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壹心理主筆團

最近土味情話風靡互聯網,成為朋友圈裡引人注目的一道泥石流。

眨眼間這席捲之勢也燒到了心理圈,各位心理學大師居然也慘遭毒手!

不說了,大家來品一品哪位大師的情話最打動你吧~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弗洛伊德老爺爺提出的“防禦機制”可謂是精神分析學專業術語了。

嗯?不承認?一定是你在防禦!

這個術語是指自我將可怕的東西控制於意識之外以減少或避免焦慮的方法;個人在精神受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

常在無意識狀態下使用,主要有如下幾種方式:壓抑、昇華、替代、拒絕、反向形成、理智化、投射。

今天你的“防禦”有在認真工作嗎?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虐鼠狂魔斯金納!

行為主義者斯金納用“斯金納箱”做了一系列實驗,研究小白鼠的學習行為,後被用於研究動物學習能力和自我刺激與合作行為等心理學研究。

斯金納老爺爺對小白鼠的愛可見一般。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榮格說:“個人無意識的內容,主要是由具體情緒色彩的情結構成,他們構成了心理生活的個體的、自私的方面。“

通過對個人無意識的研究,榮格發現了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個體一組一組的心理內容可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簇簇的心理叢,榮格將之稱為“情結”

相信大家已經聽過非常多的例如”雛鳥情結“之類的排列組合了……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人本主義的代言人羅傑斯大大,因為害羞靦腆內向的性格首創了來訪者中心療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也稱為

求助者中心療法

這種諮詢方法認為任何人在正常情況下都有著積極的、奮發向上的、自我肯定的無限的成長潛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夠理解自己並解決自己的問題,無需諮詢師進行直接干預,人能夠通過自我引導而成長。

你說,我聽著~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裡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

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我很醜但我很溫柔說的就是馬斯洛大大啦!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本主義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

書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大家也可以把社交需求理解為對愛的需求✌️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馮特是世界公認的“心理學之父”,因為心理學的誕生,是以1879 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為標誌的。

一轉眼,139 年過去了,然而愛情這個東西,仍不知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巴甫洛夫和他的狗狗用實驗證明了“經典條件反射理論(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

利用狗狗對食物流口水的生理反應,加上另一個信號的頻繁匹配,狗狗們對這個信號一樣會流口水。

究竟是誰,成了巴甫洛夫“愛的信號”?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班杜拉提出了“替代性學習理論(vicarious learning)”,認為人們不需要像斯金納說的那樣親身經歷、而是隻要通過觀察他人的經歷,即可完成學習的過程。

所以愛情不一定要自己經歷,只要看過別人的悲歡離合,自己就能鎖定身邊最確定的目標人選。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埃裡克森提出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psychosocial deveopment theory)”,把人的一生分為八大階段。

成年後的18-40 歲,是“親密與孤獨的衝突期”。這個時候能與合適的人產生愛的體驗,就獲得了這輩子感受親密的力量;反之則會被孤獨侵蝕。

心理學家的土味情話,你pick哪一款?

鮑比是“依戀理論(attachment theory)”的創始人。

我們每個人在嬰幼兒時期,出於對母親的依戀,母親能否為我們提供安全、溫暖的環境,對未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強弱,有重大影響。

母親如果沒有給我們安全感,帶著非安全依戀的孩子長大後,如果遇到一個全心全意愛他們的人,傷口能否癒合呢?

最後,你最喜歡哪位大師的“情話”呢?或者,你有哪些土味情話想跟我們分享的呀,我們評論區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