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富豪:張子強伏法紀實(六)

大富豪:張子強伏法紀實(六)

1月12日,公安部刑偵局張副局長向專案組介紹了情況後,“9810大案”指揮部正式開始運作。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夥犯罪分子的背景資料,

朱明健副廳長緊急約見了香港警方。香港警方對於打擊“大富豪”犯罪集團給予了高度的合作。第二天,他們就派出高級警官來到省公安廳。

1998年1月14日,粵港警方高級官員第一次在廣東省公安廳會晤。

通過會晤得知,張子強及其同夥,是一個在香港警方留下無數案底的職業犯罪集團。

張子強祖籍廣西玉林市,1955年4月7日出生,4歲那年隨家人來到香港。

張子強的父親是兩手空空隨著當時的“逃港潮”逃到香港的。到香港後既沒錢,也無一技之長,為了全家餬口,憑著在家鄉對中草藥的一點知識,在香港油麻地的廟街開了一個小小的“涼茶鋪”。

這裡有必要說一說當年香港的油麻地和什麼是廣東人的涼茶鋪。因為,這對於後來張子強的成長有著一個“雞蛋與溫度的關係”,即成長環境與經濟條件影響了張子強的人生觀,使他很小就進入了對抗社會,以破壞的手段來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直到走入極端,而付出生命的代價。

香港人和凡是到過香港的人沒有不知道油麻地的。如今香港油麻地和旺角一帶,是香港九龍半島最為繁華的地段之一。這裡的地價恐怕是全世界最貴的,據說身價不在數千萬之上,你很難在油麻地擁有一套住房。這裡已經不是“寸土寸金”的概念,而是“地憑人貴”,就是說住在油麻地是一種富有身份的象徵。

而四五十年代住在油麻地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不過那時和現在恰好相反。當時的油麻地比現在小得多。現在的油麻地由於經濟的槓桿作用,大部分都是後來填海擴大的。當時的油麻地很小,離海灘不遠,一些地方只是海邊的荒地,只有一些低矮的建築,有點像後來的棚戶區。住在這兒的不是窮人,就是一些三教九流,是滋生黑社會的地方,這裡當年常常發生一些黑社會的火拼。

張子強在這樣一個地方長大,決定了他的人生走向。

那麼,當年張子強的父親在油麻地廟街開的又是怎樣的一個“涼茶鋪”呢?

廟街地處油麻地的最南端,是油麻地與尖沙咀的分界處。張子強父親開的“涼茶鋪”與中國北方的茶樓、茶館完全不同,過去北京和上海的茶樓、茶館是有錢人去消遣的地方,有些茶樓還與戲院連在一起。去茶樓、茶館就是去品茶、聽戲、會朋友。“涼茶鋪”與現在風靡全國的廣東式茶樓也不同。北方人去茶樓是為了品茶,而廣東人去茶樓無論早茶、午茶、夜茶,重點都是品點心。而張子強父親開的“涼茶鋪”有點像北京街頭的“大碗茶”,所不同的是北京的“大碗茶”是供大眾解渴的,而張子強父親開的這種“涼茶鋪”卻和我前面所說的“糖水品”一樣,是為了解熱消暑的。區別在於,“涼茶鋪”比“糖水店”更大眾化,價錢更便宜。

廣東,尤其是沿海地區,由於地處北迴歸線上,氣候炎熱又潮溼,人們覺得自己身上的“熱氣”不容易散發,因此,民間就流傳著找一些清熱解毒的植物,也就是一些中草藥,將其熬成汁,喝下解除“熱氣”,稱為涼茶。這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歷史。廣東的“涼茶”有著廣泛民間消費基礎,幾乎是有廣東人的地方就有這樣的“涼茶鋪”。

張子強父親帶著妻兒逃到香港後,為了生存,憑著自己在家鄉的一點中草藥知識,就在油麻地的廟街開了這樣一間簡陋的“涼茶鋪”。這樣的“涼茶鋪”不可能有太高的利潤,所以,張子強父親的“涼茶鋪”開了多年也只能維持生計而已。

張子強就是在這樣一個三教九流的外界環境和拮据的家庭經濟環境下長大的。他小學還沒讀完便無心上學,終日流連在“涼茶鋪”周圍,與街童玩耍、打架。油麻地環境複雜,三教九流混雜,慢慢地張子強就與街頭惡棍和黑社會成員交往,“賊性”開始在意識中萌芽。

他先在父親的“涼茶鋪”做幫手,後來父親見他不學好又把他送到一間洋服店,也就是專做西裝的裁縫店當學徒。但是父親的良苦用心和拳頭,都沒有把張子強引上正道。早年張子強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是嚴厲的,以至今天在看守所裡的張子強還經常回憶起父親當年怎樣打他。但只靠打罵的簡單教育方法,不僅沒有使張子強回心轉意,反而使他對父親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至今在看守所裡張子強還說,他對父親沒有什麼感情。

張子強開始涉入黑社會,並自立小頭目。他12歲就開始進警察局,16歲第一次坐牢,在香港作案無數,多次被抓,在警方留下了厚厚的記錄。後來張子強在看守所與預審員和管教幹部都談到過,他以自我欣賞的自白方式回顧了自己走過的路。

成年以後的張子強,儘管他結婚、成家、生子,但並沒有“金盆洗手”,所犯案件反而逐步升級,終於幹下了多宗轟動香港的大案,後來幾乎成了香港家喻戶曉的人物。

為了進一步瞭解張子強和張子強案件,我去香港進行實地採訪。

大富豪:張子強伏法紀實(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