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肉丸胡辣湯起源於什麼時候,有著怎樣的歷史?

浩罡


在西安關於特色小吃,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特色小吃都分回民做法(清真)和漢民做法兩種。

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羊肉泡饃就是回民做法,漢民吃的就是葫蘆頭,同樣有歷史淵源。漢民做的肉夾饃享譽中外,而回民則是臘牛肉夾饃,各有特色。

而說到胡辣湯,也有回民做法的肉丸胡辣湯和以河南為代表的胡辣湯。

這裡根據提問,重點介紹回民清真小吃肉丸胡辣湯。主料以牛肉製成的肉丸、白菜、胡蘿蔔、土豆等(不同季節不同商家配料略微有不同),然後用澱粉、五香粉、鹽、料酒、牛骨髓湯熬製而成(具體配料和實際做法肯定會有不同,屬於各家秘方了)。

像我們西安本地生本地長的孩子,從小都喝。會吃的人一般都會配個坨坨饃(現在是白吉餅),掰碎泡在湯裡,順著碗沿往碗中心吃,吃到最後不留一口湯,不會吃的就提前撈乾淨了肉丸和自己愛吃的菜,最後剩下小半碗湯。

提問西安肉丸胡辣湯起源於什麼時候,這個還真說不清道不明,不過應該是受了河南胡辣湯的一定影響,這是可以肯定的。西安的回民極擅改良,因為在飲食上與漢民有本質區別(不食豬肉),故而很多在漢民中受歡迎的美食,回民也會加工改良。

而肉丸胡辣湯無疑是改良非常成功的。在調料上放棄了河南胡辣湯的酸味,改用了西北人更偏愛的鹹味,配以羊肉湯或牛肉湯熬製。同時放棄了河南胡辣湯的肉丁,改用了牛肉丸子,這一點深刻西安人的喜愛。再加上各種輔料蔬菜,看起來非常有賣相,熬製到位的肉丸胡辣湯用勺子舀一勺起來,晶瑩剔透。

我個人偏愛劉老虎家的肉丸胡辣湯,不過以前的那位中年大叔已經不掌勺了,現在應該是由兒女經營,味道尚可,總覺得沒有以前的味道好了。

地址:蓮湖區從新巷12號。

其他朋友有好吃的胡辣湯也可以評論推薦給來西安旅遊的朋友們。(不過估計外地人一次兩次是吃不慣的)


西一安鮮


記得“珍珠翡翠白玉湯”嗎?

記說皇帝回宮後再也喝不下去,就命御廚進行改良,而且立馬就要,一個來自藍田的御廚被定名負責。伴君如伴虎,說錯話、做錯事,就是飯菜不對味,也可能腦袋搬家,藍田廚師看著一頭霧水,一勺澱粉,半勺花椒,半勺自制的油潑辣子,還有前一天剩的肉丸,往“珍珠翡翠白玉湯”裡面一半,小太監端上,自己跟著就進了御宴宮,皇上嚐了幾口,閉上眼睛,無贊無責,也沒有吩咐給其他人人品嚐。

收拾收拾後,藍田廚師虛驚一場,感覺都有點虛脫了,索性把皇上剩下的小半碗喝個精光,驚奇發現口感、味道都不錯,就把做的方法流傳了後人。

自那以後,皇上再也沒提過“珍珠翡翠白玉湯”,也沒有讓藍田廚師再做一次,後據野史記載:皇上看出來了這碗湯的名堂,也明白“珍珠翡翠白玉湯”只有在乞討時才會感覺到美味,那感覺再也找不回來了,自己都找不回那感覺,別人就別提了,所以就再也沒點過這道湯。

宮裡不香民間香,話說藍田御廚的後人後來流落西邊蠻夷之際,全靠買這碗湯度日,至於為什麼叫胡辣湯,據說,這後人在燒第一鍋時也問過自己的先輩,只顧說話,先輩提醒:攪,攪,糊啦!糊啦!而得名;

另有一說,御廚後人到了蠻夷之地,沒有了花椒,卻發現當地人常用的一種:胡椒,chang後感覺比花椒好,就用上胡椒,濃厚的胡椒非味,也就被稱為:糊辣湯,加上肉丸,變成了當地人的美味,後來不斷遷徙到古長安,並在坊間流傳,至今風靡全西安。


一路飛花


西安的胡辣湯起源於古老的絲綢之路時代,歷史悠久了,現在的回民坊上地區在絲綢之路時期是一個貿易集散地,為東西方物資交流及文化交流做了歷史貢獻,因戰爭為主要因素的歷代多種原因,該地區早期是多民族集聚區,不僅只有回民,胡辣湯就是那時候由回民帶來的一種早期食品,現在的胡辣湯已經改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