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常識類問題有哪些解答技巧?

單身狗協會長嶺分會


一、混搭成為時尚——【應對技巧:從熟悉選項下手排除】

近年,國家公務員常識判斷頻颳起混搭風,這在2016年國考的常識部分也有所體現。知識混搭使得各學科知識交錯混雜,不僅考查考生的綜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識掌握的寬度與廣度。下面這三道題就體現了混搭的妙用。

1.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擅長領域對應錯誤的是( )

軍事∶白起、李靖

B.經濟∶桑弘羊、酈道元

C.天文∶張衡、郭守敬

D.藝術∶吳道子、顧愷之

【答案】B。中公解析:分析各選項,並尋找熟悉選項。A項,白起不認識,李靖認識,“托塔天王”,是天庭將軍(其實是隋末唐初的將領),與軍事有關,50%正確。再看B項,桑弘羊不認識,酈道元耳熟啊,歷史課上學過,寫過一本書《水經注》,好像是關於地理的,跟經濟無關。暫定答案為B項。C項,張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關係,排除C項。D項,吳道子、顧愷之都認識,都是畫家,跟藝術有關,排除D項。綜合上述判斷,A、B兩項均有一人不確定,但B項中的酈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經濟無關的,因此,大膽地猜測B項是正確答案。

2.下列語句描述的現象與經濟學名詞對應錯誤的是( )

A.覆水難收--機會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負外部效應

【答案】A。中公解析:這對於非經濟專業或者不瞭解經濟學的同志們來說,最熟知的就是B項的“完全壟斷”,先看熟知的B項,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明顯對應正確,排除B項。再看A項,有點模稜兩可,先放棄。C、D兩項最陌生,不用怕,先從字面意思理解,C項“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是邊緣,界線的意思,“遞減”是逐漸減弱的意思,“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裡待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對應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項“負外部效應”,“負”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負面,勝負,因此可以大膽猜測“負外部效應”的意思應該是給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帶來不好的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相近,暫時排除D項。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項,細細品味,“覆水難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意思,與“機會”相聯繫的話,應該是錯失機會的意思,“機會成本”雖然不瞭解其真正含義,但貌似沒這意思啊。因此,大膽地猜測A項就是對應錯誤的那項。

二、樂於考察古文功底——【應對技巧:從關鍵詞下手破解】

常識考題,考官有意測試考生文言文功底,此類題目甚為考生所頭疼。此類題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個選項每一個字,而是要從全局出發。從題幹中的關鍵詞出發,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項不屬於古人的林業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

C.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答案】C。中公解析:第一,審題。不屬於林業思想,那就選擇與林業思想無關的。第二,分析選項。A項,“禁止伐木”,有關,排除。B項,“斧斤”、“山林”,有關,排除。C項,“牧民”、“倉廩”,明顯與林業無關,當選。D項,“山林”、“斧”、“草木”,有關,排除。因此選擇C項。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與下列哪一觀點屬於同一學派(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答案】C。中公解析:往年考查古語,一般是古詩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變本加厲,這一題全是文言文,難度瞬間飆升。下面來解題:第一,看懂題幹。“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兩句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瞭解其含義,可以替換成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簡單來講,就是“愛民”、“仁政”。後兩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樣還不能稱王,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相對難理解,這時候千萬不要死摳其含義,這是命題人設置的干擾,因為本題知道前兩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選項。A項,一眼掃過,“刑”、“賞”是關於法律的,直接排除。B項,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還是沒理解,看字面,應是對比“天道”和“人道”,與“愛民”沒多大關聯,暫時先排除。C項,關鍵詞“民”、“國”、“天下”,題幹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從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邊疆的界線域民,不用山溪的險惡固國,不用兵革威脅天下,與“仁政”相關,暫定為C項答案。D項,關鍵詞“戰”、“鈍兵”、“攻城”、“暴師”、“國用”,跟打仗有關,排除D項。綜合來看,C項的嫌疑最大,就選它。

三、常見基礎常識——【應對技巧:秒殺之技】

1.關於《四庫全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編修於乾隆時期

B.反映了清代圖書的全貌

C.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貢獻突出

D.分經、史、子、集四目

【答案】B。中公解析:《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獄”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10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紀曉嵐授編修,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營13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曆代大量文獻,但在編纂過程中,其中不利於清朝統治的書籍被大批銷燬、篡改,因此B項說法錯誤。

2.血漿包括各種礦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激素和維生素等。在上述各種物質中,造成血液顏色為紅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

【答案】B。中公解析:血液的顏色是由於血紅蛋白的存在,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所以本題選B。

常識判斷備考與否差別還是非常大的。大家在前期的備考階段一定要以真題為導向,掌握出題規律。在複習的過程中,許多考生會忽視對真題的研究,甚至是從來沒有認真做過真題。往年的真題,雖然再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通過對真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熟悉考試題型,消除陌生感,而且可以把握出題的難易度和形式。以便來引導大家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識複習。


新疆中公教育


國考常識類

首先明確一點,如果想複習常識類,看書背是效率最低下的辦法。就像我昨天回答了一個題說的,常識問你卡斯特地貌在我國哪普遍,你要知道答案難道要看一本地理書。不現實。


雖然常識複習是投入多,獲得少,不過也有一些投機取巧的辦法。

  1. 日常積累,這個文科生比較有優勢。因為大部分常識都是史地政,實事,法律。這個文科生都有涉獵。理科生的話其實和當時高中會考的水平,可以看看那些複習書籍。
  2. 看新聞,這個基本也是看當年時政熱點就行,這個要背過了。考的不少。
  3. 看看農業的,這個我基本就是背過二十四節氣,對應月份,種的啥作物,然後看看五穀是啥。
  4. 多做練習題,做的多了,明白的也多了。比看書複習效率高。
雖然有這麼一點方法,常識的複習,除了日常積累。專門複習,回報效率太低,和其他大類比。還是建議複習下其他的,常識會就寫,不會就蒙就可以了。

如果還有什麼不明白,或者覺得我說的還行的,歡迎關注,點贊,評論,多多益善。


自倚行


很多考生在做常識題目的時候發現沒有規律,無章可循,大多數同學在做這類題目的時候往往選擇了放棄,最後不得已走上蒙題的道路,很多考生對常識很頭疼,那麼針對這一部分如何去備考如何去做題,到底國考常識有哪些規律以及哪些做題技巧,中公教育給考生指點迷津!

第一,國考常識考察向時政靠攏,尤其是習近平講話

2016常識第1題,不管是副省級還是地市級的題目,第1題考察的都是一樣的,都是考察的時政內容,具體說是考察的習近平講話——“四個全面”,下列與四個全面說法正確的是()

A.黨的十八大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B.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

C.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

D.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將“從嚴治黨”首次提升到“全面從嚴”的高度

【中公解析】這個題考察的是時政,具體說是考察的習近平講話的“四個全面”,從這個題不難看出國考常識的考察在向時政尤其是習近平講話精神靠攏,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考生注意的。

第二,國考常識往往學科交叉綜合考察

以2016副省級考試第14題為例:京滬鐵路沒有經過下列哪一名勝所在省份?

A.承德避暑山莊

B.蓬萊閣風景區

C.黃山風景區

D.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中公解析】這個題目既涉及到地理常識又涉及到人文常識,要做對這個題首先知道四個名勝的所在地,其次要知道京滬鐵路途徑的省份,京滬鐵路全線自北向南分別經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四省三市,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ABC都經過,只有D沒有經過,選D。這種題對考生的要求極高,要求考生具備廣泛的知識儲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