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国人喜欢清朝,而不是明朝?

我是三无明粉


先说我自己吧,明朝和清朝喜欢哪个?我两个都不喜欢,而且我不喜欢任何一个古典君主专制王朝,君主专制王朝,所有的资源、地契都在皇上手里,全国老百姓都是皇帝的奴仆,喜欢这些王朝就是奴才没当够。如果想要矮子里拔大个,找一个喜欢的,那我喜欢清朝。


如果从古典时期来说的话,我喜欢清初对西学包容的态度。清朝从西方引进了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地理学等科技,同时也引进了西方造船、珐琅、钟表制作等技术。到了清朝中期,涌现出了袁枚、崔迈等思想家,袁枚主张解放妇女;崔迈主张君主民选,并宣城君主专制制度必然灭亡;戴震将传统朴素主义哲学推向近代,意义不亚于卢梭。这几位的言论可谓是离经叛道,结果朝廷不仅没迫害他们,还名震一时。也难怪有些历史爱好者认为清朝是“思想解放的前夜”。

在学术方面,除了理学之外,清朝有主张“经世致用”的经世之学,有考古辑佚的辑轶学。而清朝的学术发展也影响了日本,日本学者太田锦城有云:得明人之书十卷不如得清人一卷。而反观明朝,顾炎武如此说: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也难怪梁启超会在《清代学术概论》当中称赞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清朝乾隆修的《四库全书》,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无限抹黑,可是《四库》收录的书籍,陈寅恪先生表示,清朝所忌讳、禁毁的不过是东北一隅之地、明末清初那几十年间的记载,因此造成了这一时期历史记录的空白。而对于其他的历史时期,所有忌讳,亦非违碍。而且,四库很大方的承认了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因此收录了大量西学书籍供人阅读。日本NHK电视台评价为——《四库全书》中凝缩着当时的整个世界。

而且,清朝推行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永不加赋等政策,合理了朝廷税收,缓解了人民的负担,有效缓解了社会矛盾,使得土地兼并不再成为导致农民反抗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摊丁入亩,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人头税,开放了百姓的自由流动,标志朝廷不再通过收取人头税来稳定税源。同时,清朝废除了明朝的依附农制度,解放其为佃农或自耕农。依附农者,就是所谓的农奴。所以清朝关于农民反抗的记录,就从明朝的“奴弑其主”、“恶仆”变成了“奸民”、“顽佃”。而且,清朝还废除了工匠的匠籍,这也标志着人民的身份不再受户籍约束,极大的调动了老百姓劳动积极性。

更何况,清朝居然允许民间持有火枪。其实这是因为当时刑侦技术没有今天先进,清朝以良民自保原则,允许民间持有火器。顺治六年谕旨:曩因民间有火炮、甲胄、弓箭、刀枪、马匹,虑为贼资,戕害小民,故行禁止。近闻民无兵器,不能御侮,贼反得利,良民受其荼毒。今思炮与甲胄两者原非民间宜有,仍照旧严禁。其三眼枪、鸟枪、弓箭、刀、枪、马匹等项,悉听民间存留,不得禁止。可谓是开放了火器之禁,老百姓在官府登记就可以买一杆火绳枪玩。而且康熙还表示:

朕思治天下之道、在政事之得失、于火器何与。夫火器孰有多于吴三桂者乎、因其所行悖逆、即致灭亡。观此、则火器之不足恃可知矣。所奏不必行。此等气度可谓是无人可比。

另外,说道康熙的气度,我真是十分佩服康熙的气度。以清初三先生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明朝遗民这一群体,在康熙时期各种写书写文章号召汉人造康熙的反,尤其是王夫之把康熙当禽兽来写。而康熙认为这是文人死鸭子嘴硬而不予理睬,这不仅是宽容,而是TMD纵容,我都觉得康熙真不该当这个忍者神龟。结果,除了王夫之死的早之外,大部分明朝遗民都改变了态度,黄宗羲、顾炎武都称赞过康熙,尤其是黄宗羲直接称赞康熙为“今圣天子无幽不烛”,还说“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拭目以观太平”。更有明朝遗民称赞清朝是“我朝兴汤武之师,应来苏之望”,引用了三个典故,可谓是明显的称颂。反观明朝对待遗民的态度呢?“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王所用者,诛其身而灭其家”。对比之下,高下明显。

