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權謀,百年奇書《葵花寶典》的前世今生

《葵花寶典》是《笑傲江湖》中的一部至高無上的武學寶典,它創立於三百多年前,其武功博大精深。

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葵花寶典》真本已被燒燬,它所記載的武功流傳到福建林家的福威鏢局與魔教手中。福建林家的《辟邪劍譜》與魔教《葵花寶典》殘本,兩者同宗,系出同源,都是來自《葵花寶典》真本中的武功,只不過名稱不同而已。雖然這二者都只得到了原來寶典中的一小部分,但它們以它們的基本原理是一脈相承的。因此在《笑傲江湖》中對《辟邪劍譜》的爭奪就是對《葵花寶典》的爭奪,而且它已然成為《笑傲江湖》中的一條重要線索。

厚黑權謀,百年奇書《葵花寶典》的前世今生

書中從第一回開始,福建林家的福威鏢局就慘遭滅門之禍,其原因就是林家有一部祖傳的《辟邪劍譜》。對林家《辟邪劍譜》的爭奪,既有江湖上三、四流的小人物,也有黑道中的高手。令人震驚的是,名門正派中的人物對《辟邪劍譜》的爭奪最為瘋狂。青城派掌門餘滄海是一代武學宗匠,稱雄西南;華山派掌門嶽不群武藝高強,名震天下;五嶽劍派盟主、嵩山派掌門左冷禪更是武林中的一代大宗師,江湖上“俠義道”的領袖,但是隻要一提到《辟邪劍譜》,他們無不想攬入自己手中《辟邪劍譜》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它為何具有如此大的魔力讓那麼多的江湖豪傑趨之若鶩呢?我們先從《闢邢劍譜》的老祖宗《葵花寶典》創立者說起。

關於《葵花寶典》創立者,《笑傲江湖》中只有一段話涉及到,而且是少林寺方丈方證大師向令狐沖說的。“他(方證大師)頓了一頓,緩緩說道:‘這部《葵花寶典》,武林中向來都說,是前朝皇宮中一位宦官所著。’令狐沖道:‘宦官?’方證道:‘宦官就是太監。’令狐沖點頭道:‘嗯。’方證道:‘至於這位前輩的姓名,已經無可查考,以他這樣一位大高手,為甚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那是更加誰也不知道了。’”從這一段話中可知:創立《葵花寶典》的人是前朝皇宮中的一個太監。這位太監是武林高手,卻到皇宮中當了太監.這其中的原因竟沒人知道,連武林中的泰山北斗少林寺方丈方證大師也不明白。這位高手是在什麼時候入宮當了太監呢?我認為這裡面存在兩種可能第一,他是在創武葵花寶典羚前入皇宮當了太監。第二,他是在創立《葵花寶典》之後入皇宮當了太監。

這位高手是武林中最高武學:《葵花寶典》的創立者,那麼他在創立《葵花寶典》之前,他的武功一定非常的高,他的武學修養一定非常的好,否則他便創立不出這部博大精深的功夫,而皇宮之中是不可能有學武的機會和條件的。他這一身武藝是不可能在皇宮中學成的。修煉此神功的第一步便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而且只有《葵花寶典》需要練功者“自宮”,其他任何武功都不需要這樣苛刻而古怪的條件。那麼這位大高手在創立寶典之前是沒有“自宮”的。既然他沒有“自宮”,他又有一身高強的武藝,他在創立《葵花寶典》之前是不會好端端的去“自宮”當太監的,因此,第一種可能是不存在的。那麼就只有第二種可能:他是在創立《葵花寶典》並且“自宮”之後,練成了《葵花寶典》中的武功,再去皇宮中當了太監。

這位高手創立是《葵花寶典》中武學之最。《辟邪劍譜》和魔教《葵花寶典》都只是《葵花寶典》的一小部分,而林遠圖憑著《辟邪劍譜》中的七十二路辟邪劍法威震江湖,東方不敗憑著練成了《葵花寶典》中的武功號稱“天下第一”。由此可《葵花寶典》神功深不可測,威力巨大。這位創立寶典的大高手的武功比林遠圖與東方不敗要高得多,那他當時定能稱雄武林,獨步天下。可是,如此武功蓋世的高人卻為什麼要到皇宮中去當太監呢?這恐怕是他的野心在作祟。

