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設想的3-5年內出現無人駕駛,能實現嗎?

崔亞玲


題主這個問題非常好,接下來由【真會玩車】為您解答。

2020年,對於整個汽車界以及科技圈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節點。這是眾多科技造就者給出無人駕駛正式成為現實的日期,未來一步步地到來,時代的變革正在逼近。而就在7月3日,百度AI開發者大會在北京舉辦,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先生在百度宣佈,百度和金龍客車合作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正式量產下線。無人駕駛,比預期來得更早了一些。

多少人曾與筆者一樣,在今年5月百度AI“關鍵先生”陸奇卸任百度總裁兼COO一職時,對百度未來得AI投入以及以AI為核心戰略得方向開始存有質疑,甚至對於李彥宏先生曾在去年秋天誇下“7月量產無人駕駛車”的海口失去了期待。百度的股價也一度如我們預期般狂跌。

所以,無人駕駛的量產於百度於李彥宏而言,意義不僅僅侷限於兌現他曾許下的承諾,更是對於股民的交代,甚至於是在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證明,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型公司,即使在失去關鍵人物陸奇先生後仍能按時完成世界對於百度的期待。可以想見,從今年5月陸奇先生離職到7月百度AI開發者大會開幕期間,李彥宏先生該是多麼焦灼,但幸在最終C位出道成功走上了花路。

迴歸主題,此次事件或許我們可以從三個關鍵詞出發,即“百度”、“量產”以及“無人駕駛”。我們說完了關於“量產”阿波龍對於百度的意義,那麼接下來聊一聊“量產”。

誠然,此次百度AI大會上李彥宏先生兌現了其在去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的承諾——“百度計劃在2018年7月底,與金龍合作率先實現無人駕駛小巴車的小規模量產及試運營”。但這件事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被歸為“量產”還有待商榷。

為此,筆者特地去查閱了百度百科對於“量產車”的定義,即面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車輛,國際上有個標準,量產車必須達到50輛才可以稱之為“量產”,並且量產車是針對非量產車而言的。非量產車指的是並不對外發售,由客戶定製或者特殊需求的車,比如:概念車等。

此次大會現場,李彥宏先生連線廈門金龍客車生產車間時,一輛無人小巴“阿波龍”徐徐駛向鏡頭,據廈門金龍客車董事長謝思瑜先生介紹,這是“阿波龍”第100輛量產車,車內全車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搭載了Apollo L4級別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系統,適用於景區、廠區等場景。

由此可見,這輛阿波龍此次100輛的量符合了量產車的國際標準,但僅面向景區以及廠區的投放,到底是否符合“面向社會公開發行”的標準呢?

當然,僅供園區這種非公開道路使用並非百度所願,畢竟法規的還未觸及這一領域,現有的道路交通法規不能適應無人駕駛汽車的行車條件,人和車的法律責任認定存在模糊地帶,立法依據欠缺等無疑是阻礙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的一隻攔路虎,但技術的限制才是制約其無法正式開放的主要原因。

根據有關劃分,目前自動駕駛技術分為5個級別,一級只是對剎車和車道自動控制,二級是對車輛的前後左右方位自動控制,這兩級作為輔助駕駛技術已經在近年生產的多款車型中成為標配,但駕駛和事故責任仍全部由駕駛員承擔。三級要求在一定條件下實現車輛自動運行,但遇緊急情況時隨時切換成人工駕駛。四級在一定條件下實施自動駕駛,自動處理各種緊急情況且不需要駕駛員介入。五級將實現在一切條件下的無人駕駛。

此次百度阿波龍標榜的“全球首款L4級量產自動駕駛巴士”,擁有前毫米波雷達、前雙目攝像頭、後攝像頭、左右各兩個的環視攝像頭。除此之外,阿波龍在前輪上方的位置左右各配備了一個激光雷達,同時在後部的車頂上也配備了激光雷達,以求通過硬件配置來實現L4級別的自動駕駛。

沒有方向盤、油門和剎車踏板,一切交由車輛本身自動去識別去操控是行駛亦或駐車。但當前智能道路設施的普及率過低,人、車與路之間無法互聯互通是最大難題。所以,阿波龍的初期落地場景針對“最後一公里”通勤,只能在特定的場景下實現部分商業化。行駛低速、路況固定,這樣的場景或許更像是一個軌道交通,因此阿波龍是否真的具備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該如何驗證?

結語:不可否認百度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研究能力,阿波龍的誕生以及“量產”更代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無人駕駛領域的逐漸成熟和深度應用。但我想或許我們該對未來存有一定的敬畏,實踐可以檢驗一切的真理,百度的量產無人駕駛車是否如李彥宏先生所願成為最為先進且最穩固的產品,還待時間的考驗。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真會玩車】,海量車主與您分享買車用車的真實感受~


真會玩車


首先李彥宏設想的三五年內實現的無人駕駛是指的一些特定的段路使用無人駕駛,我相信這個可能不太需要三五年那麼久的。

趨勢

現在有許多的科技前沿公司對特定路段的無人駕駛已經相當的成熟,現在基本都處於測試階段,而且據相關的媒體介紹阿里巴巴最近也正在鋪設無人駕駛車的測試路段,相信經過一段穩定的測試後,無人駕駛汽車會出現公路上的。

機遇與挑戰並存

無人駕駛給我們帶來的優勢就是安全性比以往有更大的好處,機器不會像人一樣有情感,飲酒等因素的影響,他會完全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形式。但是無人駕駛還是存在許多的挑戰,比如說在擁擠的路面,在路況繁雜的地段的行駛等等。

未來

綜上分析未來三五年內實現特定路段的無人駕駛是可能的,但是實現所有路段的完全自動駕駛還是需要時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