所以,我喜欢清朝,不是因为清朝开疆拓土,不是清朝在传统战争领域胜率第一,不是因为人口达到三亿,而是以上我列举的原因。除此之外,我更喜欢清朝1840年以后的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清朝在被拉入威斯伐利亚条约体系后,能够及时调整政策,将王朝模糊的势力范围转变为帝国主权领土。

我喜欢清朝为了保护海外华人而不惜血本。派军舰去东南亚巡航宣示护侨,在东南亚各埠设立领事保护华人并扶植中华学堂,石泉案敦促美国承诺惩罚凶徒、保护华侨合法利益并赔款13万银元,派军舰去发生反华暴乱的墨西哥、古巴示威。即便是在清朝完蛋前几个月,清朝依然在为保护华侨努力。

清朝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也是世界第一部以血统主义为标准的国籍法。而清朝主张的血统主义,不仅为清朝保护华人华侨的合法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影响了后世国籍法的制定。北洋海军巡视海防到新加坡宣示护侨,当地的华文报纸《叻报》在社论中激动的说:凡我华人,瞻汉家之仪帜,睹宗国之旌旗,殊足令人气宇为之一扬,而瞻望者亦为之色舞眉飞,此为中国振丕之征。华人虽异地栖迟,然其心志尚不忘故国也。

—————————人畜分界线—————————


对比一下明朝对海外华侨的态度,西班牙在马尼拉屠杀了近三万华人,隔了一年明朝去了一封信,信中先是色厉内荏的威胁西班牙要仿照播州,然后话锋一转:“又中国四民,商贾最贱,岂以贱民,兴动兵革,又商贾弃家游海,压冬不归,父兄亲戚,共所不齿,弃之无所可惜,兵之反义劳师”。把海外华人视做贱民、弃民而打入另册,对比之下我有什么理由喜欢明朝?同完蛋前还想着保护华侨的清朝比可谓是人畜分明。

所以对比之下,我宁愿喜欢矮子里拔大个的清朝而不是明朝。另外,自从清末以来,关于清朝的恶毒谣言喧嚣尘上,甚至在清朝完蛋100多年后依然阴魂不散,流毒至今。作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现代人,我自然会查阅历史资料以寻找真相。只可惜,我在历史档案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清朝。虽然清朝是矮子里拔大个,但是清朝却是最完美的古典王朝,几乎完美的解决了全部的传统挑战,虽然在近代应对列强的冲击而表现蹩脚,但是依然无法掩盖清朝在古典时期散发出的光芒。

所以,我对于清朝的兴趣,完全是被民族主义蛋白质编造的恶毒谣言恶心到以后,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才感兴趣的,可以说十分被动。而且,我这个人帮理不帮亲,我不会因为我是汉族人而厌恶清朝,也不会因为我是汉族人而喜欢明朝。正所谓俯仰无愧天地间,我的信念不会因为民族主义蛋白质的污言秽语而改变。

全文完。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安南国追捕凶徒,因黑夜误杀中国守卡之绿营兵,地方大臣请求宽大处理,乾隆直接怼一句:外夷戕害中国之卡兵者,罪无可赦——话说乾隆这句话才应该是民族主义蛋白质的口头禅才对。


北洋海军陆战队


无论是喜欢清朝还是明朝,首先我们先从秦统一六国开始。秦统一了六国,而且也统一了文字。因为统治时间不久,天下群雄作乱,导致秦统一中国几十年就被汉所取代。随着时间轮转,经过多个朝代转换到达了宋朝。

毫无疑问,宋朝是一个藏富于民的时代,也是一个比较民主化的时代。也是历史上中国最为民主的一个时代。可惜被强大的蒙古帝国所征服,不是宋朝的抵抗力不够,而是那时的蒙古帝国太厉害。不但征服了中原,而且还打倒了欧洲16国。其实那时的宋朝是被弱化啦,如果说那时的宋朝遇到清兵,清兵只会被打得满地找牙。明朝末年是一个群雄四起的时代,李自成先攻占北京城,后导致吴三桂放清兵入关。没多久清朝就变统治了中国。

