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慧教育时代,请为教育添一份情感的盐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看破这些变化,又如何把握教育的本质,我这里有一些思考。不一定是对的,仅仅是一个看待教育问题的角度。

在智慧教育时代,请为教育添一份情感的盐

为了能说明白道理,我拿游戏来说事儿。

玩过游戏《魔兽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游戏里有几大可玩的亮点:搞装备,PVP,下副本。三种玩法追求不同,获得的体验感不同,也能见玩家段位的高低来。

这三种玩法,正好可以对应教育的三种境界,靠技术辅助教学,用方法进行教学,和用情感育人。

在《人工智能教师的未来角色》这篇文章里,余老师告诉我们,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可以有12种角色:判作业的助教、学习诊断分析师、学生能力测评教练、学生心理辅导员、体质健康监测医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班主任、智能教学指导顾问、问题解决导师、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师、精准教研中的互动同伴、个性化学习智能代理、教育决策助手。

哇塞!几乎把一个教师的活儿全干了。

但你多读几遍的话,文章无非是一种意思,你未来就算不会被能够干12种工作的智能机器人助手代替,也至少得依赖它们——

教师不一定被取代,但不懂人工智能的教师一定会被懂人工智能的教师所取代。这句话很酷!

但如果假设在那样的时代里,突然地震了,你处在一个断水断电的具体情境下,这些智能助手都趴窝了,我们还会不会徒手教学呢?你见过仅凭一支笔、一块黑板,就能把教育讲的精彩至极、让你得悟大道的人吗?我见过。

这篇文章在强化技术的重要性方面有点撒欢儿过度了,仿佛一个游戏玩家不停地打装备,最后给自己搞了12件套装,似乎有了装备即可无敌于天下。但你要知道,在《魔兽世界》游戏里,在一个手法娴熟的PVP型玩家手下,一个只有装备没有技巧的人,基本是撑不过10秒的,一控一冰三个爆发大连击,就死翘翘了。

强化技术,堆装备,做技术辅助,抽离了具体的情境,你会发现,这东西几乎不堪一击。这个,姑且算做教育的第一重境界吧。

那么第二重境界,就是PVP——懂得到技巧和方法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技巧,不是简单的1234滚键盘,而是知道每个招数之间的巧妙配合关系和打出来的攻击效果,尽量实现伤害的最大化。这种技巧的组合,有时候可能是2341,也有可能是54321,总之不一定是固定刻板的1234。

这个,套用教育的语境,就是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根据当前你面对的学生对象和课堂情境灵活选用,以调动课堂气氛、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习得为要旨。

教发圈内的知名达人能表兄曾说过,教师发展,有三个阶段:教书,教学,教育

第一阶段,教书阶段,只知把书本上的知识传输给学生;第二阶段,教学阶段,能够对所教的学科有整体把握,能和其他学科建立链接,并且能重视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调整,教的是学习方法;第三阶段,教育阶段,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能做一个有灵魂的教育者。

懂方法,可谓教育的第二重境界了。

那么第三重境界——教育阶段,你到这个境界,才算是这一行的高手。

用游戏的话来说,真正的高手,自己懂方法懂技巧还不够,你还要下副本。

副本 ,是一个让游戏玩家激动和心跳的语汇。副本里面,有无数的故事、压力、情感和惊喜。这是一个让“情感”这个词儿实实在在发生的情境。

因为,副本要团队协作才可以进入;要想顺利打通副本,团队还需要充分沟通,全力协作;还要有人指挥,有人领导;此外也需要熟悉流程,了解boss的特征……总之,协作和交流的作用,在副本里面被无限放大。

副本,它展现出游戏的终极吸引力——非常强烈的情感体验。包括成就感,压力感,痛苦感,喜悦感,以及幸福感。在副本里,你能见到人性的多种展现:无私与慷慨,自私与贪婪、牺牲与风险、热血与荣耀……

这是游戏激动人心的地方。总之,在日常生活里面,你很难获得的多种情感体验,你在下副本里可以轻易获得。

——有人会问, 这跟教育有什么关系?

因为,有情感。

我认为教育不只是一些智能装备的事情,也不知识方法和技巧的事情,教育中骑士最重要的是关于情感的事情。

最近几年,教育界都在说人工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但就是没有人提出有温度的教育。我认为智能的现代教育结合情感让我们的教育有温度、有情感。

让教育有情感,这个事儿也不是我的独创,而是教育目标三维目标论里面的第三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古已有之。

可惜的是,我们的教育人总是知道最好的理论,却从不实践它。因为没有实践,就没有体验,因为没有体验,也就无感。

教育,是一个特别讲究目标的事儿。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人知识,讲授法即可;教人能力,单纯讲授法就不行,你还需要辅以小组讨论法;教人情感,你则需要自己有情感,自己有热爱,你爱学生,你内心有善,学生才会获得情感共鸣。

“人”,真不应该被当作一个客观世界的研究对象来对待。当“人”这个词回到你我身上,回到我们身边每一个教育者身上,你能通过你的心,感受到他(她)的快乐和幸福,体会到他(她)的迷茫和痛苦,你对他(她)的痛苦心生不忍,愿意为他(她)做点什么的时候,就是教育发生的初始。

教育的本质,解释有千百条,最初心的一条就是——助人成长、促人成长,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

我比较崇敬的一个教育家中山大学黄达人老先生说过——“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进行那么多改革,我们经常需要停下来看看,问问,我们为什么做这个改革,不要走着走着迷失了方向。我们要不忘初心!”

我认为,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走向,不是做加法,不是在外面不断地堆装备、堆技术、堆媒介;而是要做减法的,不断做减法,回到我们的脑和心,拷问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以为人。我们是否能走出自我,去感受别人的苦难,去帮助别人减轻这种苦难。

这里面,仅仅有情感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精神的力量、意志的力量和愿景的力量。我们是否能为中国教育找出一条理想的发展之路?能否让千千万我们的孩子们脱离目前这种教育的苦海?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哺育我们的国民?

我一直认为,智慧、情感和心灵的力量,是最根本性的力量。

最新的深层心理学研究也证明,我们对意义的探索、愿景和最深层价值观,即我们心灵的一面,是这一切的基础。

所谓上求正觉,下化众生。唯有坚持一份道心,教育这条路才不会迷失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