這位高手,在創立《葵花寶典》之後,練成了這天下無敵的武功,在江湖上他已處於惟我獨尊之勢,他的野心恐怕不只是要稱霸江湖。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分析左冷禪的野心時認為,左冷禪在合併五嶽劍派之後,會繼續採取措施以達到他統一江湖,號令天下武林之士的目的,“那時候只怕他想做皇帝了,做了皇帝之後,又想長生不老,萬壽無疆!這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古以來,皆是如此。英雄豪傑之士,絕少有人能逃得過這‘權位’的關口。”

《笑傲江湖》中所寫的人物都是“英雄豪傑之士”,這位高手是《笑傲江湖》中武功最高的人,他自然是大英雄、大豪傑。恐怕他也逃不過這“權位”的關口。他入宮當太監很可能是為了篡奪統治天下的大權!在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中,宦官當政的時代是非常多的,宦官篡奪權力的現象也是十分普遍。像唐朝的李輔國.明朝的魏忠賢等等,無一不是宦官弄權,把持朝政,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他們來決定。

至於這位《花寶典》創立者為什麼沒有做皇帝?這是因為,一方面,中國歷史上雖然宦官當政現象屢見不鮮,但宦官稱帝之事卻沒有一件。武俠世界是一個正義永遠戰勝邪惡的世界。小說的作者金庸先生自然不敢寫、不願寫也不必寫這類事情了。另一方面,還因為“幹辦這些大事,那也不是全憑武功。”即便一個人武功再高,僅憑自身就想奪得統治天下的大權,這是不可能的。東方不敗武功“天下第一”,可最終還不是死在任我行、向問天、令狐沖和任盈盈四人圍攻之下。風清揚就曾自傷身世的說過:“世上最厲害的招數,不在武功之中,而是陰謀詭計,機關陷阱。倘若落入了別人巧妙安排的陷阱.憑你多高明的武功招數,那也全然用不著了……”。再厲害的武功是敵不過高深的智謀的。

金庸武俠小說中大部分是有歷史背景,而《笑傲江湖》卻是金庸作品中惟一一部沒有歷史背景的長篇小說。在《笑傲江湖》後記中金庸先生解釋道:“因為想寫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所以本書沒有歷史背景,這表示,類似的情景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儘管如此,《笑傲江湖》仍有很多跡象表明,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大約是明朝時期。例如在《笑傲江湖》四十章中任盈盈以日月神教教主身份送還給武當派掌門沖虛道長的禮物。這份禮物是一柄武當派祖師張三丰用過的“真武劍”和張三丰手書的《太極拳經》。“真武劍”和《太極拳經》是在八十年前被日月神教幾名長老從武當派手中奪去,那時的武當派祖師張三丰已死多年。

關於歷史上張三丰生活的時期,《明史》中記載張三丰大約是生在元朝,卒於明朝。也有人認為張三丰大約是生活在南宋末年和元朝時期。元朝在中國歷史上的時間十分短暫。從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時算起,到1368年明朝建立,這期間總共只有97年的歷史。就算張三丰是南宋末年與元朝時期的人,在他死後多年之後,日月神教才奪走了“真武劍”和《太極拳經》,又到了八十多年後,日月神教才把這兩件物品歸還給武當派。《笑傲江湖》中沒有出現任何與清朝相關的事物,由此可知,《笑傲江湖》故事的歷史背景就是發生在明朝時期。

在小說的第三十五章中林平之說起其曾祖以前做過和尚時,“嶽靈珊道:‘英雄豪傑,少年時做過和尚,也不是沒有的。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小時候便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再例如,小說中被正派人士所痛恨的魔教,它的大名全稱是日月神教。這日月神教”中“日”、“月”兩字恰恰是明朝的“明”字拆解出來的。這是不能簡單的用“巧合”兩字來說明的。