清朝相对于明朝,明朝的老百姓相对平和,明朝的政治也是一个比较民主的时代。但是在清朝不同,那时的老百姓只是四等奴才,文字狱,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剃发易服等等一系列的动作,让老百姓对清兵恨之入骨。现在很多电视剧上歌颂清朝是太平盛世,其实不然,在清朝统治中国时期,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战役,都有很多老百姓起义造反。就明清时期,老百姓对明朝的认同感更强。而对清朝更多的是一种仇恨。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杀戮了多少汉族人民。以至于后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政治纲要,没几年清朝便灭亡。

在很多时候,清朝的统治的时候满族,对于汉族人民来说满族就是一个异类。明朝是汉族统冶,所以,汉人更认同明朝。


十方印记


这么说吧,实际上宋明清三个朝代都不是值得人去歌颂和喜欢的朝代。

不过,如果这三个朝代比烂的话,排名就是顺着来了。

宋朝对内紧外松,对外懦弱不堪,要么每年丢失领土,要么每年要上供给其他国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中华朝代何时都在接受贡品,从来没有给其他国家上贡过。)。对外懦弱也就罢了,宋朝对内,特别是对百姓十分苛刻,宋朝的农民起义应该算是历朝历代最多的了。甚至有官员感叹说宋朝后来几乎是每年一次农民起义。最后,宋还魔改了儒家学说,搞出了程朱理学,奴化中国人的思想。这个朝代是中国弱化的根源。

明朝好吗?好个屁。明朝政治畸形,经济畸形,也就军事和科技看得上眼。朱元璋作为一个布衣天子,自己不懂治国也就罢了,权力欲还很大,做事走极端,结果就是一边给官员们只能维持吃喝住行的俸禄,一边对腐败大打出手。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给够维持吃喝住行的俸禄不够吗?难道腐败不是坏事吗?答案是,腐败是坏事,但是明朝腐败的根源就是这个俸禄的量。明朝的俸禄只够一家子用,但是一个官员怎么都会有三妻四妾,怎么也得是子孙满堂,怎么也得有仆役丫鬟,靠那点俸禄,根本不足以维持一个家庭。如果你说,那官员们省吃俭用点,别那么铺张浪费不就完了吗?明朝海瑞知道吧?大清官,一个不贪的。结果是什么?死了连下葬钱都凑不齐。你让人都当海瑞?可能吗?OK,就算官员们可以自己过的清贫点,那地方官怎么办?要知道,明朝官员是有俸禄的,但是小吏们可是没有官方俸禄的。一地父母官得用自己的钱给吏们发工资。你说你不要吏了?那帮你去收税?谁帮你去破案?谁帮你去抓犯人?谁帮你去看守牢房?县太爷离开了吏什么都不是,权利出不了县衙。你那点点俸禄,怎么养吏?县太爷没钱的结果是什么?这些吏们不得自己找点副业干?你说有权的想找副业最容易的不就是利用手中权力吗?吏们搞点副业,全县百姓都得遭殃了。政治说到这里,我们再说说经济。明朝是第一个搞地区人口固定的朝代,人口不准随意流通,结果就是商业也是一潭死水。后来还搞什么封关禁海政策,搞得外贸也完蛋。明朝全年的税负竟然还没有南海地区海盗头子郑家的一年收入高。你说如果是税收低我也就认了,为了人民幸福嘛。然而可惜的是明朝税负是历史新高,最后崇祯时期追加的剿饷和练饷成为压死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后我们说说清朝。清朝的基本规则是延续了明朝的规矩。也就是说清朝拥有宋朝的程朱理学,也拥有明朝的固定百姓迁徙和封关禁海的陋习。不过,清朝之在康乾盛世时代逐步解决,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对官僚俸禄问题,清朝弄出了养廉银,以保证地方官吏可以当一个清官。搞出了永不加负,促使人民可用粮增加,直接导致人口不断增加。清朝还尝试解决裹脚之类的陋习,不过,并不成功就是了。当然,清朝对闭关锁国推行的很彻底。同时,乾隆开始搞起了夜郎自大,明明能够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技,却不思进取,当个井底之蛙,最终在清末被西方人用坚船利炮,洞开了国门。洞开国门后,清朝其实还是有机会翻盘,可惜,清朝的当权者们也许还是有作为少数民族的自卑心理的缘故,拼命的想区分汉人和满人,拒绝变法,拒绝放权,最终结果是引来了火山爆发,革命党起义。葬送了清王朝。

