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哭窮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劉國東


父母對孩子哭窮,表面看都是父母的一片苦心,是為了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但其實殊不知,

這良心用苦的背後,可能會帶來弄巧反拙的後果。

窮與富,哪怕僅僅指代物質上的區別,本身也不存在非常絕對的標準,有人覺得月入10000也成月光族,有人月入3000,但也覺得平平淡淡是另一種真實,所以,數字上的窮與富,並不是絕對的,這更看重你的內心感受。

所以,你是如何看待財富的,如何給孩子構建一套金錢觀,在本質上也決定了你教育孩子的方式。

當然了,如果家庭情況是真實的不容易,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這個是不需要哭窮孩子都能感受得到的,孩子也當然不會任性要求你購買過分的要求,但身為父母,無論如何,即使再苦再累,對於孩子內心極度渴望的禮物,還是要想盡辦法滿足一次的,因為對孩子而言,這可能會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成為一股力量促進他發奮努力,以後出人頭地為家爭光。

對於家庭條件優越的父母而言,很少會跟孩子哭窮,因為財富是顯而易見的,父母的消費啊,傢俱啊,都是外顯的財富,你哭窮,孩子也不會信。所以,也不存在這類哭窮的問題,反而是需要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防止過度揮霍,任性消費。

真正會使用“哭窮”這種教育方式的,可能是那種歷經千辛萬苦才過上好日子,深切感受過掙錢是多麼的不容易的父母,因為他們的初心是想防止孩子大手大腳消費以免坐吃山空。

這種把得之不易的錢財看成非常緊張,以至於忽視了孩子內心真正的需求的“哭窮”,可能會害了孩子。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媽媽不再愛自己的錯覺。 如果孩子處於叛逆期,還可能會引發一些異常的舉動來宣洩自己心中的不滿,以此來反抗家長的權威和控制。

無論家庭條件是好是壞,真誠告訴孩子真實情況,總比人前一套人後一套要好得多。金錢是中性的,如何教育和影響你的孩子,才是做父母最應該修煉的智慧。


超級爸爸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李娜(頭條號 愛孩子的李老師):


李 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高級家庭教育導師,正面管教家長課高級導師;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十餘年,全國進行線上、線下數百場家庭教育講座,讓數萬家庭受益。

能對孩子哭窮的,一般是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家裡經濟真的不佳,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家長多數會愁眉苦臉,內疚情緒嚴重的告訴孩子“這個我們不能買,因為媽媽或咱家現在沒有錢,等有錢啦,媽媽一定第一時間就買給你好嗎?”會以這種商量和虧欠的語氣表述給孩子聽。

情緒的感染是真實的,孩子也能深深的感受到家長的無奈,即便孩子真的想要,他會自己暗下決心:將來我一定自己掙錢來買這個。一般我們也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孩子,可能就是這一個小小的觸動,讓孩子有了拼博向上的動力和目標。當他們成年後,多數會有所成就。

第二種情況:一般是家長不想給孩子買什麼,因為家裡有,因為家長認為不重要,因為那個不是家長想要的,因為孩子是無理取鬧等等,總之就是以各種理由藉口來阻止孩子的這種索要。

一般家長都會用心平氣和或是嚴肅嚴厲的語氣說:“媽媽沒錢啦,媽媽沒帶錢,媽媽錢花完了等。”會以這種欺哄的語氣和孩子交流。但孩子真的會信嘛?不會的。他們會哭著說:“媽媽騙人,媽媽說謊,媽媽是大壞蛋,你就不想給我買等等”。孩子會對媽媽產生怨恨,從而埋下對媽媽不滿的情緒。

從此孩子會再想辦法讓家長花更多的錢,達到報復的作用。所以有些孩子花錢是不會產生心疼感,有時會有一種快意感。

所以對孩子哭窮,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卻為以後埋下更多的隱患,正確的解決辦法是說明真實原因,即便孩子會哭鬧不聽,也不要以哭窮撒謊的方式來解決一時的需求。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父母經常對著孩子哭窮,對孩子的幼小的心靈影響肯定是非常大的。父母對孩子哭窮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孩子勤儉節約,但是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我們來看看這樣做對孩子有什麼危害?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去?

