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爲兩國搭建了「鐵橋」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1982年,鄧小平會見到訪北京的福田赳夫。(福田康夫事務所提供)

8月12日,中日迎來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作為日本政府首腦,福田赳夫與福田康夫兩父子分別於1978年和2008年主導了中日四個政治文件中的兩個,成為中日關係史上的一段佳話。

時值條約締結40週年,近日我刊專訪福田康夫前首相。採訪中,福田先生向記者介紹了兩個政治文件簽署的來龍去脈,並對今後的中日關係提出展望。同時,他還分享了今年6月訪問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感受,並袒露了“和平東亞”背後的祈盼。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福田康夫前首相在事務所接受我刊記者採訪(攝影:陳克)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1978年,您的父親福田赳夫先生時任日本首相。他是否曾向您講述當時條約締結的經過?

福田康夫:1972年日中實現邦交正常化後,很遺憾兩國並未馬上形成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潮流。邦交正常化意味著日中結束戰爭狀態,恢復外交關係,但是為推動人員往來和雙邊貿易等交流合作,兩國須在締結和平條約的基礎之上,進行磋商探討。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1978年10月22日至29日,鄧小平對日本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日本首相福田赳夫(右二)歡迎鄧小平

用福田赳夫的話說,我們要把“吊橋”改建為“鐵橋”。通過日中邦交正常化,兩國搭好了“吊橋”,彼此擁有了交流的渠道。但是“吊橋”只有少數人能夠通行,唯有通過締結和平條約將“吊橋”升級為“鐵橋”,人員與物資等所有層面的交流方能全面活躍起來。當時日本和中國均考慮到與前蘇聯的外交關係等因素,和平條約締結談判遲遲未能取得進展,但是雙方締結和平條約的意願十分強烈。1978年8月,園田直外務大臣前往北京,並在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上簽字。

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通過改革開放使經濟搭上發展軌道的課題。為此,中國決定在日中之間架起“鐵橋”,開啟所有領域的交流。中國決心在改革開放的體制之下與世界開展各種交流、貿易往來。鄧小平先生以及中國高層在做出這一決斷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准書儀式在東京舉行

1978年10月,鄧小平先生訪日,出席兩國政府互換《日中和平友好條約》批准書儀式,自此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當時福田赳夫首相在與鄧小平先生的會談中承諾:日本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全面合作。

互換批准書儀式之後,鄧小平先生分別走訪了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積極地與經濟界人士會面,在確立好經濟發展的路線後回國。中國能有今日之發展,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當時鄧小平先生的運籌帷幄。

——30年後的2008年,您出任日本首相。在您任職期間,您與當時的胡錦濤國家主席簽署交換了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

福田:我與胡錦濤先生有過非常良好的對話。07年12月末與胡錦濤先生會談時,關於中國社會、產業的現狀,我坦率地表達了我的意見,並就環境保護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2008年5月7日,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東京簽署中日第四個政治文件

解決環保問題的根本在於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我與胡錦濤先生約定,日本將提供改善能源利用率的經驗技術,建立幾處環境改善的試點。作為日中兩國合作的集大成,08年G20洞爺湖峰會上,中國承諾就環境改善課題與國際社會合作。我與胡錦濤主席締結了日中第四個政治文件,向世人展現了日中合作為國際社會作貢獻的面貌。

——5月上旬,李克強總理訪日,宣佈中日關係重回正軌。您認為,李克強總理訪日最大的成果和意義是什麼?

福田:此次李克強總理訪日是雙方首腦均有改善兩國關係的意願之下促成的。我認為,兩國總理通過坦誠交換看法,意識到彼此擁有共識,這實屬難能可貴。

日中關係惡化將使周邊各國擔憂,並有可能將擔憂擴散到世界範圍。如此一來,亞洲地區的穩定將不復存在,兩國關係將成為世界的隱患。因此,日中兩國必須長久保持互惠關係。兩國有責任讓周邊各國共同分享日中關係穩定帶來的實惠。當今世界從經濟規模排序的話,美中日位列前三位。其中,日本和中國同屬亞洲。我們必須認識到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近幾年來,習近平國家主席多次向世界呼籲共同構築“人類命運共同體”。您如何看待“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義?

福田:世界上既有富足的國家,也有孩子們窮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貧窮國家。貧困是引發紛爭與戰爭的原因。消除貧困,我們責無旁貸。如今,非洲各國依靠中國援非項目收入水平提高,民眾生活安定。我樂見中國將此類經驗與影響推廣到世界範圍。我們應擯棄“獨善其身”的想法,分擔艱難困苦,合力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我想這便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3月23日,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37屆會議呼籲各國共同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合作共贏。

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以全人類為目標呼籲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這說明中國已經具備將此理念推廣至世界範圍的實力。按我的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一帶一路”構想是互為表裡的。“一帶一路”不僅僅屬於中國,習主席通過“一帶一路”給了我們一個目標:將歐亞大陸建成國與國之間穩定構建良好關係的地區。

——6月24日,您訪問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寫下了“和平東亞”四字。您此次訪問的契機是什麼?“和平東亞”寄託了您何種祈盼?

福田:我聽說南京紀念館以基於事實的記錄為中心更新了出展內容,一直想著要去那走走看看。實際參觀過後,我看到館內展出了許多戰爭悲慘事件的記錄。我認為南京紀念館是後人們認清、理解、記憶事實真相的地方。基於事實的展品對於日本人而言並沒有異樣的感覺。南京紀念館的存在有利於我們日本人謙虛地接受真相,堅定永遠不再發動戰爭的信念。

福田康夫: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為兩國搭建了“鐵橋”

福田康夫前首相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獻花圈

在全球化的當下,我期待亞洲能成為局勢穩定的地區。東盟(ASEAN)正在發展壯大,日中維持關係穩定,促進地區發展將是兩國被賦予的重大責任。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經濟規模約為日本的3倍。更進一步說,今年日中韓三國的經濟規模總和將達到超過美國的水平,今後還將進一步擴大。考慮到這一點,我認為我們正肩負著對世界的責任,因此寫下了“和平東亞”。

——您如何看待今後的中日關係?

福田:我認為日中兩國如今正處於相互幫助的關係。兩國若能互補不足,那麼兩國將形成互相依存的關係。我認為這是兩國今後應努力的方向。

此外國與國之間能否友好相處,取決於國民之間是否能理解對方。幸好兩國之間在文化層面存在許多共通之處,將有許多交流機會。我認為通過音樂、文學、美術、藝術等傳統文化,還有動漫等流行文化,開展大範圍的國民交流,對於加深相互理解將是既有效又有意義的途徑。我希望今後兩國能通過這些文化交流,推動國民間相互理解。

文:木越

採訪、編譯:木越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