三个朝代都不是什么好的朝代,但是如果做个排列顺序,那就是宋最烂,之后就是明,最后才是清。


金晶林


说实话,明朝和清朝都不喜欢。

虽然明朝一路攻城掠地,推翻了蒙元的统治,恢复了汉人政权,但在政治基本上就是昏暗残酷以及高压,另有东厂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人民过的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得遭殃。实在令人谈不上喜欢。


清朝那就更不用说了,前期入关基本上和蒙元一个路子,什么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种屠杀百姓的做法实在让人恨之入骨。即使后来清朝改变了对汉人的政策,但也有防备之意,最著名的就是皇族内阁了。

其实就清朝后期闭关锁国遭到西方侵略来说,在以前,我和大多数网友一样,特别憎恨清朝,使国家丧失那么多领土。但经过这几年对历史的了解,我改变了我的想法,闭关锁国的迹象可以追溯到元朝。自从蒙古大军南下灭亡了宋朝。国家的对外交流可以说急剧减少,因为他们不懂的经商,不懂的管理国家。时隔九十多年,明朝建立,明朝有过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那时候国家的造船业还是可以的,但统治者花大力气组建舰队居然是为了宣扬国威,一点实际好处都没有。对宋人发达的对外贸易的利好忘的一干二净,加之日本战国时代的到来,倭寇入侵,直接导致了明朝统治者对外产生的排斥,由此国家开始正式进入闭关锁国时期,清朝只不过在此基础上更严重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不断的外患是直接因素。而清朝则是缺乏一个有雄才大略,锐意改革的君主。康熙纵有雄才大略,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却无法看清世界的变化,没有彻底变革清朝。

直到清末,衰落了六百多年的海权最终被西方殖民者彻底惊醒。

扯了这么多,就是说明了我对明清这种态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对闭关锁国的深究。目的则是说明封建王朝劣性的同一性,现

站在人民的角度,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反正国家是他们皇上贵族的,与我们无关。要说好不好,只能由他们为我们留下遗产的大小评判。

毫无疑问,清朝给我们留下了主体的大片土地,即使清末国家丢掉了成片的国土,到对比明末(西藏不属于中央管辖,名义上的统治,直到清朝设驻藏大臣才改变)国土大小,简直是稳赚不赔,如果没有清朝打下来的江山,中国不可能有成为世界强国的基础,顶多就和印度差不多的面积,资源会更加匮乏,顶多是个大国。




历史就是,我们只能站在现在的角度去衡量前朝。否则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真正的答案。


20岁的大男孩


如果把在位皇帝的勤政率来作比较看,清朝的皇帝明显要比明朝的皇帝勤政,但是得考虑实际因素,就是清朝是属于外族入侵,别看什么康乾盛世,实际上也就把中国人口回复到明末的2亿人口的水平,且这当中几乎每年都有凌乱的农民起义,可以说一直有老百姓造反的因素,所以清朝皇帝想偷懒就说是找死的做法,没办法不勤政。清朝皇帝勤政除了对清朝国力来说是一大好事,对清朝皇帝自己来说也是保健养生的一大诀窍。咸丰之前的清朝皇帝基本都活得比较长寿,皇帝子嗣都能成年之后正常在继位,所以咸丰之前的皇帝除了鸦片战争外族入侵之外可以说清朝都比较固定,但如果咸丰一旦突然暴毙,咸丰之后的三个儿童皇帝就把清朝之前所有皇帝付出的努力打水漂了。这其中最让人痛惜的就是甲午战争,明明可以打赢的,就是因为光绪刚亲政三年,实际上洋务大臣与光绪帝师为首的清流大臣不和,光绪小屁孩啥都不懂,把清朝亚洲宗主国的地位拱手让给小日本,鸦片战争对清朝来说不一定是坏事,至少它让清朝没法闭关锁国了,但甲午战争以及因为甲午战败后面引发的八国联军,清朝就几乎沦落为列强殖民地了。这也说明清朝皇帝并不是很了不起,只不过被迫勤政,一旦出了一点问题,整个体制就经不起一点考验。