危害

1、讓孩子壓抑自己的正常需求,當父母一次次的告知孩子掙錢不容易自己家裡沒錢後,孩子會變的“懂事”不再問父母要錢買東西,以至於以後想要學習的東西和有用的東西都不敢向父母要錢去買。

2、讓孩子變得摳門從而影響的他的交際,孩子總是揹負著家裡沒錢的概念,每花一分錢都覺得對不起父母,他捨得拿自己好不容易買的東西分享給小夥伴嗎?答案肯定是不會的,久而久之周圍的小夥伴也許都會不跟他玩了。

3、讓孩子變得自卑,因為家長的哭窮,會讓孩子覺得低人一等,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這樣的心理也許會影響他的一生。

雖然我們不主張養孩子鋪張浪費,有求必應,但是我們要適當的滿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在童年滿足了孩子那些方面,孩子未來在那些方面就會流動而不執著,有自由去體驗更高級的需求層次”。所以以為哭窮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法,我們想控制孩子亂花錢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

1、適當的把家裡的經濟大權交給孩子打理,每天孩子負責家裡的開支,時間久了就能感受到節約的重要。

2、讓孩子學會理財

3、買東西要有選擇性,選擇性價比合適而且最為需要的。比如孩子想要買好幾個東西,可以羅列出來,分析每個東西的價格和用處,從而選出最為需要的,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減少亂花錢的機會。


幫媽媽育兒


我們小時候,不需要父母哭窮,我們就知道自家有多窮。所以真正的貧窮,對孩子的成長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因為本來就窮,這是現實,我們可以接受自己來自於窮苦人家。

現在很多父母可能會和孩子說,我們家沒有多少錢,你不能見一樣就喜歡一樣,沒有那麼多錢給你買回家。
如果用這種方式拒絕孩子的無理要求,我覺得這個方法是可行的。不行在哪裡呢?你會注意就會發現,那些一邊說沒有錢給孩子買玩具,又一邊滿足孩子的要求,這種情況,我就認為他們是在孩子面前哭窮。


這樣的哭窮,對孩子沒有一點點的作用,他只會認為父母在逗她玩,只要堅持,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到手。

另外一種哭窮,明明家庭條件還不錯,但是孩子不管想要什麼都不給,不管是正當的要求,還是看到喜歡的東西,父母通通的一概不允許,有時候還會說窮養的孩子更有能力。
我前面說了,如果家庭真的窮苦,孩子是不會為難父母的,要不怎麼會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

就是這種本來日子過得還不錯的,故意什麼都不滿足孩子的要求來對待他們,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挫,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的心裡,若有若無都可以。

因為他們會發現別的孩子和自己完全不一樣,別的孩子都可以通過父母,得到自己非常喜歡的禮物,而自己,不管多麼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承諾。

長期這樣,很容易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可能不會給父母提什麼要求,自己也越來越沉默,性格也越來越孤僻,不喜歡交朋友,有可能因為性格交不了朋友。
這些都拜父母所賜,因為父母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把他們逼成一個沉默寡言的人。


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正常要求時,他要的東西對他又很有紀念意義,哪怕真的很窮,家長都要滿足他們一次,這一次的獲得,他們一定會銘記於心永遠感恩父母對自己的付出和愛。當然,如果你沒有滿足他們,失落的感覺,也會陪伴他們很久,自然也會記恨你們很久很久。


梧桐話仙


家長往往把跟孩子哭窮當成一種教育手段,覺得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定壓力,讓孩子懂得更加奮發圖強,更加努力學習,也更加體諒心疼父母對父母更孝順!我覺得現在80後的人做了父母很少在會用這種方式,去【教育】【激勵】孩子了。

但是80後的父母那輩人,這卻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我這麼說當然也不是絕對的,只是從我自己經歷的,看到的,聽到的,我們80後的人說起自己父母那輩人的家庭教育,反正大多數多有這種【貧窮教育】

但是那個年代不能說父母在哭窮,那時候是真的窮,其實孩子生活在家裡,自己家庭什麼條件心裡也是有數的,父母不說孩子自己心裡也有壓力,也知道自己家庭不能滿足自己有很多好看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吃,甚至也知道自己每年的學費父母都是借來的,孩子也壓抑了自己很多心底渴求的願望,只因為知道自己的父母也不易!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父母直言不諱的告訴孩子,我們家很窮,所以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將來要養家,將來不要像我們一樣沒有本事種一輩子地!這是我小時候我爸爸跟我說過的話,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內心的壓力有時大的一個孩子根本無法承受!這不誇張!

在我爸爸這種貧窮教育下,我初中就輟學了,那年15歲,沒辦法,上不下去了,上學每一天都是煎熬,想到爸爸不斷告訴我家裡怎麼怎麼窮,要我好好上學,他覺得他是良藥苦口,但是我內心的恐懼和自卑他根本不能體會!