當然,探討《笑傲江湖》具體歷史背景是在歷史上的什麼時期,這對於虛構的武俠小說來說是沒有多大意義的,但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是明朝的宦官與宦官弄權現象對金庸先生創作《笑傲江湖》有著重要的借鑑和啟示意義。

《笑傲江湖》中《葵花寶典》命名就與明朝的宦官有關。據《明史·輿服志》記載:“洪武三年諭宰臣,內使監未有職名者,當別制冠,以別監官。禮部奏定,內使監凡遇朝會,依品具朝服、公服行禮。其常服,葵花胸背團領衫,不拘顏色;烏紗帽;犀角帶。”鄭雷先生據此曾著文指出:“葵花是明代內監的衣飾紋樣,‘寶典’既為皇宮中一位宦官所著,則名以‘葵花’,正如文士以齋館名或別號名其文集,自屬底面相稱。”由於《葵花寶典》是由太監所創,那麼這部武學秘籍也深深地打上了具有太監特徵的烙印!它其中的武功也具有這樣的特徵,“欲練神功,引刀自宮”就是對這種特徵的集中概括。

“欲練神功,引刀自宮”這是修煉《葵花寶典》的先決條件,也《葵花寶典》比任何武功都厲害之處,更是《葵花寶典》的邪門之處。福建林家的曾祖林遠圖曾在《辟邪劍譜》中鄭重告誡修煉者,“這門劍法太過陰損毒辣,修習者必會斷子絕孫。”在武俠小說中,一部能使一個普通人在短期內成為一個武林高手的武學秘籍是武俠小說的基本特徵之一。

眾多江湖豪傑對一本武學秘籍的爭奪,這在很多武俠小說中經常出現,而獨獨金庸在《笑傲江湖》中虛構的《葵花寶典》是所有武俠小說中最陰損毒辣的一部武學秘籍,是任何武俠小說中的武學秘籍所不能相比的,很少有哪一部武俠小說中的武學秘籍要讓練功者“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金庸先生為什麼會在《笑傲江湖》這部武俠小說中虛構了一部這樣陰損邪門的武學秘籍呢?小說家金庸為什麼要讓修煉《葵花寶典》的人,變成一個不男不女像太監一樣的人呢?

金庸在《笑傲江湖》後記中說:“這部小說通過書中一些人物,企圖刻畫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這個“若干普遍現象”其實主要指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醜惡現象。宦官與宦官弄權現象是“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之一,中國三千多年的政治中最黑暗的時期往往就是宦官弄權時期。明朝的宦官弄權現象更是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最醜惡、最黑暗的現象。

因此,在這部沒有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中,總是若隱若現出具有明朝特徵的事物。《葵花寶典》練習者成了具有太監特徵的不男不女之人。它的創立者在“自宮”之後為了滿足自己的權力慾望,乾脆直接到皇宮中當了太監,去篡奪權力。這些都不是金庸憑空捏造,而是根據其對歷史上明朝的宦官與宦官弄權現象的深刻理解來虛構這部武學秘籍《葵花寶典》。

金庸讓那些心中充滿著強烈的權力慾望的貪婪之人去修煉這要“引刀自宮”陰損無比的《葵花寶典》,這是金庸對這些貪婪之人的辛辣諷刺.也是金庸先生的高明之處。《葵花寶典》是貫穿整部小說的懸念與核心,金庸先生對《葵花寶典》成功刻畫,這也是他能成功地創作《笑傲江湖》這部偉大著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江湖世界中,人類社會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被簡化為正邪善惡之爭,鬥爭的形式也被還原為最原始的生死搏鬥,而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則是雙方各自武功的高低。”一部記載著有非常高深武功的武學秘籍對於江湖中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人要在這血雨腥風的江湖中生存下來,第一個先決條件就是要擁有一身絕世的武功。江湖人物不斷地練武習武,就是要使自己武藝超群。而《葵花寶典》就是一部能讓一個小人物變成絕世高手的武學秘籍。誰學會了《葵花寶典》誰的武功就會最高,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就可以雄霸武林.成為“天下第一”,甚至可以“千秋萬載,一統江湖”。所以,江湖世界中的眾多人物都想將《葵花寶典》奪到手。