相比明朝来说,起家比清朝更困难,朱元璋要饭的出身,努尔哈赤好歹也是部落首领。清朝入驻中原捡的是明末内乱的大便宜,明朝可是真刀真枪打下来的。且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反扑,把首都由南京迁到北京,皇帝亲自守国门,这其中也有些曲折,但北方至少在明朝中期是平定的,只不过这一平等明朝就出了一个败家子皇帝明武宗朱寿。这是明朝朝纲开始内斗的开始,也是明朝灭亡的导火线。有人说明朝专制,不能否认,但相比现在的某些朝代我只能说:呵呵呵。明朝坏就坏在皇帝并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然嘉靖万历也不至于几十年不上早朝,就是拿那些所谓儒生大臣没有办法,只能由它们闹,哪像现在哪个儒生敢闹天安门实践。明朝朝纲即使内斗,但万历时小日本想打歪心思,明朝不但替朝鲜复国,而且打得小日本的丰臣秀吉(被称为小日本史上最伟大的关白)一代而亡,小日本从此进入德川时代。

明朝灭亡历史上还有一个小冰川的说法,就是明末正好赶上各种自然灾害,内部农民矛盾被激化了,不然光一个农民起义或者是北方游牧民族是没办法让明朝灭亡的,。最让人痛恨的就是东林党所谓的儒家经典,明朝都快要灭亡了还扯什么祖宗理法,之乎者也。什么浙党湘党,还不是一己私欲,最后皇帝没办法,宦官就光明正大的登场了(本人地道的无锡人,但读完明史,就差一身摸金本领把那些东林党挫骨扬灰)。


画缘20



这问题问的,难不成非要喜欢明朝不能喜欢清朝还有其他朝代嘛?

乍一看这个标题很明显是一个极端明粉提出的,再一看配图,拿清朝巅峰地图跟明朝衰落地图对比,更是让人觉得有意思了。

这样费尽心机的黑一个朝代,有什么意思呢?

清朝明朝孰强孰弱,这里也不分个高下了。

因为过去的历史是死的,史料记载你看与不看都在哪里。

很多人写朝代对比时候难免会犯一个主观意识的错误,那就是引用的资料比较片面,利用这些片面资料会刻意引导人认为某个朝代很好,而不是全面客观的引用史料来认真说说。

每个人心中都有他喜欢的朝代,这是任何人干涉不了。

本文也不会长篇大论的引导大家喜欢那个朝代的,只是希望当下浮躁的社会,大家可以用客观的态度去看看史料学习学习,而不是浮躁的拿着自己心中喜欢的朝代去踩另一个别人喜欢的朝代。

只要是客观还有全面诉说历史,以此对比其他朝代,才是最好的坐而论道。


宋安之


说着的,明朝有黑点吗?有啊!有一堆!清朝呢?有啊!也是一堆!

可是就在大航海时代开始,殖民时代开始以后,到了西方人敲开咱们的大门的时候,在这个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之前谁没守住!谁就是要负责任的!

为什么很多更喜欢明朝?甚至说明清都不喜欢但至少对明朝好感还多一点,因为每一个朝代都有优点-----而且现实是我们现在能幻想一下假如明朝没有灭亡,一直到后面,西方人能否蹂躏我们?或者说,在经历失败之后,明朝或者改朝换代后面的人能够迅速崛起。而清朝我们不必幻想了,他们已经把自己钉在棺材里放在耻辱柱上晒尸骨了,成百上千的屈辱条约撒在旁边。

这就是满清政权的局限性了,他们不单单要防着外国人,还要防着天下人,还怕自己的屁股坐不稳,索性就卖了国,稳下自己。

而明朝,君主立宪制和资本主义萌芽都已经诞生了,但是他们没有机会发展了因为清朝代替了明,而清朝带了的是文字狱,是削发异服,是思想,文化,甚至技术上的后退,就挑诗词说说吧,汉赋唐诗宋词的豪气风流气在清朝还剩点什么呢?在从小到大的教科书上还有几首呢?

