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踩著點到達公司的 jam 拿著杯子去接了杯水,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打開了電腦。

然後開始給今天找點兒活兒做。

Jam 畢業就在開始做諮詢,最近才跳槽到一家互聯網頭部企業當戰略分析師。這是他從諮詢公司跳槽到集團戰略投資部的第二個月,他已經適應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日常。

從乙方翻身成為甲方的日子看起來挺輕鬆,沒有客戶以郵件轟炸的形式把 Jam 的時間塞滿,他需要去給自己計劃時間——

跟高管團隊開會了解業務,梳理未來業務的戰略,幫助公司做決策;

跟業務團隊的老大溝通,落地在老闆面前 Present 的每一張PPT;

或者回歸到辦公桌前,去看看競對友商最近的動態,思考公司長期業務拓展方向;

……

用 Jam 的話說,在戰投部的每一天都是“非典型“的一天。

1

雖然現在在招聘網站隨手一翻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分析師招聘貼,但並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開設戰略分析部門的能力和意識。

互聯網公司成長有兩條路徑:一條是自然增長,不停做業務加強實力;另一條是進行戰略合併,通過投資不同公司開拓市場,為自己帶來新的機遇。而這則需要長期戰略佈局。

戰略分析在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部門裡職能都不大一樣,主要是分析和研究業務的戰略、商業機會以及競爭對手動向。越是巨型互聯網公司越偏好於設立此職位。如果是在集團層級的戰投部,戰略分析師就像雷達和頻譜儀,尋求新的戰略投資機會,支持公司的發展需要。

如果公司創始人核心創始人主要都是做業務出身,那麼當公司需要時,他們可能會非常重視戰略投資部。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像前騰訊京東戰略分析師李東成在他離開之後也寫到:

戰投部是互聯網企業感知、緊跟市場變化的重要輔助角色。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戰略的重要地位也讓戰略分析師有了足夠的驕傲感和成就感,而相較於第三方諮詢公司,互聯網公司的戰略分析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互聯網公司裡,戰略分析師工作沒有嚴苛的時間表,也沒有具體到數字的KPI。Jam 說,他覺得自己要有主人翁精神,每一個戰略的落地,也許真的能去影響部門或者公司的發展。

戰略分析師最適合的人選大都來自於諮詢公司及財務顧問。

公司對於戰略分析師的崗位薪酬也毫不吝嗇,百度分析師的薪酬在1.5W-3W,京東給出的薪酬在1.5W-2W。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但是在知乎“如何看待如何看待互聯網公司的戰略分析/商業分析崗位?”的回答下也有人說戰略分析師天花板很低,很難進入公司的核心管理層。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另一邊也有人提到鵝廠高管大佬們的諮詢背景。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從網上找到的其中兩位大佬的簡歷中,不難看出,他們都是戰略分析師中的佼佼者。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2

在網上曾經有人就繼續做諮詢師還是做戰略分析師的問題開貼尋求意見,大多數人的回答是,去做戰略分析師。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Linda 在諮詢公司工作了3年,身邊的朋友逐漸跳槽到互聯網或者投行,她說,每天的感覺就是自己在原地踏步。

京東、網易、騰訊等互聯網頭部企業戰略分析師崗位逐漸成為畢業生追逐的優質崗位,進入這些企業做戰投,並不比進入四大諮詢簡單。但諮詢行業對於年輕人還沒有失去它的價值。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Linda還記得自己為什麼選擇做諮詢。剛畢業時,她的興趣點就像大學裡學習的商業知識一樣,很雜很亂,在誤打誤撞中她做了一份諮詢實習,臨近畢業順理成章拿到了 Return offer。

她並不後悔這個決定。作為一個光有邏輯、啥都不懂的小萌新,她可以與國企高管在同一個辦公室裡開會,可以影響比自己大30歲的人做決定,這一切讓她覺得很新鮮。

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專業諮詢服務的高門檻也限制住了顧問們的視線,工作中的的很多事情會慢慢消磨掉開始時的好感。