我不敢上學了,我就想我才上初中,學費都要借來交,我還要再上高中三年,大學四年,這要花家裡多少錢?家裡怎麼供我?我要多久才能長大參加工作能掙到錢?對未來的迷茫和恐懼,讓我覺得上學是件罪惡的事,所以我想早早輟學,也去工廠打工,幫助家裡掙錢!


對於我的輟學我爸還很氣憤,還覺得我說了那麼多叫你好好上學你都聽不進去,我聽進去了,在快20年後的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記得那些話,那些話像塊千斤重的石頭壓在我背上,那時年幼的我根本扛不起來!

我多希望父母永遠不要對我說那樣的話,我也知道自己家境一般,在父母給我借學費的時候我也有暗暗起誓一定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我學習成績本來也不錯,但是再一次次聽到我爸把他自己的窮困告訴我,說他的各種不容易,各種艱難,並把一切希望都寄託在我身上時,我真的無法承受,小小年紀,便對未來沒有了任何美好的設想,只對未來感到壓力和迷茫,覺得自己存在就是為了替爸爸分擔壓力


到了社會上才明白,由於早早輟學,沒有學歷沒有一技之長,我只配做餐廳服務員,或者工廠基層工,掙錢也少的可憐,也後悔自己當初怎麼不繼續上學,也恨過自己爸爸,為什麼要把他的貧窮壓力嫁接到我身上,讓我無憂無慮的上學讀書不行嘛?覺得不給我施加貧窮教育我就不會好好唸書嘛?

恨自己當時太顧及父母,也許當時應該不管他們怎麼說窮也要繼續上學,讓他們砸鍋賣鐵,甚至去獻血也供我上學才是對吧?

現在以成人的角度來看,當時自己的想法幼稚,看的不長遠,但是那是我只是個孩子,我能有多成熟,思想能多有遠見?
現在我也有孩子了,我堅決不對孩子做【貧窮教育】,我的生活確實也不貧窮,但是即便貧窮,我自己有再大的生活壓力,我也不會對孩子說這些,不給她幼小的心靈背上沉重的負擔!讓她有個健康快樂的童年比什麼都重要!


加勒比海帶卷


作為父母,需要對孩子的行為設定規則,其他很多軟性的東西都以中道為重,如果過於極端,對孩子都沒有太好的影響。比如,父母哭窮和父母炫富,都會影響孩子的金錢觀,而這兩者的影響都是弊大於利。

為什麼父母要哭窮?

第一,父母家庭可能真的很窮。我們在各種經濟壓力下,如果孩子需要什麼東西,沒有辦法滿足,只好告訴孩子實情。

另一種可能,孩子想要什麼,家長不願意買,但實際上並不是沒有能力給孩子買,而是用貧困作為一個藉口。

還有一種可能,家長認為需要窮養孩子,讓孩子知道錢是不好賺的,從而使孩子更加經濟獨立。這是家長錯誤的育兒觀導致的。

如何建立孩子的金錢觀?

從金錢觀來說,有很多好的品質形容詞,比如慷慨,大方,仗義疏財等等。相對的,也有很多貶義詞,比如慳吝,錙銖必較等等。

可以看出,在社會觀念裡,人們喜歡慷慨大方的人。而對於吝嗇的人,人們反而叫他小氣鬼,守財奴。

如果依照總體的社會價值觀念,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擁有慷慨大方的金錢觀。

那麼孩子怎麼樣才能慷慨大方呢?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都被教育:家裡很貧窮、金錢得來不易、每一分一毫都不能亂花,那麼很可能他會變成一個對金錢很認真的人,捨不得花錢很有可能會變成吝嗇。

所以,就算家裡真正貧困,經濟條件不好,孩子的有些願望沒有辦法滿足,家長最好鼓勵孩子用他自己的能力賺取,而不是以一句“家裡窮沒錢”來拒絕孩子。

這裡有幾個,重要的條件:

第一,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比如孩子上下學走路要半個多小時,需要一輛自行車來縮短上下學的時間。那麼這個要求就是合理的。

如果孩子家裡已經有了一輛自行車,他卻還想要一輛更加高檔的,那麼這個要求就是不合理的。

第二,平時應該給孩子零用錢。讓孩子通過自己攢錢的方式來獲得她想要的東西,從而在生活中學會理財。

第三,偶爾對孩子的勞動付出報酬,或者是對他的某些行為給予獎勵。當然,這些獎勵不一定非得是現金的形式。

對孩子的影響。

父母反覆哭窮,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很可能讓孩子認為自己家裡很貧困,從而對向父母要錢這件事顯得很猶豫,這樣孩子就沒有辦法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就算孩子有正當的需求,他也沒有辦法說出來,因為他害怕增加父母的負擔。如果總是這樣,孩子的正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很可能孩子在同齡人中會顯得更加憂鬱。

