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家境贫寒他却从未退缩,而是用制作扫把的老手艺扛起家庭的重担。接下来咱们要认识的这位师傅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从未退缩,而是挑起家庭重担用双手托起了家庭的希望,经过努力在今年他也终于要脱贫了,他就是临渭区故市镇东屯村的刘长武。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当记者来到刘长武家的时候他正在制作扫把。刘长武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有四口人,妻子患有残疾,在两个孩子还都很小的时候他由于要照顾家里就不能外出打工,生活过的举步维艰。

东屯村村民 刘长武:种秋把肥料账先赊下,玉米卖了才还账,日子不好混,最艰难的时候眼泪往肚子里咽,你给谁说呢。

东屯村党总支副书记 刘玉芳:他以前是(土坯)房,下雨了拿盆子接水。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犯懒,刘长武从小就勤学好问学会了做扫把的技能,婚后虽然不能远离这个艰难前行的家,但是他就更加花力气发挥自己的特长赚钱补贴家用。为了能多做点扫把多卖点钱只要地里农活忙完刘长武就加班加点做,从处理材料到做成成品一个最少也得半个小时,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六七把,老早以前没有现在用的这个扫把机而是一段固定到腰上这几个小时坐下来是腰酸背痛。

刘长武:那些年还在腰上绑着做,吃又吃不进去,喝又喝不进去,不做没办法,两个孩子要生活费,今天跑上十块钱二十块钱,孩子明天要三块五块。你想多卖就做好,出去了好卖。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在刘长武眼中做扫把要讲良心,用质量才可以赢得回头客。现在在政府和村里的帮扶下扫把出路不成问题,一个可以卖到二十块左右。加上政府的对口帮扶和贫困补贴日子也渐渐好转,在2014年2017年刘长武家先后进行了两次危房改造,终于告别了以前的三间土坯砖瓦房住进了宽敞的楼板房,说到房子的大门刘长武难掩心中的喜悦。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刘长武:一百多个扫把换了这个门,要感谢党的政策好自己也不能忘苦。

原来这红红的大门是刘长武用扫把卖了钱以后自己添置的,在刘长武眼中好政策让自己日子翻了身,但不能忘记曾经的苦日子。

刘长武:咱弄这些挣十块钱总比丢十块好吧,这谁说的有苦有甜,不怕吃些苦受些麻烦,少卖些,还有庄稼,总比坐着没事干好。

刘长武说的不怕受的麻烦就是自己做扫把的同时还养些小动物。兔子、鹅、鸽子在后院的养殖圈舍里被刘长武养的生龙活虎。刘长武说以前没这么规整,在村里的帮扶下今年也是重新改造了养殖圈舍。

刘长武:归到一起的话人到跟前不脏,环境能美化,好管理,尽量往好的管理,让我给你说详细的我也不会说那么多,农村人说的就是摸索的前进。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刘长武不善于表达,但质朴的语言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民形象,做扫把的老手艺虽然没有让刘长武的日子大富大贵,但刘长武却用自己的坚守为自己的家庭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扫把可以说伴随着刘长武大半辈子,但他却从不曾放弃这门手艺而是用力所能及的坚守一点点前行,这份勇气值得肯定,也希望他的生活能一天比一天好。

故市乡党刘长武:一条扫把“扫出”的致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