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套青蒿素規模化裝置投產

本報訊 在7月25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科學院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卓越中心綠色技術國際研討會上,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對外宣佈,其設計開發的國內首套青蒿素規模化生產裝置在禹州市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投產,產能達到60噸/年。

目前,該裝置生產的青蒿素產品已銷往蘇丹等國,獲得客戶好評。業內專家表示,該項目的投產開啟了青蒿素規模化生產技術變革的新徵程,加快了中醫藥提取的現代化、綠色化、規模化進程。

據該項目主要負責人、中科院過程所王慧研究員介紹,青蒿素主要從黃花蒿莖葉中提取,我國每年的青蒿素產量約為130噸。以往的生產企業大多采用間歇、低效的粗放型生產方式,規模在噸級到十噸級之間,生產成本較高、產品質量差異大。其中,青蒿素生產工藝的連續化和規模化是制約行業發展的掣肘,要實現青蒿素的規模化生產,必須解決生產過程中提取濃度效率低以及雜質難分離這兩個關鍵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究團隊結合其在萃取分離及工藝方面的優勢,通過改進工藝流程和提升設備現代化水平,突破原有生產模式。

首先,該團隊在濃縮工段引入傳熱效率高、蒸發速率快的薄膜蒸發器,強化了蒸發過程,從而提高了提取液濃縮的效率。

其次,他們在結晶和重結晶工段引入離心機,通過離心作用使青蒿素晶體和蠟油雜質分別處於固相和液相,從而強化青蒿素與雜質分離,提高了產品質量,使產品純度提高到99.0%,達到行業標準值98.0%。

此外,該團隊還在新工藝中增加了強制循環系統,改善了原料和溶劑混合狀態,進而提高了提取效率;並引入節能型深度冷凝系統,提高溶劑回收率。在上述工藝改進的基礎上,他們還對全系統進行了優化集成,最終開發出青蒿素規模化生產新工藝。以此次投用的60噸/年裝置為例,新工藝生產能耗較傳統工藝降低40%,溶劑回收率達到99.9%。

青蒿素被世界衛生組織譽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近年來青蒿素的應用領域逐步擴展到抗癌、抗病毒、治療紅斑狼瘡等方面,青蒿素的產業化研究正成為當前的熱點。(楊程)

(更多內容請訂閱《中國化工報》,郵發代號1-44,或下載中國化工報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