第二,孩子可能會變得吝嗇,捨不得花錢等等,讓孩子以為通過攢錢可以獲得更多的收入,但實際上,通過投資(把錢花出去)才會獲得更多的收入。

第三,讓孩子自卑。很多青少年兒童,如果自己的家境不好,會產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某樣東西,大家都有,而自己沒有的時候。

對孩子哭窮的負面影響,多不勝數。在此舉這幾個例子。但是任何事對於不同的人,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響。比如也有可能,父母哭窮,反而對孩子是件好事。讓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獲得的每一分收入,也讓孩子更加尊重其他人的勞動成果,更加尊重其他人。


作者:舒心(Annie媽媽育兒),情緒教練、正面管教講師、高級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歡迎關注我,並與我交流。


Annie媽媽育兒


父母對孩子哭窮可不好。可能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而且還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接受現狀、不求上進的心態。

記得以前讀過一篇文章,家裡比較窮,但是父母從來不跟孩子說自家很窮這件事。有時孩子上學回來說同學那裡有什麼新鮮東西,他父母也不會生氣,不會覺得孩子在羨慕別人、埋怨自己。

如果父母也覺得兒子說的這東西不錯,他們就說,你看你上學多好,爸媽都沒機會見到,你好好學習,將來掙錢也買一個。孩子就很高興地說,行,您等著,回頭我上大學,掙大錢,帶您也見見世面。

我覺得這對父母的做法就很好,既不那麼敏感於孩子“眼紅”別人東西,又鼓勵了孩子上進。說白了,這父母有自信心,所以才能做到這點。

如果家長一味哭窮,孩子肯定會感到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看起來美好的事物。短期來說,或許在同學交往中會有顧慮,變得孤僻;從長期來說,長大後在愛情、事業方面都可能不敢放手去追求。

如果孩子看中的東西,家裡買得起,但暫時不想給買。一來可以坦誠相告,比如你是學生,現在買來這個會干擾你的學習;二來可以說等待一段時間,比如等生日或者春節時作為禮物再送給孩子,讓孩子學會等待。

如果孩子提到的物品距離家庭收入比較遙遠,比如看到別人家房子很大。那也可以把計劃定遠一些:目前我們還負擔不起,爸爸媽媽努力工作,你也好好學習,將來工作後就可以買了。


搬書回巢


父母哭窮應該是我們80後父母的專利,那個年代確實生活條件差,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哭窮的習慣絲毫沒有改變。因為總覺得自己家窮,買什麼東西我都選擇最便宜的,工作後工資基本只花一小部分,剩下的存入銀行。也曾抱怨過父母,覺得節省讓自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社交能力(人際關係是需要用錢💰來鞏固的)。知道結婚後自己過日子才明白父母為什麼會哭窮。

當然,我也會在孩子面前哭窮,大多數是她們問我要零食時,總會說沒有錢💰。我只是想讓他們養成節約的習慣。唯一和父母不同的是,女兒上初中後,我開始鼓勵她自己拿錢,因為她已經懂得了如何使用金錢,如何控制自己不買那些無用的東西,每週一給她一週的零用錢,她基本到週五還會有剩餘,還會大方的請好朋友吃她們最喜歡的零食。

父母哭窮對孩子的影響不一定都是負面的,讓孩子們知道如何管理金錢,讓金錢的作用最大化,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


小布點mami


父母可能意識不到在對孩子哭窮時,其實也給孩子傳遞了一種匱乏感。

心理學家們發現,在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會建立起一種脆弱的自尊感——一種低人一等的“我沒有”的感覺從年幼時就和他們如影隨形。這會讓孩子有比平均水平更高許多的不安全感,生怕會失去或被剝奪一些自己僅有的東西。

不僅如此,這種匱乏感會給孩子造成更加深遠的影響。

1. 在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容易陷入自我厭惡

自我厭惡,在心理學上指的是一個人從根本上覺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不好的,也因此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些好的東西、幸福的關係,即便在他們長大之後遇到一些好的東西或好的人,他們也不敢去為自己爭取。