贾谊质问皇帝,陛下不问苍生问鬼神?周亚夫不准皇帝夜近军营,魏征指着李世民言辞尖锐,寇准押着皇帝北上亲征,宋朝文彦博说难道太祖赵匡胤不是篡位来的吗?于谦见皇帝被俘立刻送王爷登基,死守北京。

到了清朝呢?臣子言事,先称奴才。

思想的禁锢,甚于鸦片啊!


历史区的哈士奇


我对明朝与清朝的有关资料了解不深,但起码一点,世界任何国家和政权,它们的领导人都会在交往中或惨痛的教训中,了解到一些国外的信息,会任用一些能人志士吸收先进的文化科技和加工制造技能,使自已的政权变得强大,国家变的富裕。明朝在这点做得不够,没能出现同时期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那样突飞猛进的局面,至少没有禁锢人们的思想,也出现了顾炎武,王阳明之类思想家,戏曲,小说,《永乐大典》以及一些百科全书之类!科技文化没有落后,还算当时的强国,郑和下西洋,利马窦等人笔下的明帝国足以说明。反观清朝,缺少文制,喜欢用暴力统治国民,对西方文明视而不见,夜郎自大,用文字狱等手段禁锢人们的思想,闭关锁国限制了经济的互通有无和繁荣,在受到英国葡萄牙之类蛋丸小国掠地攻城,落后的沙俄强占我北国大片富饶国土的情况下,尽管有汉人提洋务运动搞变法,有睁眼看世界想发一人田直追,富国强兵,都一一都被愚腐的满清统治者扼杀在萌芽状态。多好的家底败光了,大好的河山被瓜分了,在人类发展史上,中国人本是领跑者,在满人的束缚下掉队了。本是超级强国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最后一步步走向亡国。还有人说满清时国土比明朝才肥硕了很多奠定了今天大国的基础,殊不知明朝留下的遗产有多丰富……有多少附属小国,有多先进的文明成果,在汉民族影响力下周边没强国,都是向汉人学习的。而且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本主义也开始萌芽,科学技术也比较先进。可以肯定地讲清统治者把一手好牌赌输了,而且输得很残,直接导致了140多年的屈辱史,导致今日中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


人在旅途145257595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喜好,不能说因为明朝是汉人政权,大家就必须都喜欢明朝,这样也太幼稚,太狭隘了。

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绝大部分都是文盲,谁来统治我都是顺民,明朝末期乱成那种程度,财政彻底崩塌,官场从头腐败到尾,怎么弥补财政亏空?只能给老百姓各种收税,老百姓只能起来反抗,崇祯最后十年可以说明朝已经瘫痪了,很多地方都是无政府状态,官民之间彻底对立,老百姓哪还有什么国家归属感?

所以在当时的老百姓看来,让闯王执政或许更好,后来清军入关,因为剃发易服导致了很多反抗,但一旦满族统治者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尤其康熙皇帝几百次下令减税,老百姓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失去了反抗的理由。

从今天的视角看,明清都是过去式,现在的满族已经彻底汉化了,现在的满族同胞很少有会说满语的吧,其实严格来讲满族这个民族已经接近消失了,即便是身份证上写着满族身份的人,他也和汉族没啥区别了,早就和汉族世辈通婚。所以,大可不必仍旧带着民族情绪去看待明清两朝,都是自己人建立的国家,有必要那么较真吗?都是过去的事了。


耶律萧


满满汉藏回,几十个民族,一个家是清朝奠定的。但清朝割地赔款也是挺祸国殃民。明朝,阉党乱政之后,东林党乱政。被只有20万人口的满人灭国,确实不是值得炫耀的事。崇祯宁可自杀,也没能撤退到南京。然后也不和亲,不和谈。很多明粉,就因为这样才喜欢明朝。但事实上,宁可死,绝不撤退,这是多傻的决策,其实也是崇祯的无奈。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结局就是崇祯自杀明朝灭亡。宋朝面对元金辽的策略让南宋多坚持200年。

现在有一个选择,要么和谈纳贡,要么灭国,大家自己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