Linda 做諮詢的時候,約不到她的時間總比能約到的時間多的多。對不起下一次吧,已經成了她的口頭禪。每當別人談論起工作生活協調時,她總是想“我沒有生活,只有工作。”

工作的時間像是有鞭子在抽著我不停的往前跑。”Linda 用這句話總結了她的諮詢生涯。更令她難過的是,作為過程導向的工作,只要你的分析報告格式漂亮,PPT 做得完美無瑕,誰又在意你的結果呢。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不同於 Linda 的是,Jam 並不把諮詢公司作為跳板,在他看來,決定選擇的是你的職業生涯的偏好 。諮詢是一份薪水豐厚、體面的工作,滿足很多人的需求,只不過他更在乎工作成長空間的天花板高度,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成長機會。

工作到第三年,他開始發現諮詢已經很難讓他興奮起來。

一次,給一個連年虧損的國企做諮詢服務,整個團隊忙碌了很長時間,進行市場調研供需分析,熬夜做好paperwork。幾個星期的努力讓這支團隊充滿了信心。可是有很多事情是無能為力的。

“方案都很合理,但是能不能不關業務,也盡力不虧損呢?”客戶坐在會議桌前,看著 PPT 一臉苦笑的說出這番話時,Jam 的心也是苦澀的。無論是開發新產品還是關閉工廠尋求新的建廠地點,對於國有企業,需要考慮的事都很多,並不能僅憑商業邏輯做決策。

從諮詢公司到鵝廠戰投部:BAT也在搶的“斯文人”

讓 Linda 覺得看不到成長點的原因相似,諮詢服務的客戶大多是這種成長較慢的傳統國企,身處行業的下行週期,諮詢公司的建議很難根本解決他們所存在的問題;這些處於下行期的行業對於諮詢人來講也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沒有興趣可言。另外國企風格死板,謹言慎行,很多東西都要由領導批准,決策流程複雜,從決策到落地都很慢,給他們做諮詢時總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而提到戰略、提到業務和企業的發展,能更加讓諮詢師們興奮的戰場,大多在最前沿的行業、勢頭最猛的行業,這也是為什麼,諮詢師們會在清晰的發展路徑上中途“出軌”,選擇跳槽到互聯網公司中去做戰略分析師。

互聯網公司成長比較快,學習機會多,可以作為甲方落地公司項目,這都是諮詢公司所無法給予的優勢。也讓越來越多諮詢人對戰略分析師這個崗位飽含青睞。

遠離了諮詢服務是精英外企範的客戶,諮詢師好像找到了更有趣的環境。

半年前還每天活在巨大壓力下的 Jam,感覺在互聯網的年輕務實快節奏輕鬆的氛圍獲得了重生,“不用再經理總裁的叫,同學老師就可以涵蓋整個部門。大家對於辦公室政治沒追求,都只想把業務做好。”

3

如果說在東方廣場、國貿、金融街的寫字樓裡,年輕人打著領帶、梳著油頭是一種21世紀以來的商界光環形象,那麼在互聯網公司裡踢著拖鞋、戴著鴨舌帽開會可能也算一種新的“性感”。

今天是互聯網革命,BAT到那一群西裝革履的“斯文人”中去搶人,未來不知道又會有哪個行業如獨角獸般崛起,姿態比今昔互聯網更加野蠻瘋狂。

年輕人在這中間像撿天上飄下來的雪花碎片一樣希望逮住某個機會,企業或苟延殘喘或殺出重圍,北上廣深的金融街們像當年的華爾街一樣充滿血腥味。

你會為此緊張害怕嗎?我不。

我更怕路上的人都往一個方向奔跑,街上行人都喊一樣的口號。

風起雲湧的凌亂和混沌,也許正是每一個人都在細細尋找自己聽到的那一把微弱的聲音,正不顧一切地往所屬之處飛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