在匱乏感的家庭環境中,孩子往往很難感覺到 “幸福”的家庭氛圍,他們對家庭中的困難和不滿意的生活狀態非常敏感,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那個導致家庭不幸的“罪魁禍首”,他們會覺得自己才是家庭的重負,因而陷入這種自我厭惡之中。

2. 在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容易安於平凡

他們往往也更為謹慎,不敢追求更高的目標、不敢冒險,從而也更容易自我設限——覺得自己不行/做不到,而無法發揮出最大潛能。在人們追求更大成就的過程中,是一定包含了更多風險的,失敗也一定會造成一部分資源的損失(花費的時間、金錢、精力沒有回報,付出了機會成本),但這對於匱乏感中長大的孩子來說是很難忍受的,他們會很介意這種浪費,也對承擔風險更加謹慎。

3. 匱乏感還會讓人因不願意接受他人的幫助而錯過成就的機會

要知道一個人想要追求更高的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善於找到資源並接受別人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一般人來說,接受別人的付出,帶來的感受是溫暖;但對充滿匱乏感的人而言,接受別人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虛弱、自卑、低人一等——他們在這種交換中會感到自己與對方是不平等的,自己不得不承受他人的“賜予”,他會不自覺的把自己放在更低一級的位置上,又因為這種感受被刺傷。而這種感受正是來自於他們童年時期,父母不斷向他們灌輸的匱乏感。

不過,匱乏感帶來的不全是負面影響。

受匱乏感影響的孩子長大後也可能更容易為自己擁有的、哪怕不多的東西,感到滿足,這是一種珍貴的能力。


它與人們的幸福感和生活質量直接相關。擁有充沛甚至過剩資源的人,往往反而缺乏這種能力——一切太過輕易,“擁有”沒有盡頭。卻有一些人,因為匱乏感,習得了一種容易為小事感到滿足的能力。有些孩子從匱乏中長大,卻相應地學會了不把目標設得過高,於是更有可能在有限的資源中實現這些目標,並享受實現目標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一些不經意的言行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而作為成年人,我們是擁有更多主動權的那一方,我們可以選擇以什麼樣的方式,給孩子什麼樣的影響。

作為父母,你的選擇是什麼呢?


關注頭條號“家有寶寶學心理”,給你最科學的育兒知識。健康的心理基礎,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家有寶寶學心理


父母哭窮,會影響孩子價值觀。

會不擇手段賺錢,影響格局。


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節約,往往對孩子哭窮。孩子金錢願望都不到滿足。就會對賺錢,擁有錢,產生強烈慾望。容易把人生奮鬥格局,侷限於為了賺錢,賺大錢。

一味為了賺錢,就會不擇手段。坑蒙拐騙,為錢無道德,底線人,包括犯罪。詐騙,搶劫,賣淫,盜,,,一旦把賺錢當目標,什麼事情為了錢都可能去做,就是看對錢慾望強度。。

還會因為對錢強烈慾望,上當,受騙,受騙大都是因為對錢貪婪,和佔慾望太強烈。

會想盡辦法省錢,人變自私。

父母哭窮,孩子許多目的達不成,就會特別重視金錢和財物。有能耐的會絞盡腦汁去賺錢。無能奈,會省錢。省錢就會變得吝嗇,自私。許多不贍養父母的,不負家責任,都是因為對錢吝嗇,變得自私。有些對自己都非常吝嗇,省錢,擁有錢,成了生活目的。葛朗臺雖然是小說中人物,但現實中有大量這樣人存在。許多不贍養父母,兒女也不孝。其實就是吝嗇,自私,傳承。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自己是第一受害人。

當然家有貧富,人有貧窮。一味滿足孩子物質,不知道節約,一味滿足,也會讓孩子變得貪婪。

怎樣做才讓孩子完美金錢觀?

首相要灌輸孩子正確金錢觀。錢是生活用具;錢要靠自己奮鬥;花別人錢可恥;不勞而獲可恥;錢要合理合法賺,,,,。通過一些小事,讓孩子明白賺錢,快樂,錢要靠自己。

其次,孩子正當花錢需求,要無條件滿足。學習費用,生活必需品。不能給孩子哭窮。因為是必須。

教會孩子怎麼合理花錢。那些錢可以隨便花,那些錢可以不花,那些錢可以少花,在日常細節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讓孩子自己學習判斷。孝敬父母錢必須花。吃飯穿衣可以少花。買東西貨比三家可以省錢,,,,

讓孩子明白賺錢艱辛,學會節約。可以讓孩子明白父母辛苦,也可以讓孩子通過勞動獲取報仇,明白賺錢不已學會節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