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咸阳淳化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

淳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共有贫困村9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615户27425人。近年来,淳化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积极探索“四有”兴产业、“四通”强基础、“四扶”增动力等新举措,打出精准脱贫“组合拳”。

兴产业 鼓起贫困群众“钱袋子”

淳化县城关街道办辛店村贫困户赵军军,全家5口人,母亲年迈,妻子瘫痪在床,两个孩子上学,仅靠种植13亩小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很艰难。

自从淳化天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城关街道办以来,赵军军将家里的5亩土地流转给了公司,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费2500元。同时,他还被该公司聘请为苹果示范基地管理人员,每个月有固定收入2400元。赵军军说,去年,他还种了3亩花椒,估计明年就能有收入,现在他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年底就可以脱贫了。

近年来,淳化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按照“县有主导产业、镇有产业基地、村有集体经济、户有致富项目”的“四有”目标,发展大产业,培育新业态,不断夯实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

立足县情实际,淳化县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全县农家乐达到245户,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亿元。

同时,淳化县坚持把建设培育农业示范基地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全县目前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1个,其中咀头红提葡萄示范园、卜家设施蔬菜示范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该县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95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全覆盖。该县还坚持长短产业结合,因户因人落实脱贫项目,今年一季度,淳化县共兑付产业直补资金856.74万元,实现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

强基础 温暖贫困群众“心窝子”

淳化县铁王镇北塬村村民袁野,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前几年,他带领村民发展起了大棚蔬菜产业,但由于交通不便,客商来得少,部分客商对大棚蔬菜进行压价,致使全村增产不增收。

“自从政府把路修成了8米宽的水泥路后,我们的大棚蔬菜销路也宽了!”袁野说,因为路通了,大棚蔬菜的运输成本降低了,村里来的客商多了起来,他们村再也没有出现过客商压价的现象。

要致富,先修路。淳化县始终坚持把硬件设施达标作为贫困县“摘帽”、贫困村退出、贫困户脱贫的先决条件,紧紧围绕“通路、通水、通电、通信”的“四通”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和淳化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淳化县抢抓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的机遇,累计投入资金13.56亿元,改建县、镇公路366.07公里,新修通村水泥路275.21公里,新修94个贫困村村内道路181.85公里,打通了县内交通“大动脉”。

目前,淳化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人口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淳化县还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解决群众看电视难题,实现了86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线电视服务全覆盖。同时,围绕“保障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可靠供电”的目标,全县先后新建改造高低压线路127.3公里,完成14个易地移民搬迁户社区通电工程,实现动力电贫困村全覆盖。

增动力 挺起贫困群众“腰杆子”

去年以来,淳化县始终坚持把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动力,扎实开展以“扶心、扶志、扶智、扶技”为主要内容的“四扶”行动,通过党组织“领”、机关干部“帮”、农村党员“带”等办法,精准实施“思想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以“扶心”增强贫困群众的主体意识,淳化县组建了“八个一批”政策宣传队进村入户讲解扶贫政策;以“扶志”增强贫困群众的实干精神,大力开展突出教育引导、严格规范约束、注重村民自治、深化文明创建、开展公益救助、强化司法保障等扶志“六法”等,目前全县共开展道德评议277场次,先后评议出正面典型305人、反面典型82人。同时,该县创新设立了“脱贫攻坚巡回法庭”,审理扶贫领域案件5起,依法调处农村矛盾纠纷26件。

淳化县坚持以培训学习为抓手,全面推行惠民政策、优良家风、文明创建活动全覆盖;以“扶技”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全县目前共完成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525人。此外,淳化县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918人,确保了有就业意愿且有就业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