年債務的人們,拿什麼消費?敢大肆消費嗎?


社會資金大量向房地產行業匯聚,最大的原因則是投資實業風險大,不賺錢,賺錢難。這種情況下,創新創業到底讓誰上呢?


中小企業解決了大半就業,但是高利潤行業很難進入,有著天然的壁壘。融資難,融資貴,又經常遭遇拖欠貨款,三角債,各路刁難,生存環境艱難。


如今貨幣又要放水,如何能精準的放到缺錢的中小企業身上,這需要技術,這很難。最怕又迎來房價新一輪上漲,讓債務更加膨脹。


總而言之,問題很多,房子問題是關鍵。


鎖定房地產市場流動性,哪怕十年限售,同時禁止二套房以上貸款,將首付提高至五成。大幅減少財政支出,將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改善營商環境,真真正正的大幅減稅。也許,這樣能讓苦日子縮短一些。


財智成功


從10年以後,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我們會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苦日子!

且不說別的,就從GDP增速就可以看出來,以前是雙位數,後來是8-9,現在呢?6-6.5。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經濟確實在放緩。

我們不可能維持持續的高增長,以前拉動GDP的三駕馬車是投資,出口,消費。投資開始放緩,我們不可能像10年前那樣,修路修房子,畢竟經過這麼多年的基建建設,產能是足夠了,但是國內不需要這麼多的基建建設了。

出口不用說了,人民幣前幾年一直漲,出口被限制了一大塊,原本是世界工廠,結果世界工廠都搬去了東南亞。以前在美國買東西,都是中國製造,現在去,都是泰國,越南。雖然這兩年開始貶值,可是工廠都搬了,人工成本也漲起來了,怎麼競爭?

所以現在拉動GDP的主要靠消費,消費這幾年已經佔據了GDP的50%,可是人口的問題已經很突出了,在逐漸老年化,貨幣相對購買能力逐漸減弱的情況下,消費能力又能提升多少呢?

讓我們看看人口,這幾年新生人口數量逐漸減少,二胎都不足以扭轉這個趨勢。要知道隨著老齡化的出現,適齡生育的婦女數量也在減少。而生育後帶來的各種問題,比如上學,比如住房,比如婚嫁,都給新增人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如果按照這個進程,就算我們能維持當前1700萬每年的新增人口,人均壽命76歲,76年後,人口總數也只有12.5億,更何況新增人口總數還在逐年大幅遞減。

所以我們看到了國家提出的經濟轉型,看到了各類傳統企業的舉步維艱,看到了市場的債務高企,看到了銀行出現的各種不良,看到了債轉股,降槓桿等各種政策的提出,因為我們的很多企業真的很困難。

所以在經濟的轉型中,一邊要維持經濟增速的穩定,一邊要淘汰舊的產能,提供更多更新的產能,這種經濟的陣痛是必不可少的。是不是3-5年我並不清楚,但是這不會是一個特別短的時間。

當然,我們並不是沒有好的一面,我們在某些方面確實在快速追趕美國,只是還沒有到全面超越的那一天。貿易戰開打以來中美股市的總總表現就可以證明,我們依然只是一個挑戰者,還是不被市場看好的那一個,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掰手腕的能力。

如果苦日子過去就能換來全面的超越,我並不怕過苦日子,陣痛總會過去。


瞌睡蟲的窩


劉先生的演講非常專業,看看這張片子就知道了。

反正我這水平看著是雲裡霧裡、一頭霧水。

劉先生預測經濟大勢會出現三種可能性:

無論發生哪種情況,都有可能要“過三到五年苦日子”。

太專業的分析我這水平看不懂,但苦日子不用看懂,我一直深有體會。

劉先生說的是苦日子是今後的事,我的感覺是這苦日子早就提前三五年來到了。

現在哪個行業特別景氣?哪門生意比較好做?就連街邊擺攤的販夫走卒,都明顯感覺到大夥現在手裡真沒錢了。

美國在那邊一叫喚,我們這邊的反應就特別嚇人,數數中興通訊有幾個跌停板吧!

如今中美貿易戰正火花四濺,山雨欲來風滿樓,春江水寒鴨先感,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吧!

至於苦日子要過多三年還是五年還是更多年,過著看吧!



痛苦的去槓桿之路,不平等的貿易戰,終究會苦盡甘來

近兩年,金融行業有這麼一個說法,說這是一個“現金為王”的時代。為什麼說現金為王呢?因為現在市場缺錢,為什麼缺錢,就是因為很多人在透支未來的經濟收入,都通過信貸的方式在花錢,信貸買房,企業信貸做實體經濟,為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不得不選擇去槓桿這條路。


至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基本都屬於貨幣量化寬鬆狀態,那麼現在面對去槓桿的抉擇,又面臨著中美貿易戰的風口,那麼經濟會何去何從呢?這就是所說的苦日子要來了,貿易戰,對中美兩國的經濟實際上都是一種傷害。

中國自從加入WTO後一直處於,貿易順差,商品出口增加,出口量大,出口收入自然越多。現在,美國率先發起了貿易保護,徵收高額關稅。中國也會提徵關稅,高關稅影響中國商品的出口,影響國際貿易收支平衡,出口銳減,國內出口企業經濟收入減少,產業鏈收入跟著銳減,企業效益銳減,居民收入也會有相應的減少,居民收費減少,消費水平自然下降,那麼日子相對是清淡些,相對苦一些,只能滿足於薄利多銷,但是不影響最低生活保障。

其次說說信貸買房,如果房地產業去槓桿,那麼就會抽出房地產業的資金,抑制投機炒房,房地產資金量少了,房價自然會回到合理的價格,那麼對於那些加槓桿買房的人就會造成一定的損失,但是房價的理性迴歸,也有利於讓更多的人能夠買得起房,不用為高房價而惆悵。一刀切又回引起市場恐慌,所以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是一個痛苦的去槓桿過程,但結局是美好的!

在貿易戰背景下,去槓桿,去庫存雖然是痛苦的,但是對於未來經濟卻是利好的,雖然時下痛苦,但是三五年之後必定是一個幸福美滿的世界。

例如人口紅利,現在國家已經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多生孩子,多為國家培養一些精英人士出來。現在的去槓桿就像生孩子養孩子一樣,開始難,也很艱辛,孩子長大成人,為社會有一些貢獻了,才發現,原來的付出和吃過的苦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