一代武學宗匠餘滄海為了爭奪《辟邪劍譜》率領青城派,佈下天羅地網,一舉滅了福威鏢局滿門,這是“豪奪”;人所共仰的“君子劍”嶽不群為了爭奪《辟邪劍譜》,深謀遠慮,機關算盡,先派弟子到福建打探消息,再收林平之為徒,將自己的女兒嶽靈珊嫁給林平之,得到劍譜後,將偷劍譜的罪名栽贓給自己的大徒弟令狐沖,這是“巧取”;五嶽劍派盟主嵩山派掌門左冷禪為了爭剖辟邪劍譜既“巧取”又“豪奪”,佈下長遠而周密的計劃,施展出各種各樣的陰謀詭計。江湖中的三、四流人物像仇松年、遊迅、西寶和尚這類人更是不顧一切地爭奪《辟邪劍譜》。

不顧一切的奪取權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況,過去幾千年是這樣,今後幾千年恐怕仍會是這樣。任我行、東方不敗、嶽不群、左冷禪這些人,在我設想時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問天、方證大師、沖虛道人、定閒師太、莫大先生、餘滄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這種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個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別的國家中也都有。對《葵花寶典》爭奪就是對權力的爭奪,《葵花寶典》這部江湖世界中的最高武學寶典,就象徵著現實世界中的最高的權力。

在《笑傲江湖》中真正練成《葵花寶典》武功的人除了寶典的創立者前朝皇宮中的一位太監與福威鏢局創辦人林遠圖之外,只有東方不敗、嶽不群和林平之三人。左冷禪與勞德諾所練的是被嶽不群篡改過的假《辟邪劍譜》,東方不敗練成了《葵花寶典》,篡奪了日月神教教主之位,成為武功“天下第一”之人,可是他卻變成了不男不女、不人不妖的怪物。嶽不群與林平之都練成了《辟邪劍譜》的武功一個做了五嶽派的掌門一個報了父母大仇,可是他們都完全喪失了人性,性子變得非常的暴躁,一個把自己的唯一女兒當作自己的一顆棋子,隨意擺佈,葬送女兒的幸福。一個把自己忠誠的妻子殘忍的殺死。無論是東方不敗、嶽不群還是林平之,他們都是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貪慾而“自宮”練武“`自宮”使他們由正常人變成不男不女的怪物。他們割捨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身體更是把自己人性中殘存的最後一點良知給拋棄掉。

“自宮”象徵著喪失人性,《葵花寶典》象徵著權力,而這些《葵花寶典》練習者都是為了奪取權力而喪失人性的,《葵花寶典》使練習它的人喪失了人性,這說明了權力對人的心靈的毒害,人性中醜惡的一面對人本身的戕害。

金庸《笑傲江湖》後記中寫到“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長期的價值。”金庸成功的刻畫了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這類人物形象,展示了這類人在追逐權力滿足自身權力慾望中逐步喪失人性的過程,這正體現了了權力對人的心靈的毒害。“那些熱衷於權力的人,受到心中權力慾的驅策,身不由己,去做許許多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其實都是很可憐的。”東方不敗、嶽不群、林平之等這些人正是毀滅於自己的貪慾之中,毀滅於人性中最醜惡之處。

金庸小說雖然寫的是虛幻的武林世界,卻寫出了真切的現實人生,寫出了真實豐富的人性,顯示了作者獨立的犀利的批判的眼光。《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最富有思想性、哲理性的作品,是金庸先生用武俠小說這種形式來表現“中國三千多年來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現象”。從江湖世界中,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往往能學到很多東西,這也是武俠的魅力之一,讀者在與自己沒有實際利益衝突下,去認識人性,認識社會,分清什麼是真、善、美、假、惡、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